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4 09:17:00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摘 要:学习迁移是一条古老的迁移学定律,它指的是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知识技能学习的影响,即平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规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呢?从字到字的迁移、由词到词的迁移、由段到段的迁移、由篇到篇的迁移、由读到写的迁移这些方面培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迁移能力;举一反三

教学,贵在举一反三,实现迁移。学习迁移是一条古老的迁移学定律,它指的是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知识技能学习的影响,即我们平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许多教育家对学习迁移有过不少精辟的论述。下面,从这几个方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一、由字到字的迁移

教生字,有的老师常常孤立地单个单个地教。这样教,花时间较多而效率较低。有经验的老师教生字,常常能一字带多字。如教“请”字,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带教“晴”“睛”等字;教“跑”字,带教“泡”“抱”“饱”等字。这就是迁移规律的具体运用。运用迁移规律教生字,花时间相对较少,而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则更为牢固。另外课文后的生字,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是什么情况,生字之间都会有某种共性,只要我们深钻教材去发现这些共同规律,由字到字的迁移就会较易实现。

二、由词到词的迁移

理解词语是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许多教师教词语,常常采用逐个解词的方法,学生学一个词只能理解一个词,难以形成独立解词的能力。高明的教师教词语,往往能举一反三。教师教学时应提供条件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学生的学习才可能实现由一词到多词的迁移。

三、由段到段的迁移

教段,有的教师往往采取逐段讲解法,花时多而效率低。小学阶段的许多课文,段落结构常常有共同要素。抓住共同要素举一反三,花时相对较少而效率相对较高。低年级许多童话课文,大都有三次反复的特点,三次反复就会出现三个结构大体相同的段落。中高年级也有不少课文的段落大同小异。因此,教师教学时只要抓住共同要素提示方法,反复训练,就能实现由一段到多段的迁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只要教师深钻教材,努力学习,精心设计迁移训练程序,让学生反复训练,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杨丹婷.在小学低年级识字中的教学法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2.

(作者单位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瑞塔铺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定向自学 下一篇:导语的艺术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