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5 23:35:00

脑外科护士工作总结

脑外科护士工作总结篇1

【关键词】颅脑外科;风险因素;防范对策

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病人对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及其法律观念也在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稍不留意或违反操作规程,就会造成不满和投诉,引起护患矛盾和纠纷。特别是颅脑外科,病人发病急、危重、死亡率及致残率高,护理风险相对较高。若护理人员护理不当,法律意识淡薄,病人的合法权益一旦受到损害时,护理人员不但被追究法律责任,而且还要被追究民事责任赔偿。因此,探讨颅脑外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对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起着积极作用。

1颅脑外科风险因素

1.1外部因素

1.1.1医保制度的改革,患者与肇事者之间的纠纷。患者购买的医疗保险,险种不同,城乡报销不一,还有患者与肇事之间责任承担问题,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属情绪波动。

1.1.2 医疗费用的上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费用也随之升高,加上有个别乱收费,乱开药现象,造成医疗费用整体上涨。

1.1.3社会的不正之风。各种不正之风影响着医务人员,黑社会势力的介入和影响。

1.1.4法制因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1.1.5社会因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往往患者家属认为出了钱就应该将患者医好,若病情无好转或加重,就迁怒于医护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

1.2内部因素

1.2.1颅脑外科病人特点:危重、突发、疑难。由于接收的病人其疾病往往是突然发生(如车祸、灾难、爆炸伤等)或突然加重发作(如高血压脑出血、癫痫持续状态、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等)。这些疾病往往给治疗、护理带来诸多困难。

1.2.2病人、家属期望值过高。因病人家属遇亲属突然发生意外或疾病发作加重危及生命,表现出一种惊慌、紧张、焦虑心情,若病人病情得不到控制及抢救无效死亡,病人家属会因情绪激动、急躁、对护士发生过激语言行为,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1.2.3病人的有创治疗、伤口、引流管等。 如开颅、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头部引流、留置胃管、尿管、腰穿、输液等,这些治疗,无形中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1.2.4工作责任心不强,“三查七对”实施不到位。护理操作是一项重复率较高的工作,易使护理人员以习惯性思维方式判断和处理事情,不遵守操作规程,忽视“三查七对”在各个环节中的落实[1]。

1.2.5护士健康教育意识薄弱,教育措施欠缺。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增强,病人对健康教育需求明显提高。但护士缺乏自觉为病人提供健康教育的理念,健康教育措施落实欠缺,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2]。

1.2.6护士自身素质原因:个别护士技术操作疏于训练和经验总结,知识面窄、不爱学习、加之外出学习机会少,工作中存在随意性,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差,特别是缺乏沟通技巧,很容易导致护理纠纷。

1.2.7 对病人缺乏人文关怀。少数护士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只注重执行医嘱,只顾操作不愿开口,在服务中没有融入情感,人文关怀等内容[3]。

1.2.8护士法律意识薄弱。在工作中违反操作规程和护理安全,不懂用法律保护自己。

1.2.9护士人手不够,心理压力重。颅脑外科随时都会接收急诊,危重抢救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高度紧张,这种精神压力,对护士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2防范对策

2.1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护士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医疗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加强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黑社会介入医疗纠纷后,要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护理人员与患者、患者家属交流时,态度要和蔼、诚恳,语气要平和,措辞要严谨,掌握分寸。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以提高病人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3强化“三基”训练,提高专业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培训与学习,规范护理技能操作,进行技能考核,使每个护士达到理论知识扎实,护理操作过硬、抢救技术熟练,积极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掌握新型护理仪器、设备的使用,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2.4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文明行医、礼貌待人,积极主动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处处为病人着想,满足病人的需要,提高病人及家属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信任。

2.5制定好预见性护理计划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密切监测病人神志、瞳孔、生命体征情况,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做好基础护理,防止病人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及致残率。

2.6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工作程序良好运行、防止缺陷发生的法规。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不可忽视“三查七对”的每一环节,不可凭主观经验和估计行事,不可忽视操作中的病情观察,严格做好交接班,特别是床头交班。

