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

时间:2022-10-24 09:57:21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

摘 要: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无论是苏教版,还是国标版,每册中都安排2-3课时数学实践活动课,虽然占整个课时的比例不大,但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践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54-0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中要解决小学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自身思维的矛盾,学生思维往往从动作开始,常常借助动手实践,经过实践与活动,不但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且帮助学生揭示规律,建立概念,发现、理解、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这正是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的哲理所在,从而使数学课堂呈现一种生命的活力,我的体会是三参与:

一、课前提早参与

这指的是让学生在课前或结合自己预习进行动手制作学具、课件,准备课中操作使用,或深入家庭、农村、企业、商场进行调查、咨询、测量,收集资料,为活动实践作准备。如一年级(国标版)《有趣的拼搭》,课前让学生收集各种形状的立体实物,长方体的牙膏盒,球体的乒乓球,圆柱体积木,活动时通过摸一摸、数一数、滚一滚、搭一搭、算一算等实践环节,使学生对物体图形的特征有初步的认识,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亲身体验球体、圆柱体适合滚动的特性,长方体、正方体适合滑行的特征,因为准备充分,因而参与面广,参与度强,活动效果较好,该课例获镇江市实践活动评比一等奖。又如教学六年级苏教版《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时,课前先让学生分小组动手量出本组每个同学的身高,称出他们的体重,将数据记录好,课中依据教师指导的方法,人人分别整理,绘制出本组同学的身高或体重的统计表及条形统计图,通过实践,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由于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方式生动活泼,教学三维目标达成度高。

二、课中全程参与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特点和要求,结合学生实际,从新课伊始到结束,灵活创设学生动手实践的情境及环节,充分留足学生开展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探索、理解、掌握,运用新知识。如教学《数的整除》后,安排《数学大观园》实践活动,我们用课件设计了按钮式菜单,分成五大版块(乾隆、古诗、数)(纪晓岚、对联、数)(祖冲之谜语数)(杨利伟、故事、数)(韩信、成语、数),让学生自主选择后合作探究,中国古代数学问题,形式新颖,尽管有难度,但依然收到不错的效果,利用打油诗背圆周率,有三位同学背诵到26位,下课铃声响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却正浓……又如五年级苏教版《数学与编码》的教学,组织学生分小组赴教导处、车管所,派出所、邮电局等处,寻秘探宝,了解身份证、电话号码、车牌号、学籍号等数学符号编制内涵,课中进行交流,因为有亲身经历与体验,气氛热烈,发言踊跃,有的说:身份证前4位数字为区域号,中间8位为出生年月,后三位为识别码。有的说:学生学籍号第2位为镇江市区域编码,中间二位为丹阳市编码,后四位为学校号,还有的通过网上搜索查询资料介绍,说出了各种军舰编号,听课的教师也大开眼界……这样,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生活中间,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还激发了他们从小爱科学、爱学校、爱祖国、爱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三、课后延伸参与

1.布置实践性作业

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布置实践性作业,使知识得以巩固,体验得以延续,习惯得以养成。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布置两种实践性作业。一是把教科书范页裁下,按图样动手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二是观察学校及家庭周围事物,找出属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量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想一想,如何算出它们的表面积。这属本课的课后延伸,又属下节课的课前参与,从而实现课上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上。

2.开展专题性实践研究活动,作为课内学习的拓展延伸,开展专题性实践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完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后,开展“门窗数学问题”的实践研究:(1)分四个小组分别测量学校的门和窗,从其形状大小、建筑材料等方面调查,收集数据资料。(2)小组进行观察、整理、分析调查材料、讨论交流,提出探索、解决生活实践中的数学问题,门或窗的形状为什么一般是长方形?不同房子的门、窗的面积多大比较合适?为什么?其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初步接触黄金比)现代建筑中的门、窗各有哪些特点?有何异同?各种不同的门(或窗)的周长及面积各是多少?所需材料各约多少?其造价各约多少?……(3)全班听取各组代表汇报后,共同讨论交流,解决各组未解决的问题,教师适时提出:请大家也当一回设计师,设计出你心中的“未来房屋的门或窗”。(4)根据此项专题实践活动,人人动手写一篇数学小论文。

3.开展应用性实践活动

课后可让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从三个不同方面进行应用性的实践活动。(1)在同一生活实际中能应用多种数学知识。如植树节时让学生根据直线、环形、方形等不同的植树方法编出并计算植树的棵数问题,编出有关人均植树棵数或植树所需的时间问题。(2)同一数学知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百分数知识,在学校可用于计算学生的出勤率,体育锻炼达标率,男、女生所占学生总数的百分率等;在农村可用于统计植树的成活率,种子的发芽率,计算出要播的种子数量的多少等;在工厂里可用来统计产品质量的合格率,完成任务的百分率等;在统计部门可用来反映各行业、各部门完成指标的情况及国计民生状况……(3)在不同生活实际中,同一知识运用于不同的侧面,如“近似值”的运用,当计算粮食产量需求近似值时,可用“四舍五入”法;而计算制作储粮桶、茶桶等用料,需求近似值时,则只能用“进一法”解决问题……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上一篇:浅谈体验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丰富性 下一篇:关于以“读”促“写”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