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科应用心电监护仪出现的不良问题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10-24 07:10:04

脑外科应用心电监护仪出现的不良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脑外科护士在临床应用心电监护仪过程中出现了不良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方法 通过对120例患者使用监护过程中出现了不良问题进行回顾、记录总结、最后进行分析。结果 胸前皮肤过敏3例(2.5%),缠绕袖带至肘部皮肤压疮5例,至手掌及前臂肿胀3例(6.5%),夹脉氧探头手指红肿淤青4例(3%),导联线使背部压红6例(5%),监护后焦虑,紧张60例(50%),影响睡眠20例(17%),活动受限,要求停用监护19例(15%)。结论 护士在临床应用心电监护仪过程中出现了不良问题,需及时整改,进行针对性培训,才能确保心电监护仪有效服务患者。

关键词:脑外科;心电监护仪;不良问题分析;对策

心电监护仪是24 h动态监测患者心电波形、生命体征、SPO2的仪器,为临床诊断、治疗、抢救、护理起到重要作用,现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共有7台监护仪,2012年4月~2013年9月,我科对300例患者使用了心电监护仪。其中120例患者使用监护过程中出现了不良问题。现就不良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82例,女38例,年龄在16~89岁,其中颅骨骨折17例,脑震荡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头皮撕脱伤2例,硬膜外血肿13例,脑挫裂伤14例,颅骨修补术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11例,多发外伤12例。均使用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其中胸前皮肤过敏3例(2.5%),缠绕袖带至肘部皮肤压疮5例,至手掌及前臂肿胀3例(6.5%),夹脉氧探头手指红肿淤青4例(3%),导联线使背部压红6例(5%),监护后焦虑,紧张60例(50%),影响睡眠20例(17%),活动受限,要求停用监护19例(15%),通过仔细观察,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均未发生不良后果,平稳停用监护。

2不良原因分析

2.1皮肤损伤因素 ①胸前粘贴电极片皮肤过敏,粘贴时间越长过敏患者症状越重,皮肤瘙痒,发红重者形成水泡破溃[1];②意识障碍昏迷的患者、肢体偏瘫的患者,监测血压过频或缠绕袖带过紧,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袖带处皮肤压疮或前臂水肿。早有杨艳红报道[2]。③感觉丧失末梢循环差的患者手指夹脉氧探头时间长,致指头红肿淤青;④脑挫裂伤的患者往往躁动不安,监护线路长时间压在患者背部,发生压红压痕时有发生。

2.2护士对心电监护仪使用不当 ①心电监护仪参数设置不当,测量值高于或低于报警限致反复报警;②导联脱落或无导联,电极片脱落或不粘连致监护数据不显示;③SpO2传感器故障;④袖带充气延时;⑤患者自行拔除监护设施;⑥报警系统关闭,护士责任心不强,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

2.3生理损伤因素 ①脑外伤躁动不安的患者,监护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导致相关问题如显示的心率、血压、呼吸数据有时与实际结果不相符而迷惑医护人员[3],护士主动分析判断意识欠缺,心电监护仪已成为护士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普遍认为,大部分护士在操作中都会按照厂家所规定的程序使用,连接上导联,观察数据图像,没什么可难。不重视、不善于把心电监护图据参数与患者所表现的症状结合联系起来、对比观察、判断分析,忽视了应用过程中对导致偏差值出现异常的原因判断不当,就会给医护人员导致错误的处理措施引起病情恶化等严重后果。朱冰船报道电极片放置部位发红瘙痒及仪器感应功能过高,高大的T波感知时,显示心率比实际强1倍,造成心率失常误 判[4]。②听觉干扰:脑外科患者病情重,生命体征不稳定,噪音来源于监护仪反复的报警声和医护人员、家属、探视人员频繁的走动声、说话声,使患者烦躁不安,紧张焦虑感加强,直接导致听觉干扰[5]。进而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③视觉干扰:患者面对监护仪显示屏闪烁的指示灯,运行中的心电、呼吸、氧饱和度 波形及各种参数,医护人员频繁走动的身影,刺激视觉引起患者及家属担心病情复杂严重,从而引起情绪紧张,焦躁不安。加重病情。

