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国人再次沦为“东亚病夫”

时间:2022-10-08 03:44:53

警惕国人再次沦为“东亚病夫”

有科学数据证明,中国参加征兵体检的男性中只有50%合格,女性则只有40%合格,这很可怕。中国拿金牌多,就像国内SCI论文_发表数量多一样,根本不能代表中国科研水平就很高。袁伟民先生讲过,中国犯不着用拿金牌来证明国人体质,而应该实实在在地去提高全民的体育素质。同样,中国犯不着仅以来证明科研能力强,而应该扎扎实实地让每个老百姓知道怎样管理好自身的健康。

新的“东亚病夫”不一定面黄肌瘦,也可以长得高高大大,但在体格、人格、心理等方面可能存在不足。提出这个概念,是希望国人能提高警惕。警惕这种现象,实际上也是关注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问题。

研究各国公共卫生发展史可以发现,公共卫生的产生就是因为现代国家的主要责任中有维护和促进国民健康的使命。健康和现代国家的生产力密切相关。后工业化时代,企业的利润离不开员工整体生产力的提高,员工整体生产力的提高又离不开员工整体健康素质的提高。可以说,健康的、创新能力强的员工是后工业化时代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健康和生产力管理已经在美国被科学证明有无限的生命力。我国从劳动密集型经济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型,健康和生产力管理是可持续发展值得重视的选择。

相同的健康管理原则,多元的管理方法

中国人自古以来有关注健康、养生的习惯。几千年前,疾病来了,并不是皇帝在管理,老百姓其实都带有管理好自己健康的基因。但是到今天,中国人的健康管理还只能算“小学”水平,应该逐步向中学、大学的程度提升,不能光讲养生,要强调以科学来指导,找到哪些是让我们不健康的危险因素,然后进一步评估、去除这些健康危险因素。

具体怎么做?要大家一起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做,“管好嘴、用好腿、不抽烟、不喝酒、好心态”的15字健康指南,应该因人而异,但更需要持之以恒。我个人不主张千人一面,大家照搬一种方法。就像穿鞋,不可能每个人都穿同一个码的鞋。关键是把健康管理的实质,确认、评估、去除健康危险因素的方法告诉大家。不可能指望一个答案解决大量不同的问题。

调整心态也是健康管理的一部分

健康不仅仅是躯体健康,就像我们讲疾病不仅仅是生物学因素引起的一样。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在中指出,健康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也就是讲,健康一定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培养好心态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沟通,再怎么强调沟通的重要性也不过分。很多时候,你说的话我理解不了,最后导致两人出现矛盾;第二,看问题的角度,要学会换个角度,角度一换别有洞天。

其实,积极调整心态本身就是健康管理的一部分。健康危险因素的定义是增加得病和死亡机会的因素。心理因素也是因子。怎样降低、去除心理危险因素的干扰、威胁,就是心理健康管理很重要的环节。

现在心理咨询方兴未艾,但中国13亿人口照搬外国的精神治疗模式是行不通的。

将传统文化中禅修疗法引入“精神保健”

东西方文化对心理健康的观念有差异。东方是“耻”的内隐文化,以宣泄、开悟、解脱为主,重内在的醒悟、调整;西方是“罪”的外显文化,以倾诉、接触、矫治为主,重外在的技术、培训。心理医学应关注人是否幸福,考虑人如何“活”。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人觉得活得没劲,压力大,幸福指数不高,这就影响到健康管理。进入21世纪,人们从关心“身体健康”转向更多地关注“心理健康”。“精神保健”已成为国人自身发展的一大主题。

中国的文化中有禅学,与其说它是宗教,不如说是一种思想,一种生活的智慧,它对个体的生命和心灵极其关注。禅修疗法,不外乎是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与调心――这五大要素已经包括国内外一切健康管理的内涵。这是我们东方中国人的健康智慧,要好好总结和发扬。

(摘自2010年1月26目《文汇报》)

上一篇:城市化将拉动中国经济增长20年 下一篇:发改委报告勾勒四大产业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