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卧位对小儿全麻术后麻醉恢复室中呼吸道护理的影响

时间:2022-03-17 03:24:26

侧卧位对小儿全麻术后麻醉恢复室中呼吸道护理的影响

摘要:目的 观察侧卧位对小儿全麻术后麻醉恢复室中呼吸道护理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骨科手术的小儿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侧卧位,头部下方垫一薄枕,头部轻度后仰;对照组患儿,采用平卧位,肩部下方垫一薄枕,头部后仰,且偏向一侧。比较麻醉恢复室中,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期间呼吸道并发症,包括舌后坠、呼吸道分泌物积聚、呕吐物误吸的发生率。结果 舌后坠的发生率,观察组(3.33%)较对照组(30%)显著降低;呼吸道分泌物积聚的发生率,观察组(6.67%)也较对照组(36.67%)显著降低。结论 儿科手术后全麻苏醒期,采用侧卧位,头部轻度后仰,可减少舌后坠和呼吸道分泌物积聚等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侧卧位;麻醉恢复室;呼吸道;护理

学科分类代码:320.7120 中图分类号:R473

与麻醉相关的严重的麻醉恢复室(PACU)事件中近2/3是呼吸系统并发症,主要为气道阻塞、缺氧、高碳酸血症和误吸[1]。与成人相比,小儿头大、颈短,舌大,鼻腔、喉及上呼吸道较狭窄,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均有引起呼吸道阻塞的倾向[2]。因此,在PACU中,小儿全麻后的呼吸道护理尤其值得重视。目前小儿全麻后通常采用的是,肩部垫一薄枕的平卧位。这种的确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但对于减少呕吐后误吸的风险,促进呼吸道分泌物引流,增加患儿的舒适感,这些作用则很有限。本研究通过比较PACU患儿侧卧位和平卧位对呼吸道护理的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择期行骨科手术的小儿患者60例。入组标准:年龄1~12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术后可以行侧卧位的患儿。排除标准:既往有慢性咽喉疾病;术前2w内有上呼吸道感染者。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入PACU后立即改侧卧位的患儿为观察组,入PACU后行肩部垫高平卧位的患儿为对照组。

1.2方法 所有患儿均未用术前药。麻醉诱导采用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mg/kg及阿曲库铵0.5mg/kg,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进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行机械通气,以1~1.5 MAC(最小肺泡浓度)七氟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10min,两组均静脉给予芬太尼1μg/kg,恩丹西酮0.1 mg/kg,预防术后切口疼痛及呕吐。手术结束后,待自主呼吸恢复,给予阿托品0.01 mg/kg,新斯的明0.02 mg/kg,吸尽气管及口腔内分泌物,吞咽及咳嗽反射恢复,拔除气管导管,面罩充分给氧,肌松监测四个成串刺激(TOF)值达90%,送PACU观察。

患儿入PACU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侧卧位,头部下方垫一薄枕,头部轻度后仰,手术侧肢体朝上,下方垫一软垫。对照组患儿,采用平卧位,肩部下方垫一薄枕,头部后仰,且偏向一侧。所有患儿均鼻导管给氧,氧流量为2L/min,实施常规监测,包括血压、心电图和脉搏氧饱和度。床旁备负压吸引装置,及时吸出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防止阻塞呼吸道。床旁同时备气管插管的急救设备及急救药品。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具体包括:①呼吸情况观察:密切观察患儿是否有自主呼吸,以及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变化,观察患儿面色和唇色变化。②生命体征观察:密切观察患儿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和血压等生命征变化,调节监护仪在合理的报警范围内,并认真处理任何一条报警信息。③呼吸道分泌物观察:如果患儿出现痰鸣音,应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④舌后坠观察:患儿若出现鼾声,或呼吸费力,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可通过抬起下颌、放置鼻咽或口咽通气管保持呼吸通畅,并给予面罩吸氧。⑤呕吐物误吸观察:若患儿出现呕吐,将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并帮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咳痰。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期的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发症包括舌后坠、呼吸道分泌物积聚、呕吐物误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概率确切法。

2 结果

2.1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儿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麻醉苏醒期间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麻醉苏醒期间,舌后坠发生率实验组患儿为3.33%,对照组患儿为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小儿中长时间手术常用的一种麻醉方法,由于小儿气道狭窄以及喉镜操作时的损伤和气管导管对声门部和气管的刺激,故术后并发症较多。小儿头大,颈短、舌体肥大、咽腔空间小,使上呼吸道狭窄,同时咽腔四壁均为软组织缺少骨性支撑,全麻苏醒期物的残余作用,使支撑肌肉松弛,粘膜下垂,咽腔进一步变窄,再加上平卧位时肥厚的舌根后坠,容易发生气道梗阻[3]。本研究中,对照组尽管肩部垫高,头后仰,但仍然出现30%的舌后坠,实验组舌后坠的发生率仅3.33%,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可能由于侧卧位时重力作用使舌体偏向一侧,减轻了舌后坠。

本研究中麻醉苏醒期呼吸道分泌物积聚情况的比较,实验组的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36.67%。侧卧位口咽部的分泌物受重力作用可沿颊部流出,减少了吸痰的次数,若需要吸痰,也只需抽吸处于低位的颊部,减少了对咽喉部的刺激。

本研究亦观察了两组呕吐物误吸情况,实验组有1例发生轻度误吸,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无误吸发生,虽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从理论上推测,侧卧位时由于头部位置的关系,更容易将呕吐物吐出。本研究的结果可能与样本例数较少有关。

总之,儿科手术后全麻苏醒期,采用侧卧位,头部轻度后仰,可减少舌后坠和呼吸道分泌物积聚等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路志红,熊利泽,张诗海.麻醉后监护病房//曾因明,邓小明,主译.米勒麻醉学[M]. 第6版 [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711.

[2]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M].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39.

[3]吴新民,主编. 麻醉学高级教程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46.

上一篇:心理干预对口腔癌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下一篇: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