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理论在脑血管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时间:2022-10-24 11:56:29

自我效能理论在脑血管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脑血管疾病是指脑血管病变导致脑部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的总称,表现为脑神经功能缺损,如无力、语言障碍或言语不清、困难,肢体功能障碍偏瘫等。有统计表明,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心血管疾病,存在“四高”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脑血管病的分布与社会经济地位,职业及种族有关,其发生有一定的原因及诱发因素。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最终目的,是改变教育对象的“知,行,信。”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可以使患者产生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促进健康行为的发生。因此通过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帮助患者积极地进行戒烟酒,有效控制血压,控制血糖及血脂,减轻体重,合理饮食,保持情绪稳定等,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自我效能理论在脑血管护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现报告如下。

自我效能理论:⑴自我效能的概念:美国的心理学家Bandura在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拥有成功执行某种特定行为能力的自信,即个体肯定自己完成某件事情的能力,是人们对自我行为能力的认知和评价。⑵自我效能的来源:受不同信息源的影响,个体自我效能有4种形式,即直接性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及其他社会心理因素。⑶自我效能的功能:主要有调节和控制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对行为进行调控,使个体的健康结果产生影响。自我效能的5种功能如下:①影响人们的生活状态,并与生活态度互为因果。②影响人们行为目标的设定。③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自我效能强的人认为健康与否归因于自我原因而非外在因素。④影响个人的动机,表现为在实现行为目标中的付出程度和行为持久性。⑤决定对于困难和挫折的处理方式,当面临险境时,自我效能高的人能够沉着处事,相反自我效能低的人往往表现为惊慌失措,采取一系列消极的方式应对。

自我效能理论在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护理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12月收治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入选标准:经CT或MRI检查,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患者意识清醒,积极配合治疗。排除标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5.2±6.5岁;文化程度,小学25例,初中12例,高中及以上13例。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6.9±8.7岁;文化程度,小学32例,初中10例,高中以上8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种类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依据自我效能的相关理论,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并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

结 果

两组健康教育脑血管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见表1。

在同一指导下,患者自行填写自行设计的脑血管知识问卷评价表,评价内容为脑血管中一般知识30%,康复知识20%,药物知识20%,自我效能知识30%,得分>90分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70~80分为中,<70分为差,>70分为有效。

讨 论

脑血管疾病以“四高”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引起了社会和医学界及广大公民的热切关注。除了有效的治疗外,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已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脑血管健康教育的实施必须使患者、护士、家属三者形成较好的相互配合,因此本研究着重体现三方在脑血管健康教育中的协同作用,从而使患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宣教知识,将自我效能发挥到最大化,为其自身康复树立信心及有效的方式。

自我效能理论的应用使得个性化护理实施完成,通过发现患者现存或潜在的护理问题,结合自身特点及喜好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最佳的护理措施,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从而使整个护理过程更加个体化与合理化。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血管病的患者约有3/4的存活者有残疾,并且多数患者因为治疗的耗时较长及功能锻炼效果不明显等原因,往往没有毅力坚持治疗,多数选择半途中止。自我效能理论强调通过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让其对整个护理的过程有更加客观的理解,是护士和患者及其家属相互感知、判断了解情况后的互动过程。护士采取社会支持、监控和强化法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护士希望并促进家属在急性期进行偏瘫肢体的按摩和功能锻炼,并鼓励患者在康复训练中持之以恒,坚持锻炼,护士在患者中加以正确指导。如肢体锻炼中如何用力,如何达到功能最大化;在语言训练中,如何看到口形,如何从字到词再到句等,并在患者取得小小进步时,给予及时的鼓励,让患者继续坚持功能锻炼,使患者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即会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而提高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理论在脑血管心理健康中的作用。脑血管疾病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特别是致残的患者大部分都有焦虑、抑郁和不同程度地行为异常,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有研究表明,患者的心理情绪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重视社会支持对减轻患者抑郁情绪有积极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和家属制定情感支持计划,重视加强家庭和社会方面的亲情支持,宣传家庭支持对不良的心理状态的缓解作用,并与此类疾病恢复较好的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看到希望;护理人员要注意倾听患者的倾诉;任何与患者有关的负性事件,都会削弱患者努力的积极性和信心,所以应该尽量避免。

上一篇:消毒供应中心护生带教探讨 下一篇:PICC配合镇痛泵联合使用的优点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