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27 12:51:28

“3+1”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3+1”教学模式是根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探索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摒弃了传统课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弊端,变教师传授知识为师生合作探究知识,变教师一言堂为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平台,充分体现了教师引领、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3+1;教学模式;化学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学家泰勒说:“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就是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1”教学模式教师精讲30分钟,围绕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10分钟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当堂批改、当堂反馈。师生互动达到100%。全称“30+10”课堂教学模式。对“3+1”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几点教学体会。

“30分钟精讲”生成优质高效课堂。“30分钟精讲”建立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吃透教材,分析学情,了解生情。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围绕教学重点,精心设计教案,认真组织教学,做到教学语言精炼、教学节奏紧凑、教学环节相扣、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从而生成高效的教学课堂。“30分钟精讲”,优化了教学环节,去除课堂冗余,提炼教学内容,成就优质的教学课堂。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方面下功夫。

一、从教材中寻找合适的合作探究素材

从教材中开发和利用资源。首先对教材图片的利用与开发。教材编排了众多彩色图片,有化学发展的历史资料图片,有实验操作图片,有实验现象图片,有数据资料图片。图片清晰而又明快地表现了主题。如何利用这些图片呢?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针对不同的图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讨论,探讨一些问题,整理记录,逐步形成结论。学生争先恐后发言,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图片,学生容易形成很多结论。对图片相关的知识掌握得更深,更好地突破了重难点,相互融洽地交流和合作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其次是对教材实验的探究与改进。教材很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小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实验教学是化学课程的显著特征。教材中部分实验还存在很大开发空间。例如对课本37页实验2-5(1)装有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木条不复燃。(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木条复燃。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了探究并改进此实验。学生小组积极讨论。同学们制定了两种方案:第一种用10%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第二种在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5mL稀硫酸,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通过探究学生积极参与,记忆深刻。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合作探究的积极性

善于质疑,发现问题是学习的内驱力,它能激活学生的潜力和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使学生明确目标,确定思维方式,产生较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积极性。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带领各小组做了一个实验。测定NaOH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得出结论。随之又提出问题:是否所有的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一定相等?让学生自主探究:Na2CO3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的关系。让学生带着渴求心理去探究其中的奥秘。从而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和对实验的改进。教师给出的问题中隐含的问题不能简单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实验中去发现讨论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体会欲望。

“10分钟精炼”是生成教学效果的试金石。“10分钟精炼”要求教师围绕本节重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做到训练基础,难度适中,题量适当。10分钟精炼,可以训练学生做题的正确率,激发学生竞争意思,为养成高效的作业、考试习惯打下基础。“当堂批改”“面批面改”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状况,及时查清学习“病症”。“当堂反馈”可以及时纠正错误,清理学生知识点的盲区与死角,不留知识欠账,为学生减负、教师培优补弱对症施治,提升教学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100%师生互动”生成“教”“学”统一体,教师“教”与学生“学”,是贯穿课堂的主要活动。“教”与“学”既不独立也不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其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就是师生互动,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避免出现“教师教的精彩、学生玩得自在”的不良课堂现象,防止出现“教”与“学”分离的现象。精彩的师生互动可以促使“教”与“学”有机融合,生成教学统一体,起到水融,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效果。为了使每一位学生在化学课堂中都得到发展,我们要让教学活动设计尽可能涵盖其中的多个方面,给每个学生表现和发展强项的机会,分层次教学,分层次布置作业。这样对培养他们的自信,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至关重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形成主动、深刻的体验。用放大镜寻找学困生的长处加以表扬,使其扬起自信的风帆,对学优生鼓励帮助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感受学习的乐趣。

“3+1”教学模式是对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与探索,旨在体现新课改精神,生成优质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九中春华分校)

上一篇:小议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 下一篇: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的变式及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