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断裂伤患者,找谁赔偿?

时间:2022-10-24 05:13:56

患者因患有心肌梗塞在医院安装心脏支架10个月后,支架断裂。医方以医疗过程不存在过错,医疗本身难免存在相应的风险为由拒绝承担责任;生产商以该支架检验、抽验均为合格产品、支架植入后断裂率在0.7%到7.7%之间,属“合理范围”为由拒绝赔偿。他们的说法会得到法律的支持吗?

57岁的曹先生系一家餐饮中心厨师。2010年2月下旬的一日夜里突发心肌梗塞,医生当即建议尽快进行心脏支架手术。3月2日,曹先生在该医院接受心脏手术,安装了3个心脏支架。术后,经检查确诊手术成功。一周后,曹先生顺利出院,并按医嘱定期服用专用保护药。

2010年11月23日晚间,忙了一天的曹先生于晚饭后突然心脏疼,且不断加重,继而脸儿惨白,满身大汗。经原治疗医院检查,只告诉曹先生说,心梗犯了,而且再次发作不排除有其他危险,随给曹先生家属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鉴于病情严重,曹先生当即转医到某附属医院接受治疗。心脏造影显示:植入在曹先生冠状动脉的弯曲部位的一个支架发生断裂,而且无法取出,随时可能堵塞血管,有生命危险。

经该医院建议,曹先生在再次接受 “修复手术”,就是在曹先生断裂的支架处另植入一枚支架,把原先的支架套住。术后,曹先生的病情得已平稳。

事后,曹先生与妻子越想越不对劲,支架安装还不到一年就断裂了,不是产品质量问题就是手术存在错误。2011年3月中旬,曹先生以该区医院和支架生产商(上海某公司)为被告至人民法院,请求判令二被告赔偿医疗费、交通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30余万元。

法庭审理过程中,第一被告某区医院辩称,医院在医疗过程中不存在过错,所使用的支架通过合法渠道购买;再者,心脏支架手术与其他手术一样,医疗本身难免存在相应的风险,且医方在手术前已经向曹先生书面告知,曹先生于手术前已签字确认了手术风险;同时,医方在为曹先生行心脏支架手术时无任何不当与过错,请求法庭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第二被告某公司在答辩时,承认断裂支架由该公司生产,但当即向法庭递交了该支架的合格证书。并辩称本公司所生产的该型号支架不仅有产品检验合格证书,而且经医疗器械监管部门几次抽验均为合格。对于支架抗断裂强度,国内没有相关的产品质量标准,据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认可,支架植入后断裂率在0.7%到7.7%之间,无法完全避免。既然本公司产品为合格产品,且该产品允许存在约7%的断裂率,客观上存在无法避免的断裂率,因此应该把支架断裂视为“合理范围内的并发症”,而不应属于产品质量法规定的“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那么曹先生的风险损害应由自己承担。

法庭在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后审理认为,被告某公司虽然提供证据证实其生产的该型号支架是经过许可,且有产品合格证书及经医疗器械监管部门抽验合格,但上述证据均不足以证实植入到曹先生体内的支架不存在产品缺陷。原告曹先生请求被告赔偿于支架断裂之后发生的合理医疗费损失理由成立,本院应予支持。被告某公司应当承担赔偿因该产品缺陷造成的损失。现有证据虽无法证实被告某医院存在过错,但其作为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产品销售者,应对该产品的缺陷损害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随依法判决二被告赔偿原告医疗费、交通费、误工费、精神损害赔偿金等共计23万余元。

法律评析:

本案诉争的支架为质量合格产品,生产商为何还要承担其断裂损害赔偿责任?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也明确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某公司对其生产的心脏支架虽举证证明为合格产品,但并未举证证明安装在曹先生身体内的支架同样为合格产品。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八)项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尽管本案的某公司举证证明其产品质量合格,且常规医学理论认为,支架植入后断裂率在0.7%到7.7%之间,但上述证据及常规理论均无法证实植入到曹先生体内的支架不存在产品缺陷。换言之,抽检合格不代表断裂支架没缺陷。由于某公司无法举证证明植入于曹先生体内的支架是否为合格、是否不存在缺陷,应承担举证不能之后果。综上,人民法院的判决是有法律依据的,亦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上一篇:四招攻克节前焦虑 下一篇:为什么时间紧迫时更易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