2.4心理损伤因素 ①恐惧、焦虑:脑外科危重患者多,同病室抢救及死亡会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加上患者对疾病治疗措施不了解,对监护仪缺乏正确认识,监护仪不停报警声,和不正常监测数据显示都可以引起患者恐惧焦虑。②强迫静卧感:脑外伤清楚患者在持续心电监护过程中,患者身体多部位被各种导联线缠绕,活动受到限制,难以保持舒适的,限制了翻身,迫使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有一种捆绑感,导致拒绝使用监护,而医护人员只关心心电监护仪上显示的参数,忽视了患者的心理感受,交流较少,因而产生情感上的孤独忧郁[6]。

3应对措施

3.1加强培训 全科医护人员加强心电监护技术知识学习及操作方法培训。学会正确判断监护仪显示的各种参数,消除不安报警声。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对心电监护仪偏差值能正确分析判断。如果对监测参数有疑问时,须使用另一种方法监测生命体征参数作对比。重视把心电监护的参数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比。做到细致无差错发生。

3.2加强皮肤的护理 对于脑外科意识障碍伴躁动不安、肢体偏瘫的患者使用心电监护时。特别注意皮肤的护理及观察。使用电极片时,对皮肤要评估,首先应检查粘贴处皮肤有无过敏、皮疹、破溃等,以减少皮肤的阻力[7],定时更换电极片,更换时用温湿纱布擦净粘贴部位皮肤并略移动电极粘附的位置。对袖带处的皮肤、背部受压皮肤、肢端指端皮肤都要定时查看,连续监测血压时,必须做到每班放松1~2次,温水擦洗、按摩。监测血氧饱和度时,每2~3 h更换测量指(趾)端,防止探头夹持时间过长影响末梢血液循环引起指(趾)端肿胀、青紫。班班交接,特别是偏瘫肢体使用袖带要定时更换部位,病情允许,可调节血压充气按钮,测血压间隔时间拉长,最好间隔6~8 h更换监测部位。有报道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血压导致压力性紫癜,程度与监测时间呈正相关,与间隔测量时间呈负相关[8]。监护过程中勤检查勤整理导联线。如出现水泡可用注射器抽吸、碘伏涂擦。对电极片过敏者,局部擦皮炎平软膏,庆大霉素可有效缓解电极片引起皮肤过敏,提高患者的舒服度[9]。

3.3加强病区管理 加强护士对监护的责任心管理,病房物品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满足患者空间的需要,认真执行探视制度,陪护制度,减少病房人员走动,保持安静,医护人员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开关门轻,护理工作集中进行。

3.4加强病区宣教及心理护理 对于脑外伤神智清楚的患者要重视宣教及心理护理,告知心电监护仪使用的目的、方法、意义及安全性,帮助患者及家属认识心电监护,使患者心平气和的配合,协助患者适当更换以减少线路限制带来的不适。对报警声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设置适合每个患者的报警限度,报警声尽量调低,不需要的监护参数及时关闭菜单。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恐惧心理,病情平稳后及早停止监护

4总结

心电监护仪的广泛应用,能有效提高危重患者的治愈率,是目前作为临床观察病情变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使用中必须注意监护仪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熟悉监护仪器的机制和正确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使用仪器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与监测相结合,这样才能确保使用的安全,防范因使用不当所致的各种问题。不断的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于艳青.一次性心电极片不同更换时间及效果研究[J].中国使用护理杂志,2006,22(5):13.

[2]杨艳红,崔爱兰,蔡小琴.心电监护致肘部褥疮1例报告[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2(8):95.

[3]谢红英,谢艳梅.心电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1,(13).

[4]朱冰船.心电监护产生伪差,识别的原因及分析与对策[J].当代护士,2004.

[5]桂庆芳,王云彩.心电监护仪的护理应用问题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7,22﹙6):1710.

[6]李艳芬,许志亮.患者拒绝使用心电监护仪的原因与护理管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6(14):536-536

[7]宫雪梅,谢小华,阳世伟,等.护士在心电监护仪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85.

[8]宋晓安,任红.持续血压监测致压力性紫癜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10).

[9]王立芳.庆大霉素缓解一次性电极片引起皮肤过敏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2).

上一篇: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用于小儿呈肺实变肺炎支... 下一篇:绵阳市2010 儿童血铅检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