2.7 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护士应自觉加强素质培养,立足岗位,积极参加在职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丰富心理学、伦理学、 人文科学、专科专业知识。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使知识水平适应现代护理发展需求。此外,各级管理者应采取多种方式对护士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有效地提高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

2.8 转变观念、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人性化服务是以突出医院文化为主要手段的柔方式。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务就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服务行为。因此,要引入全新的服务理念,进行有效的培训,引导护士的思想及思维方式转变,学会换位思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由责任意识、平等意识、朋友意识上升到亲人意识。

2.9争取管理部门对护士工作的支持。医院应注意护士的工作压力对护理工作的不利影响,设法减少和消除引起护理工作压力的压力源,增加护士编制,同时护士要学会减压,多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恢复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张萍. 97例护理缺陷发生原因及人员结构的分析和对策.现代临床护理,2004,3(3):50.

[2]林淡珠.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与分析.现代临床护理,2005,4(5):58.

脑外科护士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士;工作压力;慢性疲劳;调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425-01

为了解神经外科护士工作压力与慢性疲劳情况,调查时间从2009年3月到2009年9月,对神经外科38名护士及全院其它科室包括眼科、口腔科、 耳鼻喉科、皮肤科、普外科、泌尿外科、肾病科、供应室、肿瘤科每科随机调取9-10名护士,共8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①神经外科护士38名,其中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0.26±7.55岁,平均护龄8.95±2.46年,②本院随机调查其他科室89名护士,平均年龄31.35±6.97岁,平均护龄9.73±2.47年。

1.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包括调查对象一般资料、护士压力源量表、疲劳量表3部分。

1.2.1 护士压力源表:此表有35个项目组成,分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压力、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方面的问题5个方面的因子,采用1-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工作压力越大[1、2]。

1.2.2 疲劳量表 (FS-14)包括8个躯体疲劳(1-8条)和6个脑力疲劳项目(9-14)条, 该表每个项目均有两个备选答案:“是”或“否”。其中,第10、13、14条为反向积分,即回答“是”计为0分,回答“否”计为1分,其他条目均为正向计分,即回答“是”计为1分,回答“否”计为0分。躯体疲劳分值等于第1-8条目的分值相加之和;脑力疲劳分值等于第9-14条目的分值相加之和。疲劳总分值为躯体与脑力疲劳分值之和。总分值最高为14,分值越高,反应疲劳程度越严重[3、4]。

1.3 统计学处理:神经外科护士与全院其他科室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疲劳量表分析比较采用t检验;对神经外科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疲劳量表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工作压力的比较,见表1。

管理及人际方面的问题2.55±0.722.15±0.82

3 讨论

3.1 本次调查显示:神经外科护士首要工作压力是工作时间长、工作时间不规律。与全院其他科室相比,神经外科急危重、昏迷患者及无生活自理能力病人多,气管切开及使用呼吸机患者多,使神经外科护士比别科护士承担更多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大量护理记录和病情观察。尤其夜班急诊危重病人多,值班人员相对不足,造成频繁加班,严重影响护士健康,是导致护士慢性疲劳的主要原因。

3.2 神经外科护士的护理专业的特殊性与工作方面的压力也较高。神经外科患者病情重、变化快,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多,要求护士有丰富专业知识,敏锐观察力,敏捷操作能力,护士精神长期紧张,导致护士易发生疲劳。

3.3 不良工作环境也是神经外科护士工作压力源。由于神经外科患者较多处于意识障碍,无法生活自理,吸氧、吸痰、床上大小便,心电监护、使用呼吸机等及争分夺秒抢救场面,家属悲哀、焦虑、激动表情都会对护士造成压力,但与其他科护士相比,无显著差异。

3.4 管理及人际方面的问题。护理工作是一个社会性的工作,神经外科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护士面对的是社会层次不同的病人,护士还要面对病人的焦虑、恐惧、悲伤等情绪变化,同时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士还必须处理好与医生、护士、病人关系。家属的不礼貌行为,病人不合作,护理管理者的理解与支持少,缺乏其他医务人员的理解与尊重,这些因素造成了神经外科护士的工作压力较高,护理管理者需掌握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采取心理管理,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护士也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适应能力,采取各种措施使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 张静. ICU护士工作压力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药应用,2010,4(2):299-230

