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的能量

时间:2022-10-24 01:57:10

面对面的能量

今年9月1日,我正在中国东海某个小岛的沉沉夜色里跟一帮地产策划人胡吃海喝。意兴阑珊之时,有一搭无一搭地划拉着手机里的朋友圈,看到了《齐鲁周刊》老同事由卫娟和许秀静正在频频发图:熟悉的张总编、幸福的大蛋糕、美丽的新生代……啊,周刊15周岁了。我想我是有点感动了。

15年前,我从济南市某机关辞职加入周刊创刊的队伍,紧接着以随行记者身份参加黄河漂流山东段的采访,并赶在9月1日创刊号上发了我在周刊的第一篇稿。稿子是李清宇老师编的,他说了一句当时让我热血沸腾的话:“稿子还挺筋道的。”这句带着浓浓济南口音的评语,给了我――当时还只会写领导讲话稿的媒体门外汉――在周刊呆下去的勇气。

在周刊呆下去真的很不容易。张总对选题和文风有着近乎变态的要求(现在看来正是她的这种执拗成就了周刊15年的坚守)。在我近4年的周刊生涯中,《百年省图》、《围剿我们的城市垃圾》、《16户居民的拆迁官司》、《一个持枪村霸的能量》、《狱中薛玉泉》印象深刻。

《一个持枪村霸的能量》,是我在青岛采访时接到一个淄博爆料人的电话,在判断有料之后,我在回济南的途中,顺路摸到淄川事发地。在进入事发的村庄采访之前,我尽量多地掌握情况,得知此村霸在持枪伤人后变本加厉逍遥法外,当地媒体已经采访并制作了电视新闻,却在播发前10分钟被领导通知拿下,以此可判断形势异常复杂,必须谨慎行事。在爆料人帮助下租借了一辆面包车,我趴在后排座椅下面(村口有村霸安排人把守不许记者进村),一进村就迅速展开调查采访,在三个不同场景,采访了三组村民,录音加笔记,果断闪拍照片,迅速撤离现场,整个过程不到一个小时。事后证实,如果不及时撤离,我的安全就出问题了,因为已有人通风报信;如果没有详实笔录和拍照佐证,事后“村民”联名签字举报报道失实并围攻报社之事就无法收场。后来这篇报道引起有关领导关注并签发批示依法严惩了村霸。

《百年省图》、《围剿我们的城市垃圾》、《16户居民的拆迁官司》这三篇,如果不是怀着理想为着梦想而出发,眼皮底下司空见惯的事情,不会成为我们笔下的新闻。有些新闻,我们不做,没有人来做,现在不做,可能就永远不做。

《狱中薛玉泉》这篇稿件,获得当年的山东新闻学会“山东省晚报类通讯作品一等奖”,我觉得它的亮点在于采写视角的平视,人性观照的平等。任何采访对象,不管是被侮辱被伤害的村妇、市民,还是掌握绝对话语权的领导、专家,或者这位因贪腐入狱的正厅级官员薛玉泉,我想说的是要有一颗同理心,要在掌握了充分的案头资料、理清了独特的对话思路之后,站对位置,不卑不亢,与采访对象共享哪怕仅仅一个钟的美好时光。

借15周年这个节点,以此作为感谢祭,献于周刊,献于那些走过的、依然坚守的和正在开创新时代的同事们。

(潘辉,香港深蓝国际管理咨询集团总经理,华南城集团品牌总监,香港理工大学社会应用学系特约顾问与撰稿人。曾任本刊记者、新闻部主任。)

上一篇:张春秋:一代名角的京剧春秋 下一篇:我是《齐鲁周刊》放飞的一只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