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课前评估促进教学的案例研究

时间:2022-10-24 05:29:22

一个课前评估促进教学的案例研究

本个案是通过一个读写结合的语文课堂实践案例,阐述教师如何从课前评估中了解学生作文时审题存在的问题。研究对象是一班香港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师尝试在教学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评估,以找出学生可能的学习困难。评估的方法是:首先分析学生平时的作文,然后通过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写作思维,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强化针对性。

(一)从学生的写作内容探讨学习问题

教师从研究对象中找了两篇学生习作仔细分析。由于学生的写作内容可能呈现许多不同的写作问题,本研究的焦点只从题目与内容主旨的角度探索学生的学习问题。

(1)第一篇短文(低能力):

作文的题目是“做个环保时装设计师”, 学生集中描写的是一件含有环保概念衣服的外形、特质及优点。学生能抓住“环保时装” 发挥,但却没有从作为一个“设计师”的条件描绘如何做个环保时装设计师,学生可能把自己代入了时装设计师的身份,通过写作介绍自己设计的一件“环保时装”。

(2)第二篇短文(中能力):

从图 “我的可爱小狗” 作文分析, 学生记述的是有关“小狗不见了”的事情。从文章中我们看到学生能抓住“我的小狗”描述,但却没有扣紧 “可爱”两个字发挥。可见学生对题目每一个字、词的思考不够全面与谨慎。

以上两篇学生作文,学生对题目的理解虽然都呈现不清晰的写作思路,但我们不能从表面的文字中了解造成审题偏差的真正原因。因此进一步的研究部署是进行课前访谈,访谈的目的是从学生对题目与内容关系的看法中,寻找到产生写作问题的源头与症结:

(二)从访谈中探讨学生的不同看法

(1)学生对题目重点的看法

以下是一段访谈内容,教师想知道学生对题目重点的看法:

教师:这里有两道题目,一道是“小狗”,一道是“可爱的小狗”,你会写哪道题目呢?

生A:“可爱的小狗。”

教师:为什么?

生A:因为有“可爱”两个字,我会知道写些什么。

教师:为什么只是“小狗”两个字就不知道写些什么呢?

生A:因为“小狗”没有重点,我不知道如何写。

(2)学生审视题目中每个词语的方法

以下是另一段访问内容,教师访问另两位学生,想知道学生对题目中每一个词的看法。

教师:这里有多道题目:“生日会”、“快乐的生日会”、“小敏昨天的快乐生日会”。你会选哪一道题目来写呢?

生B:“生日会。”

教师:为什么?

生B:因为“生日会”的题目较短,字不太多,较容易思考。

生C:我比较喜欢长的题目,因为题目长的文章,我会想多一点,写多一点内容,也较丰富。

教师:原来,你们都觉得题目的长短确定文章内容的多寡。

生B和C:是的!

(3)学生对题目与内容的理解

教师访问一位四年级学生,想知道学生如何理解题目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教师:题目对一篇文章的内容重要吗?它们有什么关系呢?

生D:不重要!它们有一点点关系就行了!

教师:什么叫做有一点点关系?

生D:文章内容有提到题目中的某些事情就行了。

教师:那文章最重要的是什么?

生D:文章内容最重要的是生动有趣,不需要与题目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以上的学生作品分析及对学生的访谈,本个案研究发现学生之所以未能正确审题,以致写作文不对题,与他们对题目与文章内容取材的看法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也从访谈中发现一些教师平日可能忽略的问题。首先,学生审题的时候只看到题目的部分意义,缺乏从整体题目每一个语言信息中分析写作内容的主旨。比如“做个环保时装设计师”的题目,学生没有把 “做个”“环保时装设计师”两组词语仔细思考:“做个”一词含有条件的要求,即文章需要表达如何能够做到一个环保时装设计师的要求,学生应该从作为一个“环保时装设计师”的条件上发挥而不是以“介绍”如何设计一件环保时装的角度写这篇文章,由此我们能够推断学生所以未能联系“题目”与“内容”两者之间的关系,写出来的作品未能扣紧主题,教师本身可能需要负上某些责任,比如平日写作的时候,定立题目之后,多为学生提供写作内容的大纲,基本上剥夺了训练学生思考题目和内容之间关系的机会;第二是审题的态度不正确:学生从字数的多寡判断写作的内容,或者以为文章内容生动有趣就行,切题与否并不重要,这种看法完全不知道题目与内容主旨的关系。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审题看法,是否来自教师不曾在教学中仔细分析题目与内容的关系?或者也从来没有告诉他题目对一篇文章的意义是什么,当大家没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学生只好依据自己的“看法”定下审题的规则,从几位学生访谈中可见一斑。此外题目中的所谓关键词,含义模糊,从第一位学生的访谈中,我们估计学生认为“可爱”是一关键词,因此写作就有焦点了。真实的情况是,“小狗”两个字都是关键词,内容必须是描述狗,而这种狗必须是小型的;“可爱的小狗”,“可爱”固然是一关键词,“小狗”也很关键,描述其他可爱的动物则离题了。相反,第二位学生则只关注小狗却忽略了“可爱”,把“可爱的小狗”写成“小狗不见了”。因此忽略任何一个字词都会影响内容的取向,为审题定下 “关键词”,只是画蛇添足,长远而言不利于学生日后掌握审题的方法。此外本研究结果也提醒教师设计题目的时候也需要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如“做个环保时装设计师”对三年级的学生意义何在?他们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无怪对题目不理解。

从以上的个案研究分析,教师可以从“审视题目与内容的关系”为学习的目的,把题目中的每个词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以解决学生作文的时候经常不能准确审题的学习难点。

课前评估与教学决定

课前评估让教师检视学生在学习之前面对的难点,有利于计划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也是为学生创设了间接参与教学的机会;故教师从了解学生的不同看法思考教学取向,是间接地在邀请学生参与自己的教学设计。

现代的教育理念推崇以学生为中心,人们很快就想到让他们在课堂上主导学习的权力,很少联想到在课程或教学的设计中也让学生参与其中,课前评估却能够把学生放置在教学设计的主导位置,从而牵动整个教学进程。课前评估关注学习者的看法,教师从学习的需要得到指标,在实践之前做出准确的教学决定,或作缓急先后的调节或筛选教学内容的功夫。然而对教学有效的课前评估,也需要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及教师对学习结果的反思,因此我们应该把课前评估,看作课堂教学进程中的一个起点,促进教学,回馈学习的目标则需要从教学实践中逐步达致。

(作者单位:香港教育学院)

上一篇:为你造一个春天 下一篇:教师要跳出教育的“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