初中文理科活动单设计与实施的比较

时间:2022-10-25 01:01:52

初中文理科活动单设计与实施的比较

活动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是呈现学习目标、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学生学习的活动菜单。活动单既是教学活动的媒介,也是教与学的桥梁;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路线图和施工图,也是教师导学的有效载体。

文科和理科的内容特点、课程标准有很大不同,因此,在文理科教学上虽有不少相似的方法,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本文试图从活动单设计与实施的角度来比较文理科在教学方法上的异同。

1活动单的设计

一份完整的活动单由四部分组成:课题、学习目标、活动方案、检测反馈。

1.1课题。课题标明了学生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力求简单明了、一目了然。文科类如语文,可在题目后加上课时说明,例如,孔子游春(第二课时)。理科类就不一样了,能在一节课内完成的内容就以教材自然节次名称作为课题。如果教材自然节次中内容较多,就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分解为两个或更多的课题。如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中“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这一自然节就可以分解为“血管”“心脏”“血液”和“血液循环”四个课题。

1.2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按“单”活动的实施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具有导向、激励、控制和评价功能,在活动单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习目标的确定要符合课标年级段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三维目标定位准确,能够使学生的知、能、情、意得到有效提升。在表述形式上,行为主体是学生,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将课时目标和长远目标相互结合。以语文为例,文科类学习目标的表述用词多以识字、书写、审美、朗读、默读、体会、推敲、欣赏、写作、阅读、背诵、口语、演讲呈现。理科类如生物学习目标的表述用词多用描述、识别、列举、说明、设计、分析、尝试、模仿、制作等。

1.3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一份活动单的核心内容,它是学生实施学习活动的导航仪,是学习进程的指路标,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否有效进行,能否达成学习目标。编写活动方案时要注意:精选活动内容,合理安排梯度,明确表达要求,灵活设计步骤,丰富展示形式。一般说来,文科类活动单的活动安排基本遵照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安排活动,语文课的活动单还可以按“形象分析、思想启迪、表达方法”来设计。理科的活动设计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规律,通常是由表及里,由形象到抽象,由一般到特殊。文科的活动多为有感情地朗读、角色表演、体会、写字、背诵和作文等,理科的活动有计算、探究、填表、绘图、观察和实验等。

1.4检测反馈。设计检测反馈内容应当注意针对本堂课的学习重点,紧扣课时标准。保证时间,当堂检测,当即反馈,有效发挥其检测功能。注重应用,凸显学科价值。难易适中,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课堂反馈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书面检测是最常见的。文科的检测反馈也可以通过读、说、演等方法进行,理科的检测反馈也可以采取实验、制作的方法进行。

2活动单的实施

2.1学习小组建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大多数课堂活动都会涉及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是活动单导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小组是指学生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共同开展学习活动,实现共同目标,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可以依据能力、水平、爱好、兴趣和性别等建立学习小组,每组人数4~6人。文科学习时,同质分组似乎好些,由于组员之间水平相当,每个人都有话可说、有话敢说。理科学习时,异质分组更有效。在生物解剖课中,如果全组成员都是女生,谁都不敢动手,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如果男女生组合,这时可以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文科学习时,除非演课本剧,小组人数少些为好,人数多了,每个成员的发言、表达机会减少,学习效率会下降。理科学习时,小组人数可以多至6人,比如在完成生物课中的“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有暗处理、遮光、脱色、漂洗、染色、记录等步骤,每人可以负责一项工作。

2.2学生课堂活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本质是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每一个活动的基本流程包括四个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自我完善。探究,亦称发现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的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这样看来,合作探究主要在理科学习中常见,文科学习中多采取合作讨论、合作诵读、角色扮演等形式。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的学生活动大体划分为个体自主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和班级展示学习活动。具体地说,文理科学习中都有阅读、讨论、书写、查阅资料、问答等,文科学习中另有朗读、背诵、辩论、表演、体会等,理科学习中另有观察、实验、操作、绘图等。

2.3教师导学活动。教师导学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为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发展而进行的引导、疏导、指导、开导、劝导、辅导等活动。无论文理科,教师导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毋庸质疑的。教师导学必须遵循这样一些原则:精导原则、适导原则、情趣原则、激励原则。对于导学的类型,按作用分为操作性导学和即时性导学;按性质分为结构性导学、内容性导学、机智性导学和评价性导学;按对象分为面向全班的导学、面向小组的导学和面向个体的导学。教师导学的策略大致有两大方面:抓住导学的最佳时机,选择导学的最佳方法。概括地说,教师导学的常见方式不外乎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在文科导学中,口头语言多一些;在理科导学中,肢体语言多一些,包括教师演示实验、示范解题、纠正操作等。

在文科教学中,主要是促进学生在阅读、写字、口语、作文等方面的进步。在理科教学中,主要是促进学生在观察、实验、操作、计算等方面的提高。因此,在活动单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文理科教学应当体现各自的特点,例如数学课堂应当注重缜密的逻辑思维培养,而语文课堂应当充满“语文味”。文理科的教学方法也可以互相借鉴使用,例如在语文课中教学说明文《埃及的金字塔》时,可以用简笔画绘制金字塔图形;用文具搭建金字塔模型,同时进行解说。在生物课中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法教学血液中各种成分的结构和功能。

上一篇: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索 下一篇:关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