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会思考

时间:2022-10-24 07:10:23

浅谈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会思考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填数游戏》是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对于喜欢数学的高年级学生来说,十分有趣,可是对于尚未对数学入门的小朋友们而言,他们实在很难体会到数学中蕴藏的趣味。本节课让学生从与数学相关的游戏中领略其中的奥妙,体验其中的乐趣,倒不失为让他们迈入数学大门的一种手段,因为在做这些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创造一些新的数学游戏。

本节课在教材中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教师通过“合作闯关”“更上一层楼”“数字迷宫”,让学生在游戏时进行合理推理、分析、判断,采用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

作为一节数学活动课,课堂中的趣味性是最能打动学生的。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做游戏,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经历填数游戏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其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领略其中包含的数学文化。

儿童在上小学之前,已经积累了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玩过各种形状的积木,比过物体长短、大小、轻重、厚薄、宽窄,他们知道几点起床几点睡觉,他们会随着父母外出购物等等。很多活动都使他们获得了数量和几何形体的初步观念,但是这些往往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甚至是模糊的,或许还有错误隐藏其中。对于观察到的事物不能很好地进行推理判断,数学思想方法处于形成积累的过程中,运用一些数学方法进行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有很大的障碍。

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调研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按一定规律填数有一定的数学经验,但是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所欠缺。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比较缺乏。对于相对复杂点的填数活动,不能进行比较有效的推理和判断。

于是在教学中,我通过三个填数活动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会思考,主动与人合作交流。在填数游戏的变化中,适当地孕伏下一环节,使学会的思S能力不断增强。

在观察格图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已经填好的格子图,发现填数游戏的游戏规则,以加深其对游戏规则的理解。

在合作闯关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利用发现的规则进行填数游戏,在游戏中不由自主地进行推理和判断,通过学生与学生进行交流发现填数游戏的规律。然后通过基础练习和发散练习两个填数游戏,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填数游戏方法的理解,激发学生在不断变化富有挑战的填数情景中的积极思考,潜移默化地进行数学能力的锻炼,也为下步“更上一层”进行了孕伏。最后出示例题,给出游戏规则,学生在小组中尝试填数。在小组的合作交流中,完成填数游戏,让学生初步体会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走数字迷宫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走数字玩迷宫,培养学生全面观察的能力。

基于低年级孩子乐于游戏,动手操作的热情很高,以及他们的年龄特点,我依据填数游戏的特质,确定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旋律。

一、发现规则,让孩子们知道如何玩

在课堂的开始就开门见山地引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来玩游戏的。接着学生自主发现填数游戏的游戏规则。学生观察时发现填数游戏中有两条规则:(1)每个空格里只能填一个数。(2)每一横行、每一竖行的数字不能重复。学生收获了观察结果之后,老师的温馨提示,旨在让学生关注规则,引发填数游戏如何填的思考。以孩子的发现代替老师的讲解,唤起学生运用规则、解决问题的热情。

这样的设计,师生互动对话感强,学生对于数学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能力可以得到较好的发展,也能够很好地使导入环节与探究环节形成一个整体,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运用发现的游戏规则,让学生能玩

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这体现了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合作者,教师具有主导的作用,尊重与信任学生,要使学生会独立地思考解决问题,敢于放手让学生深入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在课堂上放手,先以学生与学生的交流确定填数的方法。让学生的讲解,引起同学们对先填哪个数更好的思考,使学生把游戏规则和如何更好地完成游戏结合起来,体会出玩游戏的方法,形成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情形。

三、在不断变化的填数情景中,让学生感到好玩

数学是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填数游戏的乐趣。在不断变化的格子图中,学生不断地挑战着自我,感受着成功的快乐。

四、发挥小组合作的效能,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合作交流学习,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交往能力。同学之间互相启发,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吸收营养,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

参考文献:

[1]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2003(2):22-27.

[2]刘云杉.帝国权力实践下的教师生命形态:一个私塾教师的生活史研究[J].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02,3(2):143-174.

上一篇: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下一篇:生活化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