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初探

时间:2022-10-24 03:43:02

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初探

摘 要: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抽象的理论概念形象化;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效率;丰富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善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化学教学;信息技术;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319-01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微观与宏观并存,理论与实验同行,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学科。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整合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来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改变传统的化学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现就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化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使学生观其境、闻其声、耳目一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绪言”时,通过播放四大发明图片及现代石油炼制过程的影片片段、各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建筑材料并配以简单说明、五彩缤纷的烟花焰火,使用大容量的信息传递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触景生情,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在教学“空气污染”时,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演示罗定市双东工业园区工厂排放的大量废气、废水和广州市区汽车排放的尾气,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为学生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

二、有利于抽象的理论概念形象化

在讲授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时,微观粒子的运动是肉眼所看不到的、用手摸不着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有借助于挂图和模型,通过教师讲解而让学生明白,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但是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描述不可见的微观粒子运动。在教学“分子运动”时,说到湿衣服晒干的过程,无法通过实验真实反映其变化过程,若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水分子从衣服上慢慢运动出来,散发到空气中去,同时温度升高时,水分子运动加剧;温度降低时,水分子运动减慢,最后湿衣服变成了干衣服。通过动画模拟,学生不但加深了对分子运动的认识,而且也了解了分子运动规律与温度的关系。百闻不如一见,形象逼真地进行模拟展示,可以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利于知识的理解。

三、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效率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运用信息技术,模拟一些在课堂上难以演示的实验:1.有毒、有害以及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实验。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毒性实验、铁的生锈、煤和石油的形成等,这些常规教学中只能教师口述,而多媒体课件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2.错误的实验操作后果。如吹灭酒精灯、排水法收集氧气先撤酒精灯再抽导管、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氢气、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不检验气体纯度等实验操作后果。由于有些实验有危险,一般老师只讲解而不做演示,如果把这些危害后果制成多媒体课件,学生获得直观感受,在以后的实验中避免错误操作。3. 石油化工提炼流程、接触法制硫酸、液化氮、某些稀有金属等等甚至老师都没有见过,学生只能凭借有限的想象。如果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照片投影、视频资料等将极大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演示模拟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提高实验效率,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四、丰富化学课程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就是要突破化学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网络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极大扩充化学教学内容,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化学课本上的内容,而且能了解到最新的科学技术信息,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学校的共享网络平台上,让学生访问并选择有用信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由学生自己去Internet或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在教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时,利用互联网下载大量的图片和软件展示人类化学的发展史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通过人面鱼纹彩陶盆、越王勾践青铜剑、火药等实例和分别提供一些我国杰出化学家的成就,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向学生提供一些如唐代蜡染屏风、用玻璃钢制成的船体、纳米铜等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善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善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将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料做成网页,提供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取得了传统教学中很难达到的效果。通过一些化学虚拟实验,为学生提供动手和思考的机会,以提高学生分析实验和改进实验的能力。快反馈、强矫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利用计算机题库中的试题,学生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练习或考试。练习或考试完后,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及时找出问题的所在,起到教师面批的效果,还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钟柏昌.李 艺《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整合信息技术的分析(下)》学科教育,2004.(6).

[3] 朱可彬.《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信息技术,2010(6).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现代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方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