[2] 梅玉凤. 护士工作压力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 中外健康文摘,2010,7(10):243-244

[3] 徐朝艳,成守珍,林芳字.轮班制对护士疲劳感的影响与对策[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9):2089-2091

脑外科护士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脑外科;护理管理

脑外科护理一直是临床护理管理及建设的重难点,该科室患者神经较为敏感,心理状态较差,情绪不稳定。因此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易发生护理安全事件,医患纠纷发生率高[1]。人性化护理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人性化管理,体现以人为本,重视人性要素。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健康水平的提升[2]。为提高脑外科护理质量,降低护理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率,本研究针对我院脑外科收治45例患者给予人性化管理模式,旨在观察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脑外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患者90例及护理人员26名,护理人员男4名,女22名;平均年龄(31.47±2.98)岁;职称: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6名,护士8名,助理护士8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43.31±11.59)岁。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42.51±12.79)岁。将所有护理人员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参与两组患者护理管理,各13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人性化管理。包括:①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强调人性化,提倡以人为本,在一切护理活动中都要承认护理人员的主体地位,并将实现护士护理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护理服务进步的目标及价值。在护理管理中形成一种人性价值准则及行为模式,利用信任-指导-自控的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的向心力、持久力及凝聚力进行整合。②人性化护理沟通:护理管理者不应作为单纯护理命令者,还应在工作之余对护士进行情感的沟通,做到管理者与护士关系平等,两者之间常进行思想及意见的交换,在工作上得到对方的支持谅解,使护士精神上的需求得到满足,{动其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③人性化护理激励:设立护理工作奖赏制,根据护士工作情况及患者满意情况,从精神及物质层面对其给予激励,注重护士自我实现精神层面的满足,调动并强化其自觉性。④做好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是护士做好护理工作的基本准则,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能有效避免护理操作发生错误,减少医疗事故发生情况。⑤人力资源优化:挖掘护士潜力,观察其适合的护理工作,使其潜力充分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合理优化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尽之所长,提升护理质量。⑥学习氛围:以高资历帮带低资历的模式,制定相应学习目标、计划,并安排学习进度,制定考核量化表定期进行考核,并定期举办培训,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定期为护患举办交流会,护士听取患者及家属意见发现自身不足,使其产生学习进步的欲望,培养个人护理能力的特长。

1.3观察指标 采用问卷调查表对护士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护理人员满意情况包括其对工作待遇、环境等满意情况,分值≥60分为满意,分值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人员、患者总满意率分别为100%、97.78%高于对照组的46.15%、75.56%,差异显著(P

2.2护理质量 观察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人性化管理模式同传统管理制度相对应,其以开发护理人员心理资源为管理重点。该理论以人性化作为管理出发点,采取教育帮助、人情感化、耐心指导等手段对护理人员潜能进行挖掘,达到实现其自我价值与组织共赢的目的[3]。

本研究针对观察组给予人性化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及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表明人性化管理模式适用于脑外科护理管理。原因在于人性化管理模式强调管理人性化,做到以人为本,将人性化运用到护理工作中,在护理工作中以护理人员作为工作的核心,表现对医护人员的人性关爱,提高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及荣誉感[4],对每位护理人员做到关爱及尊重,用启发与诱导替代传统管理的强制约束,利于树立护理人员正确价值观,促进护理人员遵守组织管理制度规范的自觉性。人性化管理使护理人员感受到集体温暖及家的感觉,增强其归属感,视科室为家,提升其工作信心,加强工作积极性[5-6]。同时对护理人员给予奖励制度,提升其工作热情,利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创造力的发挥,显著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7]。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提升其专业水平,利于护理护理质量的加强。因此,对脑外科护理管理中加入人性化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及患者均有较好的影响,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到提升,同时显著提高护理质量[8]。

综上所述,对脑外科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护士、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临床护理管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任资颖.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7):157-160.

[2]张红菱.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z1):203-204.

[3]李淑平.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护理研究,2014,28(36):4597-4598.

[4]彭兰.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8):2542-2544.

[5]洪美霞.人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的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1):1547-1549.

[6]李雪.人性化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257-259.

