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培养是重要一课

时间:2022-10-24 12:32:54

我们总是担心孩子上学后不适应。如果留心观察会发现,有时候是因为孩子没能在学校感受到快乐,所以,别忘了从情商方面多做准备。

A学会适应新环境,认识新朋友。

问题1:我常常在校门口、教室门口看到哭哭啼啼的新生。怎么才能让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让他爱上学校这个新环境,开开心心去上学呢?

身为“小一”老师,我是这么想的:入学和入园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入园大多有一定时间的缓冲期,而上小学没有,这对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人面对一些没有把握的事物时,会没有安全感。孩子哭,代表他没有在学校找到心理依靠。这种心理反应每个孩子都会有,有的来得早,有的被新鲜感冲淡了,来得晚。另外,孩子对学校熟悉的速度,还和能否快速交到新朋友有关。如果能尽快交到新朋友,孩子的陌生感、不安感就会消除得快一些。

身为“大班”妈妈,我是这么做的:

1.给孩子创造机会,在不同的场合,认识不同的人。在带孩子去某个陌生地方之前,告诉他要去哪里,要做什么,会遇到什么样的人,让他安心。慢慢地,孩子通过自己的体验、观察,能了解到新环境也是安全的。通常我们会有意识地在周末带上孩子去参加聚会,结识新的朋友。

2.让孩子自己学会结交朋友。在父母的带领下,孩子有接触新朋友的意愿,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去锻炼、尝试。在带孩子去公园玩时,如果有一群孩子在玩,我会鼓励他自己想办法参与到群体中去,大胆说出“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有时在儿童游乐园,孩子在玩蹦床、海洋球时,我也会留意他是一个人玩,还是找个伴一起玩。如果他找了个伙伴一起玩,结束时,我会问他“刚才你和那个小朋友一起玩,玩得怎么样”。在潜移默化中,鼓励孩子勇敢地迈开结识伙伴的第一步,这样他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就会提高了。

B提高孩子表达自我需求的能力。

问题2:上小学后,总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孩子生病了,要委托老师照顾一下;孩子胆子小,遇到问题了不敢和老师说,想请老师多多关注一下自己的孩子。可还是有“情况”发生,是不是老师没有幼儿园的老师负责任啊!

身为“小一”老师,我是这么想的:小学老师的重心是上课,单独接触孩子的时间也只有下课10分钟,而幼儿园老师基本上一整天都和孩子在一起,所以孩子受老师关注的程度是不同的。尽管低年级老师会额外关心孩子的身体、生活等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孩子要学会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身体不舒服,受欺负了,不开心……我经常遇到的情况是,要么孩子不说,要么说得含含糊糊、只言片语,老师理解不了,孩子就会更着急,说得也就更不清楚了。那么下一次,也许孩子就不敢找老师了。

身为“大班”妈妈,我是这么做的:

1.作为妈妈,不用“太尽职”。有时候,孩子还没有反应到自己是热了还是冷了,妈妈就已经为孩子脱衣服、加衣服了,孩子还没想喝水,妈妈已经把杯子递过来了。孩子还没想到的,妈妈都想到了,久而久之,孩子也认为不用自己想了。要给孩子机会,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需求,然后再向你提出。妈妈要做到“慢一拍”,在一旁多观察,等孩子提出要求了,再去做。

2.要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孩子在家中说话,有可能说的不是完整的句子,而是比较零碎的词语。无论孩子说什么,妈妈都能明白,但老师不同,刚刚来上学的小朋友,老师还需要一段时间熟悉。所以在家中,妈妈要耐心引导孩子组织语言,用句子把意思表达清楚。这一点,不是临时抱抱佛脚就能提高的,重在平时的累积,比如和孩子一起看图画书,讲故事,和孩子讨论某件事,给孩子创造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C教孩子释放自己的挫折感。

问题3:孩子向妈妈抱怨,小学老师没有幼儿园老师温柔,很严厉,还会批评人。于是,有的小朋友开始不喜欢学校,严重的还会怕老师,不想上学。老师的批评会不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身为“小一”老师,我是这么想的:和幼儿园不同,小学是一个讲究秩序、管理严格的地方,对孩子的行为会有一系列的要求,随之而来的就是比较与批评,有的孩子可能得到老师表扬了,有的孩子却被老师批评了。这确实需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身为“大班”妈妈,我是这么做的:

1.在和孩子交谈时,帮助孩子释放自己的挫折感。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如果被人批评了,心里一定有些难受,关键是把挫折感释放出来。我的做法是看到孩子情绪有些低落时,会引导孩子讲出来,“嗯,你看起来不是很开心”,然后当孩子哭诉时,我会耐心地倾听,先认同他的感受,然后再问问他具体情况,而不是急于去否认、批评他。当孩子知道可以依靠你时,他会感到更安稳,而不是觉得被老师批评之后,还会被爸爸妈妈骂,因此不敢和妈妈说心里话。

2.教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行为上。反思一下我们做家长的,有时是我们太在意外界的表扬和批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每次接孩子放学时总问孩子“今天老师有没有表扬你啊”,这无形中让孩子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表扬和批评上,而不是自己的行为上。其实,批评是行为纠正的一种方法,如果孩子能懂得“这件事我做错了,改过来就好”的道理,自然就不会长时间沉浸在挫折感之中了。

3.向孩子示范爸爸妈妈是如何积极地接受批评的。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在孩子面前说过这样的话“我的老板真差劲,今天又把我骂了一通”,别以为孩子小,听不懂。把积极的处理情绪的态度示范给孩子看,也是我们当家长的责任。

上一篇:坐标的原点 下一篇:公婆金婚情,传递子子孙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