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设计寻求突破

时间:2022-10-24 03:25:05

中国汽车设计寻求突破

中国汽车市场的容量很大,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国内的汽车销量产销高达850万辆,今年预计要超过1000万辆。中国国内的汽车产销量已经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崛起。

光鲜背后的尴尬

然而,在光鲜的表面背后,中国汽车产业却处于设计上的尴尬境地。2007年第12届上海国际车展吸引了全球汽车厂商的目光。这项可与国际顶级A级车展相媲美的盛会上使用的主要语言是中文,汽车设计语言却是多国家的:意大利风格的装饰、发源于日系车的高车顶、令德国人引以为傲的可靠性以及美国车所特有的自信与果决特性等都在这里展示。但是在这些充满着异国风情的车型展示中,来自中国的设计元素却不多。

中国的汽车工业设计发展刚刚起步,近年来,一些所谓的自主品牌的新车型上市不久就疲软了。

不管怎么看,汽车对于当下的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痛点。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汽车依旧是个敏感的话题,因为有技术含量的、真正的中国汽车还没有成为中国汽车消费的主流。

盲目模仿下的设计困局

最近几年,国内汽车厂商模仿国外成熟车型。如在中国销路很好的奇瑞QQ,就跟Chevrolet Spark很像。在北京车展上首次亮相的长城Coolbear概念车虽然出自中国设计师之手,但该设计师曾前往欧美设计院寻求帮助,回来后设计的这款高顶篷汽车简直就是Scion XB的翻版。有的境外设计公司已经“把设计当作商品”兜售给中国的汽车企业,尽管它们贴上了度身定造的标签,但如果仔细研究就不难看出有雷同的痕迹。然而,最终能够经受得住市场考验的模仿车型没有几个。

汽车设计作为产品竞争的秘笈,早已被广为认同,但受商业化的制约,真正好的、被公认的设计并不多。长期以来,有关原创与仿制的争论从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当下中国自主品牌名义的汽车设计格外引人关注。

在上个世纪70年代,韩国汽车就是从抄袭、模仿到自主创新创造出了国际品牌,短短的二三十年取得了神速的进步,看来模仿确实是汽车企业发展进步的捷径。凌志、皇冠身上也有奔驰和宝马的影子?模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模仿不到点子上。

日本汽车是专业拷贝的典范,丰田公司也以模仿起家。但是这种拷贝绝不只是抄袭表面,更重要的是内部的性能。要弄清楚为什么这样设计,就要把设计的理念和内在关系弄明白。一个平台一旦做好后,在这个平台上就可以覆盖很多车型。就像手机一样,摇身一变又闪亮登场了。如果模仿的车型能够拥有五大元素――造型时尚、价格适中、质量稳定、性能满足、品牌影响,那么其生存的机率就大多了。

正如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汽车设计系主任戴尔•哈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盲目模仿外国产品设计,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在对手推出一款受欢迎、卖得好的车型后,应该去研究它的优点和不足,然后推出更新的车来竞争。”

外包能否成为突破口

但是有一些汽车厂商采取的是另外一种“捷径”――汽车设计外包。它们已经由幕后走到前台,有些车型甚至直言不讳地对外声称或在宣传资料中写明是委托某外国设计公司设计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像奇瑞、长城、陆风等,靠着意大利汽车设计师的辅助,不断追赶概念车潮流,某些车型与国外一些畅销车型很像。

而一些汽车厂商则更干脆,就连工程设计也交给海外全包了。这就是所谓的“交钥匙工程”。这种做法虽然省时省力,但是就是不省钱。同时,过度依赖外包对提升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没有多少帮助的。

当然,汽车设计外包在各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是一直都存在的。这是一个很自然的方法,采取合作或者邀请国外的公司或者专家的方式,提高本国的汽车工业设计水平,既可以生产出好的产品,又可以缩短发展的时间,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设计人才。但是戴尔•哈罗认为:“完全将汽车设计工作外包是不可取的,因为在这过程中本国的设计能力并没有提高,人才也不能培养起来,需弥补设计文化不足。”

上一篇:CES:通向数字化生活之路 下一篇:NetApp:瞄准存储领域头把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