[7]韩红芳.用人性化护理管理理念建设优秀护理团队[J].中国护理管理,2014,33(z1):100-100,101.

脑外科护士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 电脑班护士;工作压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2.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11(c)-080-02

电脑班护士(以下简称电脑护士)是护理工作中操作计算机的护士。办公地点在护士站,相对固定,所有到达该病区的人员首先接触的就是电脑护士,而整个病区的患者收费也由电脑护士负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电子病历的开展,护理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电脑护士如何与护理各班及医疗组、患者、家属等沟通到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压力源指任何能使人体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1]。在工作中,任何与机体原有的生理及心理状态相异的因素都可能构成压力源。

1 压力源分析

1.1 社会压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新闻媒体的加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人们对医疗及护理质量要求的提高、医疗纠纷的增多、赔偿体制的改变和医疗风险的增加,给医院管理和临床工作都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一旦发生风险,首先面临患者权益的维护和由此招来的责任和法律追究、索赔、纠纷事件[2]。处理不好,还可能招来媒体的介入、社会的曝光,护士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来大。

1.2 工作繁杂

由于医院护士编制严重不足,电脑护士工作任务繁重,既要处理出院患者的结算情况、入院患者的接待、创建病历;还要及时处理日常医嘱,并及时通知护理其他各班执行;还要接待来访患者、家属、探视人员的询问、接听电话等,经常是正处理出院患者的结账,又来了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也回房,而此时电话铃响起,一个人忙得焦头烂额,常常处于超负荷的工作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中。

1.3 高风险

电脑护士护理工作比较琐碎、繁忙,外界干扰多,很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而医患纠纷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经济问题即费用问题。乱收费、多收费一直以来是患者最担心的问题,所以要求电脑护士处理收费问题时要头脑清晰、准确无误;而护士又是整个诊疗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一旦发生差错事故就会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护士工作中经常是反复核对,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临床工作无论经验多么丰富,一不留神,都随时可能发生问题,常常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种风险程度较大的工作会给护士心理上带来很大压力。

1.4 沟通不及时

医护沟通不及时,导致医嘱处理遗漏;护护沟通不及时,延误治疗,彼此关系紧张,影响工作情绪。

1.5 接待员

各个病区护士站布局基本相同,电脑护士的工作地点就在护士站,所有来访的人员都要接待。此地就是一个小的公共场所,这些人员中,有高层知识分子,有不认字的老百姓,也有怀揣费用清单怒气冲冲的患者家属,因此,电脑护士的接待要不愠不火,沉着冷静,语气委婉自信,不卑不亢。医院是一个社会学、关系学、技术学、生理学于一体的复杂体系,这种环境带来的不良刺激既影响患者又影响护理工作者。

1.6 电话员

电脑护士还要负责接听护士站的电话,及时传达电话内容,若是护理部考试、检查等电话更是小心翼翼,唯恐遗漏。

1.7 护理质量反馈

所有住院患者出院后医院客服中心都要电话随访,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医疗及护理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既要服务态度好,仪表举止好,还要执行医嘱好,技术操作好,生活服务好,病房环境好,患者的情感变得细腻了、敏感了[3]。在工作中,一不留神,就会被投诉,轻则科室批评,重则全院通报并接受经济处罚。

2 对策

2.1 熟练掌握专业理论与技能

熟练掌握电脑的基本用法、故障处理、本科室的专业收费标准、各项操作所用材料、步骤等,做到收费及时、不多收、不漏收、账目明确、清楚。

2.2 熟悉病区情况

了解病区当天患者总数、有无手术及手术情况、哪位主任门诊、哪位医生病区值班、护士长的去向等。面对前来的咨询者,能做到胸中有数,及时解答。

2.3 了解最新的医学信息

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坚持自学,了解医学界的新信息、新动向,掌握最前沿的理论知识。

2.4 拓宽知识领域

适当掌握有关的公共关系学、心理学,掌握良好的人际沟通艺术,疾病会改变一个人生存的正常状态和生活模式,冲击患者的内心世界,改变其原来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及人格特征[4]。了解这些后,当再次面对患者时,护士会从心底理解、同情、关爱他们,将化解许多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创造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2.5 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

