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应用分层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10-24 05:21:42

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应用分层教学的思考

摘 要: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它的开设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为了使高中信息技术课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在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同时可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16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101

随着国家科技发展日益进步,社会对公民的信息素养要求不断提高,所以,教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很关键。我国开始对分层教学加大关注,提倡应用分层教学。因此,教师应将分层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相结合,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出适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

信息技术课虽然是高中的必修课,但高考科目中并没有此课程,导致不少学生和教师对这门课程的关注度降低,只把重视度放在高考科目中,教学只是为了应对学业水平考试,并没有实质性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我通过观察发现,在高中不少教师都是同时带几个班的信息技术课程,采取课堂讲授、演示、电脑机房操作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创新教学方法。学生也对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不同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差别较大。就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仅限于上网,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强。不同地区的发展的状况不同,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前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不同。正因为如此,教师需要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授课模式不利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为了见到更好的教学成效,应用分层教学是一种可行性的方法。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概述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教学是以教学为主体,分层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分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归属于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策略,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分层教学是动态性的,主要表现在分层和教学结构上。教师要根据每一个阶段的学生学习成果适当调整学生的分层同时对于教学目标,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也不相同,需要划分清楚,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二)分层教学的有关理论

因材施教是我国在教育中一直坚持的教育理论,它是教学的重要原则。因材施教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实现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而采用的教学理论。分层教学正是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之间差异,如心理、性格、能力等方面,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传统教学的授课方法都是对学生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忽略了学生的个体状况。

(三)分层教学的主要形式

不同的分层教学组织形式有不同的教学目的,为了有效应用分层教学,采用主要的分层形式有班内分层和班际分层。班内分层是基本的组织形式,教师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具体掌握情况进行考察,可以通过小测试的形式反馈。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同时,评价的标准也需要分层。在分层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自尊心问题,对分层的层次不予以告知,即隐性分层,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自尊心,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贯彻了因材施教理论。但是,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的工作量将增大,这就需要教师对教育事业付出精力。

班际分层在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实行,对教学效率有很大提高。班际分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不再局限于原有的教学班级,而是采用小班教学,把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分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利于教师安排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三、高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模式

目前,怎样做到更好的分层教学还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师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分层教学的怎样分层是个关键性问题,下面对各种分层因素进行探讨。

(一)学生的分层

学生是分层教学的主体。在分层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水平。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特点。不同地区的课程开设起点不同,教师的讲授方法也不一样。还有由于学生自身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不同,导致了学生水平的不一致。因此,了解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能力是分层的基础。其次,信息技术课程不同模块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由于地区教学重内容不同,学生对各个模块的了解水平不一。教师需要在前期授课过程中对信息技术做一次全面性的介绍,了解学生对整体知识的熟悉程度。最后,采用分模块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即教师根据学生对不同模块的了解程度能合理分配教学课时。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活动设计的起点和终点都在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出层次。教学目标可分为基础性的和提高性的。基础目标要求全体学生达到,提高性目标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达到的程度。各层目标也是相互关联的,完成基础目标后,要向提高目标看齐。教师也要对学生加油鼓励,指导学生高效完成任务。

(三)学习内容的分层

学习内容有难易之分,对应不同的学习内容分出难度等级,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学习能力去学习。在完成低难度的学习内容时,学生可尝试学习高一难度的内容。如在讲授文字处理时,教师可将字体段落的设置规划为一个学习内容,将字体颜色、字号等设置为基本内容,文字效果、首行缩进等设置为较高难度内容,然后指导学生学习。

(四)考核评价的分层

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教学评价。教学考核评价要及时有效,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水平。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考核以课堂考试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评价应落实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针对有效地实行评价。在考核评价后,要进行总结,使每个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教师也要认识到评价不只是鉴定学生的层次,重要的是阶段性的总结。同时,教学评价利于教师了解自己教学成果,并不断改进。

四、结语

分层教学主要是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的,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差异应用分层教学。经过实践发现,分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效显著,同时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由于分层教学花费精力大,在实际应用中还有时间限制,还需要教师在不断探索中改进。

参考文献:

[1] 李小英.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J].电子世界,2014(22):333.

[2] 陈磊.分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3(4):83.

上一篇:基于微课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研究 下一篇:培植班魂,与学生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