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的高段化倾向

时间:2022-10-24 01:16:07

警惕小学低段阅读教学的高段化倾向

低段阅读教学的高段化倾向,是造成当前低段阅读教学高耗时、低效率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质量的直接症结。用心梳理一下,不难发现低段阅读教学高段倾向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目标定位偏精深化

低年级的课堂,要求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情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似乎不读出点中心思想,不玩味出作者的内心情味,不梳理出人物的情感,就显示不出课堂的深度,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酸的和甜的》是一个童话故事,很多教师将此文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明白“凡事都需要经过自己的实践,光听别人说是错误的”和“狐狸的酸葡萄理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自欺欺人心理”。课堂教学的展开也就紧紧围绕这个中心目标,在挖深、讲透上进行。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源自教师对低段教材的轻视。

低段阅读教材相对于高段来说,文本偏短、内容偏浅,许多内容一读就懂,教学时好像没有什么够分量的东西可以展示。于是课堂上教师使劲做“加法”,品词、析句、拓展、仿写……能挂上钩的一样都跑不了。殊不知,教师这样做却偏偏忽视了阶段目标的坚持和落实,比如生字新词的准确认读、间架结构的规律和运用、典范性语言的积累和表达、熟能生巧的问题,等等。

二、教学手段偏简单化

学生的年龄层次不同,认识、实践能力是不一样的。同样拿“小组学习”来说,对高段学生,教师只要布置任务就可以了,而这在低段课堂上就往往行不通。教师必须将学习的方法、过程、任务细细分解,这样学生才不会在课堂上乱成一锅粥,才不会使小组学习成为有名无实的形式主义的东西。有位语文教育专家在组织小组学习时,为同学们准备了一段两分钟长的音乐,要求:放第一遍的时候,自由练读;放第二遍的时候,大家合作练习。这样的小组学习目标集中,任务明确,过程清晰。这段音乐,既是为学生的诵读配乐,又是保证小组学习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真是一举多得。所以低段课堂,教师必须实事求是地面对学生的能力,切忌不管什么模式、手段,只要是新课程倡导的,一律照单全收的做法。

三、语言表述偏成人化

教师语言是课堂语言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语言环境的浅白化还是深沉化,童趣化还是板正化,都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情绪、专注态度、学习兴趣。教师在给低年级学生上课的时候,如果一味以为学生需要规范、严谨的语言环境,这是很危险的。比如教学《酸的和甜的》一课,教师提醒学生:这种图、话对应的故事就是连环画,我们要读一段课文,看一看旁边的画,边读边想,这样理解课文会更准确、更全面。对低段学生这样讲,学生很可能会越听越糊涂,感觉学习无从下手。

四、 阅读板块孤立推进

低段阅读教学常常把握不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时课文还没读通,教师就要求学生概括内容,谈体会;句子还没读顺,就要组织体验活动,展开想象……这是整体观念过强的具体表现,而逐字逐句、零打碎敲、相互割裂、自称一体的课堂也让学习活动犹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缺乏实实在在的一课一得。以《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为例,教材属于儿童诗体裁,诗歌内容浅近得很,没有必要过多地让学生理解、体味,更没有必要逐字逐句将诗歌分析得那么细碎、生硬。倒是全诗那活泼、轻快的节奏和情绪,需要学生好好把握。所以,不妨在课始阶段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读它个正确,读它个顺畅,读它个朗朗上口,读出欢乐自在的情绪,读出轻松活泼的节奏。

低段阅读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正视高段化倾向问题,克服高段化的操作模式。过于简单化或复杂化都是低段阅读教学的两个极端,是不符合年段特征,不利于学生扎扎实实学习语言的。具体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解读教材必须和解读学生的实际能力结合起来。同一篇教材,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除了紧扣教材特点、阶段目标,还需要正确估量班级学生的基础,选择本班学生乐于从事的学习方式,使课堂的关注点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需求相契合,真正组织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

其次,处理教材,要立足语言本位。新课程理念冲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高扬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大旗。

上一篇:克服“高原现象”,挑战“高考极限” 下一篇:小问题凸显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