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时间:2022-10-24 05:50:55

高职医学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摘要:高职医学院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成分。办好高职医学教育需要顺应时展,因地制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创新。以明确办学定位,突出高职特色,努力培养适应基层卫生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科学定位、突出特色、创新、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医学院校生存的根本。

关键词:高职医学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40-02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省教育厅主管的民办全日制普通高校,面向全国招生,国家承认学历。建校20多年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专兼职教师800余名,在校大专生1.4万余人。目前,学校开设有13个专业(16个方向),拥有各专业校内实训基地19个,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4所,常年合作的毕业实习基地107所。近几年来,学校响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从实际出发,明确办学定位,突出高职特色,努力为社会培养适应基层卫生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一、明确办学定位,立足为基层卫生发展服务

科学而准确的定位是一所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我们在服务面向、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等方面的定位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保证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1.服务面向定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事业有了长足进步,但资源分布不均衡,广大的农村、社区急需大量的医务人员,但本科层次的医学毕业生又不愿去。基于此,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充实基层医疗单位,这为高职医学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地处河北省省会,省会里有河北医科大学、白求恩军医学校和二十多家二级以上医院,还有很多医药类本科毕业生宁愿面对就业压力也选择在市内寻求工作岗位,这给我们提供了高质和充足的师资力量来源。这样,我们既有了明确的服务对象,又找到了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加上生源较充足,学校就有了生存的价值和发展的空间。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具备了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服务的社会职能,并随着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用人单位的欢迎。明确了服务面向定位后,学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立足河北、服务京津、面向全国”的办学理念,根据基层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开设了临床医学(含美容方向)、护理(含涉外、麻醉护理方向)、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中药、中医骨伤、针灸推拿、医学营养、眼视光技术、医疗美容技术、药学及药品经营与管理等专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临床医学、护理、口腔医学、眼视光技术、医疗美容技术等专业已初步形成特色和优势。

2.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践告诉我们,医学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应把握培养对象的自身特点,响应社会需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把培养目标定位于“为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培养职业道德高尚、技术精湛、实践能力强的医疗卫生保健一线技能型人才”。具体来讲,就是医学基础理论适度够用,医学基本技能熟练,医德高尚、安心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突出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就是要跳出传统医学教育的“学术型”套路,培养真正用得上的医疗人才。

3.办学特色定位。民办高职医学院校要想取得发展,必须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二十多年的办学经验使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特色定位在:立足河北、兼顾京津,面向基层,着重培养有道德、精技术、重实践的医疗保健技能型人才。学校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努力拓宽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促进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办学定位,学校以就业为导向,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主要表现在依据市场需求设专业,按照岗位需要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遵循职业育人才。

二、走工学结合之路,创新办学模式

高职医学院校注重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因此要坚决摒弃黑板上“把脉”、讲台上“开刀”的传统办学模式,必须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开放式办学之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1.认真做好工学结合。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通过系部调整,进行专业及教学资源整合,使实验、实训基地规模化集中建设,保障了实践教学效果的大大提升。学校还依托附属医院,完善实训中的见习与实习环节,并根据专业特点和需求,采用订单式培养,适时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比如学校的眼视光专业和宝岛眼镜公司合作,学校接受来自该企业的捐赠,企业则吸纳学生带薪实习和就业。同时,学校引进企业校内设厂,实现厂校对接,比如医疗器械公司在学校设有器械修理场所,为相关专业提供优质的“教、学、做”一体的场所;中德义齿加工厂的入住,使口腔专业教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中有厂、厂中有学”的现代高职培养模式。

2.探索校企合作育人之路。学校成立校学术委员会和督导办公室,邀请校外专家参与专业论证、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开发。如口腔专业,我们邀请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专家共同开发新的课程,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学校还拥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非直属附属医院14所,常年合作的毕业生实习基地107所,依托他们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地,并接纳一部分毕业生就业。

三、构建新型教学体系,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着眼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对医药卫生保健人才的需求,结合医学类高职教育的特点,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探索构建了技能型教学体系。这种体系就是以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技术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途径,以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岗位要求为质量考核标准来主导和组织教学,从而形成具有医学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1.调整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将必修课中的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的比例进行调整,倡导突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做到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系统化,并尝试将理论课融入实验课中,加大实验课教学比重。比如每堂课前20分钟左右在教室讲述与操作有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到模拟病房进行练习、考核。这保障了学生在操作中学到了真正实用的知识。

上一篇:矩阵等价与向量组等价的关系及应用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核心能力的再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