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面对纠纷不慌乱,理智处理。面对情绪失控的患者及家属的质问,预见事态的严重性,要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制自控和灵活应变的能力[5]。

2.6 积极争取降低工作量的有效措施

向上级领导反映,增加护士编制,改变当前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减少非护理性工作,合理调配人员,降低电脑护士的工作负荷,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工作状态。

3 总结

由以上可见,护理工作的纷繁复杂,护士工作压力之大,电脑护士更是首当其冲。除了加强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外,加强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医疗及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而护士在整个医疗活动中处于人际交往的中心地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只有护士工作压力减轻,身心放松,才能营造融洽、愉快、和谐的工作局面,才能发挥最大潜能护理患者,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4.

[2]方虹.医疗风险的形成与防控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3.

[3]杨英华.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0.

[4]袁耿清.医用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181.

[5]廖为建.公共关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7-88.

脑外科护士工作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161―02

安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守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认真实施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心身安全。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是引发医疗纠纷的隐患。脑重症学科由于病人和工作的特殊性,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安全因素。因此,探讨和分析脑重症学科不安全因素,做好安全护理,是脑重症学科护理管理的重点,也是质量的保证。

1 脑重症学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1.1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不及时 护理文书书写不准确、不真实、不完整、不及时。(1)在脑重症学科工作中,由于工作的繁杂及突发性事件,工作人员只顾及当时的抢救和其他工作而未能及时记录,常常是回顾性的记录,有时与医疗记录不一致;(2)对一些住院时间长的老病人常常是回顾性地将各时间段的病情及落实的护理措施进行记录,而常漏记一些关键的内容;(3)有些护士为了应付检查,而把没有观察到的内容、实施的护理措施、效果评价做了想象性的记录。这样就与医师的医疗文书记录可能产生了不一致,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就不利于院方的事实说明。

1.2 患者行为因素 脑重症学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急性期的病人及症状变化时的病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加之受意识昏迷所产生的幻觉妄想的支配,这是造成冲动、自伤、自杀等的主要原因,而且,脑重症学科病人多无自知力,不安心住院,拒绝治疗,也可出现过激行为,危及他人或自身安全。

1.3 住院环境因素 病房的设施不牢固,或放置不当,可被脑重症学科的病人利用成为危险物品,进行伤人、自伤、自杀等;地面过滑易致跌伤;另外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可致病人情绪变化,造成自杀等行为。

1.4 护理人员素质因素 由于长期以来的无休止的劳累,以及工作的特殊性,并随时可能被脑重症学科的病人伤害的危险性,经济效益的不景气等,造成少数护理人员的厌烦心理,希望调离脑重症学科护士的岗位;有些护理人员存在麻痹大意,或侥幸心理,凭经验办事,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认识不足,防范意识缺乏。

1.5 护理技术因素 少数护士专业知识缺乏,不重视并认真学习业务技术,技术水平差或不熟练,相互间配合性差,违反技术操作规程,易导致护理缺陷和事故。

1.6 质量管理因素 规章制度不健全,约束力不够,对护理质量的监控措施不力,以及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或分工协调不当,都可造成不安全的后果。

1.7 在病人家属法律意识普遍增强的情况下,有些护理人员却没有正视这种现实或法律意识淡薄,总认为病人的意外是颅脑病症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与护理责任心没有因果关系。

2 管理与对策

2.1 加强安全教育 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脑重症学科安全护理的前提。首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人性化护理,利用各种会议、查房、晨会、讲座、病例讨论、质量分析会、业务学习进行安全教育。对身边的典型进行表扬,而对每一起护理缺陷和差错一查到底,明确责任,进行分析,对当事人进行教育,以警示大家,以促使广大护理人员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

2.2 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操作规程,护士长严格按质量管理制度进行护理质量督查,严格按各种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落实治疗、护理措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规范护理文书书写,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同步的原则,禁止漏记、错记、涂改、主观臆念。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对安全风险做出预见性判断。

