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时间:2022-10-24 10:49:35

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识、发展的主体;“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材意识。

一、在教学中,可以穿插有趣的数学小故事,进行适当的数学小游戏、小竞赛,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完成任务

比如:在学习《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这一节时,有一个“抢‘30’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第一个人先说“1”或“1,2”,第二个人接着往下说一个或两个数,然后又轮到第一个人,这样两人反复轮流,每次每人说一个或两个数都可以,但不能连续说三个数,谁先抢到30,谁就得胜。课堂上,首先以同桌为单位,先玩此游戏,然后选取获胜的一方再自由组合,再开始此游戏,直到剩下四五位同学为止,然后教师逐一邀请这四五位同学玩此游戏。这时,有的同学就发现其中的奥妙了,然后教师邀请这几位同学再来玩,直到同学们都发现了规律。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只有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才会调动他们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学中有乐,乐中会学。

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说出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想法和意见

比如:在一次作业中,布置了这样一道题:

化简下列式子:

大部分同学是根据通分的法则直接去做的,即分母为(a-b)(c-a)(b-c),分子为三个因式相乘,然后再把积相加。可有一位学生却想出了与众不同的方法,他把2a-b-c写成了(a-b)+(a-c),把2c-a-b写成(c-a)+(c-b),把2b-c-a写成(b-c)+(b-a),然后把这两个数分别去除分母,再把它们的商相加。这个学生的解题就是他动脑、创新的结果。

三、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不强求一致的标准,使学生不迷信书本,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比如:在学习《点和线》时,有这样一句话:在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我刚刚板书完毕,这时,有位同学站了起来说:“老师,您把连结的结写错了,应为‘接’”。我镇静了一下,首先肯定了这位同学,然后接着说,“连结”仅限于线段,强调“直”,例如连结A、B,就是以A、B两点为端点画线段AB。“连接”所指的线可以弯曲,但不能折,它强调“平滑”。例如,线段与弧连接、弧与弧连接等,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在此,我不是对这位同学横加指责,而是善意地引导,我发现这位同学上课一直聚精会神地听着,没有一点不适的感觉。相反,如果你当堂指责,相信这位同学会觉得抬不起头来,这一节课会什么也听不进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中的一些错误意见不横加指责,更不能嘲笑,而应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取得成功;对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将答案和盘托出,而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

总之,教育教学要与人类的创新生活相联系,教师在每时每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要回归知识的本质――创新,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创新的情感,激起学生再创新的激情和愿望,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达到对知识的理性认识。

(作者单位 山东潍坊市滨海区央子教育管理办公室)

上一篇:浅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