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是写作的源泉

时间:2022-10-24 07:37:26

观察是写作的源泉

作文是什么?就小学生而言,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要写作文,首先就要有可写的内容。但现在学生在作文时,常因没东西写而愁眉苦脸。就是因为他们脑子里没有生活,或者说他们在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生活的方法,进行观察生活的训练,提高感受生活的能力。这样作文教学才能走出小课堂,走进生活的大课堂,作文教学才能有源头活水,生动活泼。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应解决哪些问题呢?

一、观察什么

生活是一本容量非常大的百科全书,读者如果不知道自己该看什么,那翻过来翻过去都会一无所获。学生观察生活也是如此,而对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的人、事、物,小学生不可能像大人、作家一样自觉地、理性地观察生活,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又集中在“新”、“奇”上面,带有更多的偶然性。因此教师必须在“观察什么”上多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让他们不放过身边的新鲜事物。当然,小学生的活动范围不大,主要是家庭、学校和少量的社会活动。所以,我认为可以从这三方面指导学生去注意观察。

1.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家庭生活里蕴含着许多让人留念的作文材料。每一个人每天都要接触到自己的亲人,他们的外貌、身材、言谈举止、思想风貌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家中发生的新鲜事物,如乔迁新居、新买家电等;参与家务劳动,如扫地、挑水、洗衣服等;参加生产劳动,如种花生,收割、学种菜等,都是学生作文的好材料。

2.快乐、有趣、富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校园生活中发生的各种趣事;学校班队开展的各种竞赛,如作文、书法、绘画、剪纸、广播操等各种比赛;参加的各种活动,如学校的兴趣小组、春节的踩街活动,“六一”游园活动,等等。要教学生善于去采撷这些五光十色的生活素材。

3.错综复杂、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如在街上、路上、车上的所见所闻;探亲访友、外出游玩参观、假日参加义务劳动等,也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积下许多写作的素材。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就如泉水,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这就是说,生活实践是作文的“内容”。只要小朋友留心观察发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小事,并把它们储存到头脑这个“仓库”里去,日积月累,头脑就有大量的写作素材,需要时就可以随时提取了。

二、怎样观察

观察是认识周围世界、提高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深入的体验生活是文章真实、具体、生动、活泼的基础,但有的时候,同样的事物让不同的人去观察、描写,结果却大不相同。就如同冰心奶奶在《再寄小读者》中提到的那两位小朋友,都逛了动物园,可写出来的日记却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就在于会不会观察。因此在懂得了观察什么之后,还有一个怎样观察的问题,这是指观察和重点难点。

1.按顺序观察。我们观察事物都得有个顺序,不能东看一眼西看一眼。对于静态的事物观察时要由表及里,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解剖性的观察,注意其大小、形状、颜色等,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我在指导三年级的学生写一种静物时,有的学生写小闹钟,我就指导他们由表及里来观察,先观察钟壳,再观察钟盘、计时刻度。这样按顺序有条理的观察完,有的学生就写出这样一段话:“它那金红色的钟壳上面立着一个小仙女。圆圆的钟盘上罩着一块透明的玻璃,看上去,多像十五的月亮!几颗明星般的计刻度,嵌在天蓝色的钟面上,金光闪闪,真叫人喜爱。”这段话具体、有序地写出了小闹钟的造型精巧。如果观察对象是活动的事物,要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观察,注意其声音、动作及变化,把握事物的全过程。如观察拔河比赛:先观察比赛前双方的准备――“各队员站好位置,后脚稳住重心,前脚顶前面人的后脚,双手紧握绳子。”再观察比赛时――“只见每一个队员屏住呼吸使劲后拉,整个身子几乎要贴着地板。随着啦啦队的‘加油’声,队员眇子一点一点地向后移动。”最后观察比赛结果:“终于胜利了,队员们个个喘着粗气,高声欢呼着,那声音把树上的小鸟都吓飞了。”

2.抓重点观察。观察时如果平均使用力气,看起来面面俱到,结果丢了观察对象的个性。因此,对于任何事物,都必须明确重点,观察准确、透彻,这样才能有所收获。比如在指导学生观察一盆、然后说说写写时,我先让学生思考:重点应该观察什么?是那个精致的花盆?还是那丛生机勃勃的?明确主次后再启发学生抓住的形、色、味等方面进行重点观察。这样,学生在说说写写,能够较准确地表现整盆的特点。

3.注意抓特点。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里,如是对花草或其它观察时就应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是认真仔细观察。首先要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去观察。苏轼有“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也就是说任何一样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特点不同,感觉也不同。达・芬奇画蛋也是这个道理。其次,必须跟感官实践相结合,因为有些事物需要通过用手摸、用鼻嗅、用耳听,甚至用舌头品尝,才能全面感受事物的特点,如《我爱故乡的杨梅》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总之,生活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宝库。只有指导勘探者用心开发,才能获得珍贵的宝藏。

上一篇:回归生活,轻松写作 下一篇:作文教学个性化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