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言

时间:2022-10-24 08:17:08

如何让学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发言

今年笔者所教的学生上课特别不喜欢发言,课堂气氛沉闷,很少有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起来回答问题。在课堂上,几乎一切都是按照笔者预设的思路进行,将问题提出后,更多的时间是自问自答,很少有人主动要求回答。即使是请学生来回答问题,站起来的学生往往呈勉为其难状,语言表述支支吾吾,能够稍微流畅一些回答的,答案一般也是在课本上可以找到的。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发言呢?新课标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表述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历史学科四个基本能力中有一个就是表述能力,分为语言表述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如何在课堂上更多地听到学生的声音?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话,主动起来回答问题呢?如何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课堂提问的设计是关键。

课堂提问是历史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极其重要的环节,提问设计旨在促进学生的历史思维活动。结合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和思维特征设计提问,重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效果如何,提问的设计与提问的运用往往起关键作用。

学生的回答主要根据教师的提问,在课堂中怎样设问?怎样让提的问题让学生喜欢回答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问题的设计从学生学习历史的认知心理入手,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以高中生为例,一般来说他们在初中阶段多多少少学习了一些历史知识。现在电视、电脑等媒体也通过各种形式向大众进行历史教育,如央视的“百家讲坛”和各种题材的电视剧,学生从中得到不少历史知识,这些都成为他们课堂学习的基础。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历史想象能力不一样,我们不能要求小学生想象事件的复杂性,但可以要求高中生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其他学科的知识掌握对历史的想象力也会发生作用。不是教师想到的学生就感兴趣,就能够思考,大而不当的问题肯定无效,小而容易的问题如隔靴搔痒,对学生也没有什么吸引力。比如你的问题都是那种书上有现成答案的,很多学生是没有兴趣的,甚至有些学生是“不屑”回答的。这样学生既不喜欢看教材,也不愿意回答这样的问题。如果历史课堂的提问从学生的兴趣层面入手,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效果会好一些。根据信息理论的原理,一个人感兴趣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最近发生的事;二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三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和事;四是充满悬念的事。从这些方面入手的话,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会有所提高。

二、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有一定的深度,以此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以前的历史课上,笔者经常会即兴问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一般都是问:对不对?是不是?这类比较低效的问题,没有什么深思的空间。刚开始大部分同学齐声回答,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同学不愿意回答。问题泛滥化、空洞化、低效化,从“满堂灌”到“满堂问”,没有深思学生为什么要参与,学生的参与是否有效。教学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缺一不可。所谓“有效”,既包括“教”的有效也包括“学”的有效,即教师通过什么手段能促使学生有进步、有收获、有成效。表面上教师似乎是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探究是需要时间的。教师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往往将学生自主探究过程省略掉了。许多教师在出示材料后,探究一两分钟,提问一两名学生,然后迅速把答案呈现出来,接着匆匆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种历史教学,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分析与探究,对于学生成长来说并无多大价值。

思维的灵活性突出反映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探究,而问题的结论往往从某种角度上看是合理的,某种角度上讲又是不合理的。历史课程的时代性表现之一是反映学科发展的趋势。历史学的发展往往又在于从时代的角度重新认识和解释历史。历史学如此,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要求学生以一种结论代替所有的认识。

三、有些提问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生的学习具有个性特点,学生的学习思维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有的学生思维敏捷、发言胆大,如果不稍加控制,就会造成对发言权的垄断。有的偏向逻辑思维,有的偏向形象思维,有的热衷于探究历史之谜。因此,教师的提问设计应符合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设置些菜单式的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可有效地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也反映在学生的学业水平的差异性上。有的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有的能力有限,虽然用功但成绩一般,为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就需要正确处理好提问设计的“点”和“面”的关系。提问设计要注意辐射面,既要照顾成绩优秀学生又要照顾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只顾“点”不顾“面”,会挫伤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只顾“面”不顾“点”,又会影响尖子生的培养。所以在课堂中,笔者将问题设置成三个层次,希望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来回答自己想要回答,想展示给别的同学的问题。

提问设计是旨在促进学生历史思维活动的重要环节,提问设计的有效性,可以促进课堂向有效化方向发展,提问设计是教学艺术。笔者看过一些教学案例,有一位教师在设计《新航路开辟》一课时,用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的一些细节设计提问;北师大附中的纪连海老师能用一幅《清明上河图》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提问,以此来讲商业的发展。这些都是笔者之前从来没有想过,或笔者从没有思考过的问题。笔者想,之所以他们能设计出如此有新意的问题,让课堂如此生动,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博学多识,而这,也是笔者最欠缺的,也是笔者最应该去做的。

(作者单位:河南省灵宝三高)

上一篇: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的变式及引申 下一篇:高中英语阅读的策略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