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复式教学

时间:2022-10-24 08:58:23

浅谈小学数学复式教学

[内容摘要]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复式教学摸索出了一些符合小学复式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模式,但是现有的复式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要真正地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彻底地改变传统的复式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复式教学 探究模式 自主学习

复式教学是把程度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年级的学生合编在一个班里同时上课,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课时内完成与单式班同样教学任务,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教学中,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我根据复式班课堂教学的“动”与“静”的规律,结合国内部分专家探索出来的复式班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进行复式班的数学教学探讨,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领悟新课改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在以往的复式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运用同一标准或目标进行教学,往往使“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着”,这不利于学生在知识方面的互补,不能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共同提高。《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可见,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应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作为新时期的复式教师,迫切需要摒弃传统复式教学保守的教学思想、陈旧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复式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新理念,用新课标新理念为自己陈旧的教学观、教学方法来一场透彻的改革。研究一套具有自己独特艺术、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理解、思维、分析等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复式教学方法及模式。

二、明确复式班教学规律,合理进行学科整合。复式教学是相对单式教学而言,它除了具有与单式班共性的课堂教学规律外,还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和规律,其中最主要的规律是复式教学课堂的“动”“静”双向线路的交替规律。所谓“动”,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在同一课堂内,教师对其中一个年级进行教学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所谓“静”,即其余年级的学生在同一课堂时间内进行自主学习。复式教学中的“动”“静”结构规律,就是将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和合作交流学习,就是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动手操作。这正与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理念不谋而合,为各年级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创设了一个平台。复式班小学实行多级合班,教师要承担多年级多学科教学任务。复式班教师应充分利用复式教学的特点,把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实行合理搭配,打破年级、学科的界限,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科学地灵法地组织教学。如二、五年级复式,二年级教学《统计》,那么教师可以选择《复式统计图》这一教学内容,组织五年级的学生进行学习,这一做法,可以让五年级的学生无意识地回忆统计的有关知识,也可以培养二年级的学优生。复式班教师还可以利用数学教学的一切时间,充分发挥协同作用,优势互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我们在复式班数学教学中,在进入“动”(直接教学)的年级中,注重对学生的启发点拨,疏导新知识;进入“静”的年级,充分发挥自主优势。

三、转换角色,开放课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新课标准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由认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与学生之间师生观,也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众所周知,复式教学由于教师的直接教学时间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长,从表面上看,教师讲不透,觉得这是一个劣势。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这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完全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所以只要是与学习有关的话题,教师就应“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去说,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想”。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进行教学,变年级间相互干扰等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能读书。复式班的学生不仅同年级在一起学习、交往,并且不同年级大小同学一起在教学活动中交往,他们在学习和活动中能互帮互学,交流切磋,取长补短,极有利于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开展。

四、探究模式,开拓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传统的复式教学模式只是简单、机械的“动”“静”搭配,时间安排得不够合理,往往会出现学生无事可做的现象。例如:二、五年级复式,二年级“动”,五年级“静”。即教师为二年级的学生传授新知识(时间为20分钟),五年级布置作业(时间20分钟),这时五年级的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优生)在这时间段内就会觉得时间太长,会觉得没事做了,这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再加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要求是精讲,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多练。一堂课下来,师生深感身心俱疲。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一直对复式班教学模式进行自我探究,结构形式由原来的机械“动静”搭配转变为联动结构。

五、教给方法,发挥优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开学初,我们复式教师不应急于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应该有选择地引导复式班的每一位学生学习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给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比如,教会学生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怎样进行听课,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讨论交流,怎样进行旧知识的巩固等等,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自学方法。通过“授之以渔”让每一位学生真正成为一个乐学、会学、好学的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知识,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只要我们复式班教师认真学习新《标准》,真正领悟课改的新理念,转变传统的观念,发挥复式教学的“潜在优势”,大胆改进教学方法,复式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上一篇:从教学设计中看“学需调查” 下一篇:跨国式合伙,中国式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