2.3 加强专业技能培训 加强继续教育,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每月组织进行业务学习,每季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采取岗位培训、外出学习及自学相结合,使广大护理人员不断“充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2.4 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依法管理 脑重症学科是高危专科,近年来发生医疗护理纠纷不断增多,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因此,脑重症学科护士应该认真学习《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知识;对不安全事件进行分析、讨论,从典型事例中吸取经验教训,在工作中学法、懂法、守法,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尽心尽责地为脑重症学科的患者服务。

脑外科护士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品管圈;住院病人;电脑血糖监测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09-02

品管圈活动是指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要解决问题,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团员间分工合作,应用品管工具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关键性问题,以达到业绩改善之目标 [1]。我们科是心血管内科,但也有一部分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每日动态检测血糖以指导用药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电脑血糖监测也是我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基本的护理内容。老年人血糖不稳定,测量次数频繁,使用仪器操作的测量方法、采集血样方法,血糖仪的保养与校验以及患者、家属的依从性问题明显影响着电脑血糖监测的质量。为了更好地改进护理工作方法,提高护理管理质量,2013年2―5月,我们将品管圈活动用于电脑血糖监测质量管理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活动前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4例。进行电脑血糖监测和记录的现状调查。患者年龄为48-82岁,测量工具为滴血型血糖仪,共监测血糖654次。结果漏测血糖1次或以上的有29例患者,共漏测297次,占45.41%,拒测1次或以上的有9例患者,共拒测92次,占14.07%。护士电脑血糖监测操作考核48人次,不合格率为18.75%,主要原因是对电脑血糖监测仪操作欠熟练,注意点掌握不够,工作欠认真。

1.2 成立品管圈小组

全科16名护士均为品管圈小组成员,设定圈名与圈徽,选出圈长1名、辅导员及秘书各1名,组织学习品管圈的特点、活动原则、方法,使护士对应用品管圈进行质量管理有充分了解。

1.3 选定主题

通过对2012年10月―2013年1月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一日清单的检查和电脑血糖监测质量检查、患者及家属的反馈、护士头脑风暴法等识别存在的或潜在的问题[2]。发现护士电脑血糖漏测、漏记,患者及家属的拒测,护士操作不规范,血糖仪的保养与校验等多种因素影响测量结果[3]。选定活动主题为减少患者血糖的漏测率,提高患者血糖测量的依从率,提高护士滴血型血糖仪应用的合格率。

1.4 小组活动时间及内容

1.4.1 活动时间 品管圈活动日期为2013年2月1日至5月30日,品管圈活动小组每周开展1次活动。

1.4.2 活动内容 对选定的主题充分分析,根据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对策。

1.4.2.1 建立电脑血糖监测专题会议制度。利用科室业务学习和科室晨会时间、圈会时间,组织圈员学习相关制度、流程、操作方法;针对血糖监测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可行的整改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1.4.2.2 针对存在问题加以改进。对护士加强责任心教育,加强法制观念,要求每位护士加强专科护理、基础护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以提高护士素质[4]。针对血糖漏测、漏记问题,要求各班护士特别是新上岗护士必须严格执行电脑血糖监测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勤巡视,多观察、多交流并及时做好相关记录;科室还制作一些醒目的提示卡片挂在患者床头,提醒患者及家属。对患者及家属拒测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害怕疼痛,经济原因及对血糖监测的意义认识不够,导致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差。故而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是关键。选派护士到内分泌科学习糖尿病专科护理理论和技能专项培训。将其学到的新理论、新方法应用到健康教育中并对科内其他护士进行以点带面培训。对患者及家属开展糖尿病知识讲座,让其了解血糖监测对指导用药及治疗的重要性;护士要严格按照电脑血糖仪操作流程正确操作;保持血糖仪干燥和清洁;定期保养、校验,确保仪器准确[5]。

1.4.2.3 规范质量检查考核。圈员之间班班交接,检查血糖单记录的完整性,圈长每周1次抽查两位患者电脑血糖监测记录情况,护士长每月检查所有血糖监测记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圈员,找出并统计电脑血糖监测质量问题,在圈会上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1.5 活动效果评价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电脑血糖监测依从率:患者及家属每次配合护士监测,无拒测、漏测,为依从性好。护士使用血糖仪的合格率:血糖仪操作使用步骤正确为80分,注意点掌握为20分,总分100分,>95分为合格。活动期间共考核320人次。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血糖监测的依从率、护士操作合格率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活动前后电脑血糖监测依从率

