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散文解读初探

时间:2022-10-24 07:57:16

高中散文解读初探

摘 要:从散文的特征出发,看标题,理思路,联背景,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意蕴。从词语、修辞、句式等角度品味散文语言之美。

关键词:散文;解读;内涵;语言

高中散文阅读教学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从散文的特征出发,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意蕴,欣赏构思的精妙,品味语言的优美。

一、对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抒感的文体。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联系背景,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中心。

(一)看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看散文的标题,可以明确描写对象。如《荷塘月色》、《合欢树》、《汉家寨》、《小狗包弟》等;有的从标题中也可以初步确定散文类型,如《荷塘月色》属写景抒情的散文,《合欢树》属于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小狗包弟》属叙事散文,《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属哲理散文;有的标题还可以暗示情感基调,如《动人的北平》,“动人”二字可以看出林语堂对北平的喜爱,《记念刘和珍君》“记念”二字可以看出鲁迅对刘和珍的哀悼和讴歌。所以,读散文题目,有提示文本内容,暗含文章主题的作用。

(二)理思路

散文取材自由,材料丰富,但再“形散”的文章,也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阅读散文,一定要理清行文思路,才能把握文章思想情感的变化,才能在“卒章”中准确地领悟其“志”。

1.通览全文,寻找关键词句

即画出各段中的中心句,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观点句。将这些关键句一联通,文章的行文思路或思想情感脉络毕现,文章的就主旨显而易见了。比如《汉家寨》一文中,抓住过渡句“就这样,走近了汉家寨”,“我走进汉家寨时”,“次日下午,我离开了汉家寨”,我们就迅速理清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划分部分,分清层次

对于找不出段间提示语,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或哲理散文,可以采取分层归纳的方法,即逐段划出中心句,再分析层次,理清层关系。如哲理散文《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中,文章关于时间的论断很散,但逐段概括后,理出了三个层次:第一部分,时间是什么?第二部分,我们对时间的态度是怎样的?第三部分,时间怎样对我们?这样一分析,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路,就了然于胸。

(三)联背景

通过“看标题”“理思路”,我们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有了初步的把握,但要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和丰富意蕴,不得不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经历。比如《汉家寨》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文学界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许多作家的创作中都出现了“商品化倾向”。当时的文坛要么吟风弄月、无病,要么互相吹捧谩骂,剩下的就是对西方的文明进行献媚和。张承志说:“我只是一个作家。我永远不是走红的文字商品的贩卖者,永远不是流行思潮顶峰的泡沫。我独立地表达而已。”一种强烈的民族文化的危机感促使他写下了两本散文集:《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传达出民族传统不能丢,民族精神不能丢,民族气概更不能丢的思想。结合背景,我们理解的“坚守”绝不仅仅局限于汉家寨于不毛之地中坚守着生存,更应该该理解为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对“信仰、精神、传统”的执着的守侯。从深层次看,坚守精神就是我们汉民族坚守的一种民族精神。

二、对语言的品味

曾经有文学评论家说:“说到底,散文就是一种味道,精神的味道,以及文字的味道。散文就是通过自己独有的语言方式把它背后的味道传达出来。”因此――首先学会品味语言,才是真正走进散文世界。

(一)品味语言,分析字里行间的意蕴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传出来的,对散文思想内涵的理解,离不开对语言的分析、品味。比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写的是北平的秋天,为什么题目用“故都”的秋,而不用“北平”的秋?品析起来,“故都”二字不仅饱含着作者对北平的深切的眷恋,而且潜藏着浓浓的文化底蕴。再与秋结合,暗含着一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境界,秋之文化的浓浓的悲凉气息弥漫在故都的每一幅秋景里,沿着这样的指向来赏秋景,是“颂秋”还是“悲秋”之惑就迎刃而解,《故都的秋》实则奏响的是悲凉的颂歌。

(二)品味语言,体会表情达意的效果

好散文的语言是优美凝练而富有文采的,但不同的作家又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的不同往往体现在句式选用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比如,林语堂《动人的北平》中的语言形象而富有诗意。“北平好像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用比喻的修辞,以人物写地方,以品格写城市特点,是非常形象的表述,充满诗意。再如:“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藉之得畅茂。”比喻形象生动,突出北平历史古老,内涵丰富的特点,六字句结构,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有诗一样的韵味。

(三)品味语言,感知遣词的精妙

散文对语言的要求很高,一篇优秀的散文,在遣词造句上也十分讲究。鉴赏散文的语言离不开对文中极富表现力的词的品味,感知其美妙之处,领悟其深邃之意。

动词的运用,能使描绘的东西马上“活”起来,用精选的动词来描绘事物,不仅使这种描绘显得十分生动,还很有暗示性与启发性。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个“泻”字照应了前文“月光如流水”,不仅写出了月光的柔和与明净,还更好地表现了月光光量很大,自上而下毫无遮碍地普照的情态。

叠词的运用能突出事物特征,有音韵和谐之美。《荷塘月色》中的许多叠词,所用字语虽寻常,作用却精妙。如“从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一句不但读起来和谐悦耳,而且描写得形象生动。“曲曲折折”写出了荷塘全景,给人以总的印象,“田田”二字形象地写出荷叶的茂盛,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机的风姿。

当然对词语的品味不仅仅是动词、叠词,许多形容词、名词、甚至量词都很有表现力,需要品出味道,品出意味,在此不一而足。

总之,散文的语言和情感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形式与思想的内核是高度融合的。所以我们解读散文时以语言为抓手,不仅要感受语言之美,还要领悟语言背后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

上一篇: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模式思考 下一篇: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