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指导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24 11:12:03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指导策略研究

《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由于九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化学,所以对实验的探究程度还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将实验探究的主动权慢慢放手给学生,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从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和谐氛围,激发探究兴趣

一节课成功与否,学生是否全程主动地参与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要想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参与,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教学环境。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否让学生保持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探究兴趣,进而拓宽探究思路,强化探究意识。探究性实验教学应“以生为本”,教师只是实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是学生的“领头羊”而已,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选择、喜好和意见,经常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哪怕学生的问题并不成熟,也要适当给予肯定评价。例如探究“蜡烛燃烧”的实验中,1、教师先提出问题:为什么酒精灯一点就着,而蜡烛要点燃一会儿后,烛火才能由小变大、变亮?学生进行交流、大胆的猜想。2、紧接提问:为什么在点燃蜡烛时,必须去点蜡烛的烛芯?如果没有烛芯,蜡烛能点着吗?学生进行交流、猜想。3、教师演示实验:蜡烛熄灭时,点燃白烟。设疑: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然后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的教学氛围的创设,让学生觉得无拘无束,没有强迫,没有限制,不分成绩高低,也不分先后顺序,一下子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探究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奇特的实验现象,有趣的生活实例,精彩的问题预设,都将把学生引向探究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动机。让学生感到进入一种情境就获得一种新的体验,进入一种新的思索,形成一个新的发现。例如“二氧化碳与生活”的教学中,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贵州织金洞,教师简介:织金洞的风景特点,接着提问:是谁把石灰岩雕塑成如此美丽的石笋、石柱的呢?这位神秘的工匠是谁?他来自于谁?学生讨论,回答是二氧化碳的作用,并回忆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师出示四个小故事,学生看故事,讨论,教师请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谈论(其中就屠狗洞进行模拟实验,在两个大钟罩之中,其中一个装满二氧化碳,模拟菜窖,猜测哪个菜窖能进去,哪个不能进去。学生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例如一氧化碳与人类的教学设计:教师用多媒体演示生活中CO中毒的几个案例。由此引出问题:冬天在门窗紧闭的屋子里生火取暖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为什么?学生回答煤气中毒的生理过程。多媒体演示CO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过程;活蹦乱跳的小白鼠吸入CO后的中毒情况(随时停止)。提问: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学生:室内通风不好。提问:冬天有人用煤气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火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为什么?怎样预防煤气中毒?中毒以后该怎么办?学生回答。教师:我们看待任何一个事物都不能片面而应该用辩证的眼光,虽然CO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但是它也是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如:作燃料(多媒体展示煤炉上层CO的燃烧)、冶炼金属(多媒体展示CO炼铁)。

三、重视探究过程,增强探究信心

注重实验的探究过程,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学生的探究信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教学“质量守恒定律”一节时,【引言导入】: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但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呢?请同学们列举出生活中具体的化学变化进行猜想,并展开讨论。【活动一】:教师提供下列实验:1.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学生小结。【活动二】:仍用上述实验方法探究下列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1.碳酸钙与稀盐酸;2.加热铜片;3.加热高锰酸钾。各组同学任选其中一种进行探究,得出结论,此时对得出的各组不同结论互相交流,分析原因,求同存异。【活动三】:提问:对上述部分同学得出的“不守恒”的结论,如何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得出正确结论?学生只说出原因,不必具体实验,各组设计的方案选取代表发言,相互比较,互相补充,对新颖的想法加以鼓励……整个探究过程关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增强学生的探究信心,从而让化学课堂教学更有魅力。

四、教会探究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如果我们能教会学生的探究方法,学生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寻找到探究实验的问题所在,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途径进行探究活动,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学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实验设计】现在通过已有的药品及仪器设计实验,验证金属镁、铁、锌、铜的活动性是否相同,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入下表中。可供的药品及仪器有:(1)金属:镁带、铁片、铁粉、锌粒、铜丝、铜片;(2)酸:体积比分别为1:4的稀硫酸和1:4的稀盐酸;(3)仪器:试管、烧杯、镊子、药匙。【交流评价】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实验方案,根据不同的实验方案会得出不同的实验结果。教师据此引导学生思考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及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得出方案】四支试管内分别盛有体积比为1:4的同体积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再分别加入等量的片状的镁、锌、铁、铜,对比观察它们的反应情况。【交流评价】根据已有的实验现象,我们要从哪些角度观察才能比较出金属的活动性?【结论】……【微观解释】为何有些金属能与酸反应而有些却不能?反应的剧烈程度为何不同?在探究实验中教会探究的方法,学生就能快迅地进入探究实验,得出探究结果,提高探究能力。

总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充满教学智慧,探究性教学,重在探究,贵在引导,赢在评价。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理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营造和谐氛围,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就一定能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全面提高探究性实验的课堂教学效益。

上一篇:Big Wood学校的砌体支撑系统 下一篇:捕捉契机点燃创新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