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阅读课的语篇运用

时间:2022-10-24 03:04:45

外语阅读课的语篇运用

摘 要 阅读在外语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在的外语学习对阅读量的要求、对阅读速度的要求、对阅读文章的理解深度要求都越来越高,所以在现代的外语课堂上我们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从语篇分析入手,探讨如何在现代外语阅读课堂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将语篇分析作为应用外语阅读教学方法的补充。

关键词 语篇分析 外语 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外语阅读教学中,常常会有学生问:“老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或“这篇文章到底说明什么?”,还有的问:“老师,这些词我都认识,甚至把句子翻译出来,我还不懂,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意单词或单句,忽略了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所以综合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是我们外语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就是指阅读教学需进一步探讨功能因素在阅读中的运用,对阅读的教学和理解都必须从语篇的功能特征出发,考虑语篇的语境、信息流程、语义衔接与连贯,才能对语篇的逻辑连贯性有深刻的理解。

语篇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所运用的句子或语段所构成的语言的整体。在语义上是连贯的。由于各种语篇的交际功能不同,语篇的主题和内容也不同,文章的体裁有别,语篇的结构多种多样。但是,这并不是说语篇的结构是随意的组合,语篇的结构是有条理的,上下连贯,前后一致的有机语言整体,有的语篇以时间或空间等词语为线索,有的语篇是以“主题词语”为线索。较大的语篇通常都有开头、中间、结尾等部分。故事的开头往往指出时间、地点、人物等方面。中间部分主要是描述主题的发展。结尾是描述人物和事态的结局或给人的启示。议论性的语篇开头往往是提出问题,中间部分是对开头所提出的问题加以分析,对论点加以论证,结尾部分是对开头所指出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或得出一个结论。书信的开头是称呼,中间是正文,结尾是结束语和落款。

传统外语阅读教学的模式是逐字逐句分析讲解,而语篇分析正好与此相反,反对逐词逐句理解法,提倡科学、系统地对所学文章进行阅读分析,不仅要分析文章的语言形式特点,还要分析句子以上的层次,要弄清楚语言材料是在文章的哪个具置,在相应的位置上如何产生涵义,进而把握文章的结构模式以及表现这些结构模式的语言手段,让学生发现其内在规律性的东西。

在对语篇分析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之后,我们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就应从语篇角度,分析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及逻辑上的连贯,让学生从中理解和掌握语言现象的特点,所表现的交际功能,并从语言交际的动态环境中掌握基础语言现象,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推理能力,进而提高阅读水平。

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对上下文及语境的敏感度,增强学生可以根据相应上下文推测词语意义和句子意义的能力,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相应文章的内容、逻辑、连贯性、细节等对整篇文章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有效调动学生们进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摆脱对外语语法分析的依赖,这样学生才能有效把握整篇文章的意义,而不是像以往只关注了词与词之间的组合,逐渐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应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在组织外语阅读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入“篇章式”讲课方式,对相应语篇的语言风格及文体格式等进行详细的介绍,然后分析语篇的整体结构和层次大意,这样学生们就会明确各种语篇特点,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都会感到学生在语用知识及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匮乏,这严重制约了学生对相应语篇的正确理解,所以外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们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获得有效的文化信息,加强背景知识积累,另外,教师在课堂讲解中还要有意识、有目的讲解一些文化背景知识,采用小组讨论,口头或笔头的练习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具体来说:第一,对文章当中所涉及的文化知识的讲解。文化背景是连接课文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拥有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写作目的和意图都有好处。在讲解篇章开始前,教师应先给学生补充一些关于国外的社交礼仪和风俗习惯方面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从这种角度来说,教师也应注重提高自身文化的修养,以在课堂讲解中给学生渗透与课文相关的文化,加强学生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课前热身。教师应该针对文章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在讲解之前,教师可以问学生概括性的一些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思考,对作者的观点有初步的了解。第三,注重语言知识点的详解。教师进行完以上两个步骤后,在这一步骤需要对文章的重点句型、语法结构、分析文章的写作风格、修辞运用手法以及重点单词进行详细的解释和练习。这一单元的语法重点是动词形式做定语,教师可找出文中的一些词语分析并理解这一用法。第四,对文章衔接方法进行分析。例如在一篇文章中,出现大量的代词,教师应该着重分析这些代词,引导学生分清楚这些词的指代关系,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和结构。第五,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认为身体语言本身在交流中并不存在对或错的问题,这是不同国家间文化差异的体现,因此对各个国家的不同风俗习惯进行详细的了解可以避免在交流中出现困难和窘境。

另外,学生在进行语篇分析的时候,通过对相应文章的逻辑关系、组织形式、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等进行相应的了解之后,就会进行相应的思考,同时会和自己头脑当中原有的逻辑思维进行比较,养成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所以语篇分析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及批判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可以看出,采用语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内容,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向学生讲解各方面的文化背景,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有可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而就会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局面。

同时我们应注意阅读课堂上处理好语言基础知识和语篇分析的关系:语言基础知识是语篇分析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就不可能看得懂语篇,也谈不上语篇分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语篇分析的能力,也要让学生掌握好课文当中的语言基础知识。在教学中,重视语篇分析并不是说就不学习文章中词汇、语法,语篇分析离不开语言基础知识,要进行词汇、语法学习与文章语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增加语言知识,并促进他们的语言基础知识向语言能力进行转变,提高外语阅读能力,这也是语篇分析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日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2] 胡壮辟.语篇的衔接与建贯[M].上海:上海外语裁育出版社,1994.

[3] 唐青叶.语篇语言学[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

[4] 张德禄.论语篇连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

[5]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6] 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7] 谢尧臣.语篇分析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

上一篇:材料力学教学中梁的弯曲内力计算方法探讨 下一篇: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应从何处入手的两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