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及对策

时间:2022-10-24 02:58:52

浅谈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及对策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深入,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技工学校课程中的应用力度不断加大,但在基础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对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较大。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技工学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旨在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学改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TP3-4;G71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计算机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已广泛适用,全国技工院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就是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应用,其目的是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字处理技术、数据处理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关键是要加强计算机操作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以后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打下良好基础,让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可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的现状

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经有十多年的教学历程,课程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环境、教师计算机技术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得到蓬勃发展。实际上,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矛盾和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各种资格证书的考试中的不适应;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评价体系不适用;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差异大;各个技工学校的计算机配置以及环境、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衔接性不强、计算机教师教育理念差异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发展,当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探讨计算机基础课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2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配套设施的滞后

当今时代,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各大IT企业不断地推出各类新的硬件和软件。而技工学校计算机教学配套软硬件设施方面跟不上推出的要求。2014年美国微软公司宣布终止对Windows XP系统的服务,XP系统是很多学校的办公电脑和学生机房的计算机系统版本,这样给学生学习WIN 7操作系统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因为主流操作系统和办公系列软件的改版和升级,各个出版社也出版了WIN7+office2010的新教材,但是学生教材的改版没有那么快,造成了教材方面的滞后。很多学校不重视计算机基础课,投入也很少,所以造成学校机房的配置相对落后,有些计算机连正常使用都困难,更不用说安装主流的WIN7操作系统,有些学校校园网总带宽较小,如果讲授互联网的知识时学生需要上网,这样要和办公区域的计算机竞争宽带,导致上网困难,相关网页打不开,所以,校园网接入网络总带宽也影响了正常的计算机教学。

2.2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

在技工学校就读的学生,大部分文化基础水平偏低。春班的学生更是初三没有读完就进了技校;有的读完了初中三年,26个英文字母都分不清,汉语拼音也不会,拼音字母与英文字母读音混淆不清。学校为了确保生源,总是来者不拒,客观上造成学生质量不高的现状。进入技工学校的学生,不仅文化基础差,而且不少学生有厌学的想法。有的学生对理论学习根本没有兴趣,在教室上理论课时精神不集中,讲话、睡觉、玩手机的现象严重,作业不认真完成,相互抄袭,甚至根本不做,经常吵着要上机;在机房上操作课时,一进机房就把手机连上电脑,把游戏拷贝到电脑上玩,布置的任务不认真去完成,甚至根本不做。不准玩游戏或不准上网就坐不住,无端关别人的电脑,甚至把旁边同学电脑的鼠标键盘连接线拔掉,使其他同学无法完成上机学习任务。对考试不在乎,题目都没有看就乱答,有的学生甚至还缺考。

2.3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积极性差

技校生的生源差,学习缺乏目标,学习懒散,动机不良。有的学生将计算机课程当作游戏时间,将使用计算机网络简单地等同于看网络电视、上网聊天,有的学生抱怨学校上的课程没有用,上与不上一个样,实际工作中用不上,对学习的内容不屑一顾。

技校生入学时成绩普遍很低,学习水平差,缺乏探索知识的主动性。上课时很多学生不认真听讲,老师在讲台讲课,学生在下面玩手机,睡觉的比比皆是,如果是上理论课,有小部分学生根本不带课本。课前能够预习和课后能够温习的学生则是少之又少。

2.4教学方式过于陈旧,方法有待改进

当前许多技工学校都配备了专属自己的计算机专业设备、多媒体广播系统、网络机房等等,从这样一个角度上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授课方式和手段,另外一个方面也极大了丰富了教学的内容。然而许多教师并没有合理地运用这些资源,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过程当中仍然沿用过去老套的教学套路,机械式地完成授课过程,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私底下反馈的信息,讲台上的教师一概不知,就算是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课堂上教师看着多媒体课件内容照字念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少之又少,很难激发起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兴趣。

3技工学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对策

3.1加大投入改善学校计算机硬件设施

加强计算机的硬件设施建设是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物质基础保证。学校必须借助政府、教育部门、社会等多方面力量,为学校添置必要的计算机教学设备及配套设施,以保证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正常开展。学校应积极推动校园的信息化进程,组织相关的老师开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平台和网上精品课程,让学生在此平台可以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教师要解放思想,转换教学观念

思维决定行动,因此如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技工院校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厌学现象,首先我们就应该纠正技工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教师的教学思路。作为技校教师,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思路的束缚,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学生当中去,因材施教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修改教学内容,帮助和引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克服厌学的情绪,培养他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良好兴趣。让他们能够在技工学校里面真正地学到一技之长,将来才能够走向社会,报效祖国,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都有用的高级技能人才。

3.3以实践为主线,无缝对接岗位需求

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决定实践的课时要多于其他课程,只有加大实训比重,才能保证学生在真正进入到岗位时的无缝对接。实训内容可分为四方面内容:教材内容即小程序或小作品的简单运用、校本课程项目开发中的模块集成练习、岗位模拟练习和相关认证的操作实训。这四方面的内容可以按2: 3: 3: 2的时间分配比例进行。这样的教学安排能够让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直接运用在实践操作中,同时与岗位需求进行对接,减少上岗后的二次培训,也可聘请企业相关岗位的专业人才进行实训指导。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又可以按岗位要求进行练习,最终达到学生毕业即上岗的顺利过渡与转换。

3.4改善学生的学习观

作为技校学校教师,虽然无法选择生源的状态,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学生入学后的学习观。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师要为学生解开思想上的束缚,给他们更多的独立学习时间,给学生更多的展现个性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也就是时下我们学校所倡导的一体化教学、行为导向教学、项目教学等,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至少把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体。要想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应多采用基于问题或者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形成开放的学习环境。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演示文稿”章节的基础知识学习完之后,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主题让学生利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进行主题的介绍和说明。为了激发学生的发散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分组协作,自定主题进行设计、制作和展示,并有完善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体系。

4结论

通过对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发现技工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着若干问题,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观、教学环境、教材、学生的学习观等问题,这些看似教育的问题实际上是社会的问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协调和配合来进行改进、调整和完善,从而满足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需求,使滞后的技工院校职业教育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冯建锋.中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反思[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2(02).

[2] 杨速章.计算机应用基础[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7).

[3] 张雪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探讨[J].文化与教育,2011(07).

[4] 陈磊,李海滨.关于中专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反思[J].教育园地,2010(12).

[5] 陈浩洁.浅析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计算机教学,2013(11).

[6] 杨祖云.关于中职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J].科教园地,2009(09).

上一篇:分析静脉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总结有效的防... 下一篇:浅谈国际刑法中的个人刑事责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