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激发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浅谈

时间:2022-10-24 11:36:26

兴趣激发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浅谈

【摘 要】数学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面的知识,而应该与实际的生活紧密联合起来,实际上,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也是为了更好的来处理生活实际里的问题。学习数学知识,不应该只停留在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是要将所学的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初中的所学教育应该激发学生将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的兴趣,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运用、巩固和掌握数学知识,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关键词】兴趣;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一、利用兴趣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

创造精彩而独到的课堂情境,有利于学生的思维的活跃和放松,达到最佳学习状态:集中学习精神,增加学习兴趣。如讲解《矩形》章节时,可以利用这样的小故事:鲁迅故居装修工人装画框,画框四个角上的螺丝是松动的,画框的形状因此就变来变去。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画框变形是变成的什么形,有什么样的几何规则和性质;二是,利用工具,怎样恢复成矩形。这样,就会使枯燥的数学知识的传授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既能引发学生学习和思考,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既能传授予学生新的数学知识,同时又能引导学生对以前的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温故;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对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

二、利用兴趣将生活实际有效结合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数学知识和生活问题相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能很好的做到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例如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章节中的知识时,可以利用上海世博会大象花园花坛美化的问题来进行讲解:将大象花园里平行四边形的花坛设计成四个面积相等但花种相别的方法。这样做无非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性质的知识,具体形象的学习和运用相关知识。不过却能把数学知识生动的和生活形象有机的结合起来,切实有效的做到可以让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能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并使数学的魅力和生命活力不断散发光彩。

三、兴趣激发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掌握也是如此。只有体验了成功的经验和,就会充满信心,喜欢和热爱数学,有恒心和毅力坚持下去。只有让学生能尽可能的掌握数学知识,学生才会喜欢和爱好学习数学,不然,就会扼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调查显示,对数学不喜欢的学生之中,对数学的感觉是难以捉摸学起来吃力的同学占了绝大多数。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让学生喜欢和掌握好数学,一开始做到让学生能做好数学,教学方法很重要。

1.因材施教

对不同层次、不同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课中的教学和课后的作业布置等方面中,要予以区别对待,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对不同区别提供材料,即为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有利于针对学生进行提高。

2.具体指导学法

会学习是学好的必要条件之一,事半功倍,因此,教室再教室数学知识之余,也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尤其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性。

3.引导学生战胜挫折和困难

对于学生在课堂问答中出现的差错,老师应该耐心的引导和纠正,帮他们找到思路错误的地方,这样就能使学生很好的发现总结学习当中的问题,取得较大的进步和改正,获得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方法好勇气。因此,老师对学生的错误,期望切忌批评或急于找下一个同学来解答,而是要科学合理的采取耐心引导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提高,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给予积极评价

对于学生的各种进步、和努力,以及创造性的优秀发挥等等方面,我们都要为学生的坚持付出和不断学习取得的进步予以积极的表扬,激发他们更大的热情和动力。这也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真,重视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进步,才能予以合理的鼓励和表扬,并能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

对于数学的学习及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是十分复杂和艰巨的,需要教师不断的付出努力的心血,才能做到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兴趣激发下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设计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通过增加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来引导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巧妙的设计情境,使学生能很好的融入的教学中去。然后,对学习教材中的重点及难点部分,开始引导学生题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是学生思考和进步的基础,切忌不可采用效果极差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比如,给学生讲解平行线方面的知识时,可以通过利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如火车铁轨,游泳池隔栏等具体形象的事物演示。接着教师可以设问:学生们自己想想身边的平行线的具体事物都有那些。这个时候,有特别爱思考和会学习的学生也许能将思维进而发挥到平行线同位角、内错角等问题上去,教师要充分加以引导和解答。因此,通过创造性和别具匠心的情境教学,能引导学生学习问题、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2.观察情境,产生猜想

在我们的实际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充分有效的利用如游戏、实践操作或模型制作等具体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开展对老师的提问以及自己的疑问进行相应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对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在实验中得以具体观察思考取得进步。比如,教师给学生讲解“圆”时,就可以有效利用猜图形的游戏,可以由老师提示图形特点让学生猜或者通过学生不使用眼睛靠手的触摸判断事物的图形等形式进行,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就容易把握图形的特点,并做到和其他图形的关键区分。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就近“几何图形”的奇妙世界里去。通过这种观察情形产生猜想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很好的注意和掌握相应的特点,学好数学知识,以及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3.“自学、联想、解疑及归纳”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强调的是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的讲授为辅,是一种比较开放和自由的教学模式。它更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联想和归纳。学生必须要有自学能力,良好的自学能力更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让学生学会知识固然重要,不过让学生会学却更加重要。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意识,并能养成做到课前预习等能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在学生的自学行为中,必需加以指导和帮助,对学生的自学必需要求做到能够掌握课本的重点难点,能够对新旧知识有效结合,对教材的思维模式和内容能够掌握,并能对课本习题进行解答完成。联想是能使学生思维开阔并能对知识灵活掌握和运用的必要基础,没有好的联想能力就很难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突破性进展。

总之,初中的数学课程的教学,需要对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良,要切实能让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数学的知识。要注重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巧妙的设计教学情境,将生活同数学联系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对数学的掌握,使学生能更好的学好和运用数学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l]黄红.浅谈高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11(6).

[2]竺仕芳.激发兴趣,走出误区—综合初中数学教学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4)

[3]谭光全.美的特性与数学教学「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上一篇:浅析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域旅游现状 下一篇:浅谈高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