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让学”理念下的科学教学“伪”现象

时间:2022-10-28 09:16:41

警惕“让学”理念下的科学教学“伪”现象

摘要:“让学”“生成”“探究合作”等词伴随着新课改走入了我们的课堂,也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不断冲击着原有的课堂。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理解或做法的偏差,那种喧宾夺主、有形无实、扶放无序、越俎代庖等“伪让学”现象也在逐渐滋生,这些有名无实或名不副实的“伪”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与重视。笔者通过剖析这些“伪现象”,站在真正的“让学”的角度上,从“诱学促探”“引学促能”“先学后教”“以学促学 ”四个角度提出了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策略,从而提高科学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让学 伪让学 诱学促探 引学促能 先学后教 以练促学

“让学”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教学理念,简单的说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它强调的是一种开放、互动、多元的教与学的形式,是课堂教学由重复走向建设的超越。在此理念下我们的课堂确实演绎了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但我们也看到在新理念的快速“嫁接”和“移植”所带来的“轻松、活泼、快乐”的科学课堂中,却存在着大量的“伪让学”现象,这些不同程度存在的实践误区,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我们需要警惕以下几种“伪让学”的做法:

一、规求无度的“伪探究”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的科学教学中对探究活动的组织往往存在着许多误区。有些老师为避免落入“灌输”的俗套,言必探究,把“探究”变成“标签”;有的老师则把“自主探究”认为是“学生提什么就研究什么”,过分重视探究形式,而割裂了教学目标,例如讲授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如果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那就很难收场。

二、扶放无序的“伪生成”

淡化课前预设,关注课堂生成,这是新课标理念下一道亮丽的新景观。然而,有些教师由于对生成的片面理解与过分热衷宠信,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在打着“生成”旗号,行“非生成”之实的“伪生成”现象,如:为了让课堂精彩,不顾学情一味地“追问”,不断地“启发”,直至道出教师事先预设的答案,出现教师期待的“生成资源”,这种虚情假象式的被动生成,其实就是没有生成价值的牵强性生成。

三、随波逐流的“伪合作”

在新课改的科学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很多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先进的教学形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但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小组合作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有些合作学习,是“合”而不“作”或仅把“合作”变成“合坐”。

四、越俎代庖的“伪实验”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学环境的改善,出现了“看实验,讲实验,讲过程,看结果”的怪现象。许多教师认为多媒体的虚拟实验既节省时省钱,又能避免实验事故。可谓是既安全又有效的方式。可是他们却忽视了用这种假实验代替真实验,却失去的科学求真的本意。与真实实验相比,虚拟实验处在人为的,预设的程序下,不可能出现实验“异常”。许多学生喜爱上科学课的原因,就是因为在课堂上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实验与实验“异常”。伴随着物体的发光、发热、颜色、气体、沉淀及形态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也在提升。如果简单地用影片似的课件演示替代实验,其趣味性必将荡然无存,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扼制了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探究能力。学生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课堂气氛沉闷,最终还是满堂灌,只是由原始的“人灌”到先进的“机灌”。

五、投机取巧的“伪捷径”

在科学教学中,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总是希望思路越多越好,方法越巧越好。于是乎教师总会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巧思妙解,以期待产生教学上的捷径,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教学上的一大误区。面对上述“伪”现象,如何在教学中“防伪”,真正落实“让学”理念的精髓,本人在教学中努力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的角度,在教学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诱学促探、以趣启思

“让学”的前提是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所以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契机,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同时能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好胜心强的特点,善于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引学促能 以学促思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因此学生真正要掌握的不仅是单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创新、探索与大胆质疑的精神。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去思维,去创新,去学习。

(三)先学后教 以学促教

“教是手段,学大于教,多学方能少教”洋思中学校长如是说,“先学后教”的理念与做法不仅让洋思中学学生收获颇丰,更让这种理念名满天下,大家纷纷仿效。但是这一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如何有效的开展,确实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精讲精练 以学促学

“精讲精练”是实现教与学两方面的优质高效的关键。也是我们广大教师一直追求的一种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但是“精”绝不必然意味着“少”。精讲,就是当讲则讲,讲则讲透;精练,就是当练则练,练必深透,力求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参考文献:

1. 郑青岳.科学课程100个教学案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 励兰英.新课标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宁波出版社,2004

3、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4、《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案》 2011.8

上一篇:新课堂作文教学的尝试 下一篇:试论赏识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