电脑血糖监测依从率由活动前的40.52%(265/654)上升到活动后的92.2%(675/732)。

2.2 活动前后护士操作合格率

护士操作合格率由活动前的81.25%(39/48)上升到活动后的96.56%(309/320)。

3 讨论

近年来,品管圈在日本、中国台湾等地的医院广泛的开展,在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上,尤其是现场管理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效。品管圈活动通过一个科学的方法找出并确定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能有效地满足病人的需求。同时,品管圈活动强调让圈员自动自发地参与,圈员享有更高的自、参与权、管理权 [6]。全科护士积极参与实施与改进,轮流担任质量控制员,互相帮助共同提高。通过品管圈活动,针对患者电脑血糖监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使电脑血糖监测漏测、漏记、拒测现象明显减少,患者及家属的依从率明显提高。品管圈活动同时也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提高了血糖仪操作合格率,确保了电脑血糖监测的质量。这套科学、严谨的工作方法,对我们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有积极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利香,李旺君.浅谈“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环节质量检查中的应用 [J].家庭护士,2008,6(1):255-256.

[2] 孙多妹,王玉秀. 品管圈在舒心示范病房中应用探讨中外医学研究[J].2012,10(5):99-100.

[3] 颜伶,王红.快速血糖仪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J].人民军医,2011,54(06):532.

[4] 袁琦,黄燕.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护理理论水平[J].护理研究,2010,24(7A):1761-1762.

[5] 贺红梅,刘晓玲,郭玲.便携式快速血糖仪血糖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临床医学实践,2010,19(1A):55-56.

脑外科护士工作总结篇7

1.1一般资料

科室设置为肝胆、腺体外科(包括头颈、肝胆、乳腺专科):开放床位为49张,床位使用率>95%,手术11~4台次/d,平均5~7台次/d,化疗6~10人次/d,化疗接液11~16瓶次/d,填写评估单6张/病人;护士13人,年龄18~38岁,平均年龄24.5岁;学历层次:本科4人、大专6人、中专3人;职称分布:主管护师2人、护师3人、护士6人、新毕业2人。

1.2目的:

QCC管理活动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法相互配合。

1.2.1成立QCC活动小组

自愿报名组队,投票推选善于沟通的责任组长担任圈长,小组人员分工,职责包含:监督管理活动、分配成员任务、PPT制作、组织成员活动、数据收集统计、采集相片。

1.2.2准备阶段:

围绕该主题,进行一次正式的讨论会。讨论造成拖班的原因及各班拖班的时间,并写在纸条上进行现场汇总;按照所占的一定比例对原因进行由大到小排序,得出拖班原因;采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针对原因,对好的方法进行记录;方法汇总后,制定可行方案措施。

1.2.3设定目标,每个班组拖班时间控制在0.5个小时。

1.2.4检查:

一个方案周期实施完成后,召开会议,汇总情况,对结果进行分析,重新检查实施方案过程中存在的纰漏,分析原因,再次针对该部分制定应对措施。

1.2.5总结优化阶段:

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记录,并形成一套工作标准。

2.结果

实施QCC活动后,拖班的时间得到明显改善,从拖班时间最长的主班3h减少到1h,有效减少达66.7%;卡班从2h减少到0.5h,有效减少达75%;从实施前平均拖班时长2.4h,实施为1.1h,有效减少了1.3h。

3.讨论

3.1我科为肝胆、腺体外科,病种多

常有肝胆腹部外伤急症、头颈手术频繁,乳腺手术、化疗患者周转快,科室护士经常超时间下班;另外科室为新开展科室,护理人力资源年轻化,资历浅、临床经验欠缺、电子护理文书书写繁琐以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到位等因素,面对如此繁忙的工作,导致了护士严重拖班,身心疲惫,容易出现错漏,影响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针对这些因素,科室成立QCC活动小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分析拖班的存在问题,制定出一套适合于本科室护士工作的QCC管理,通过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找出影响工作效率、造成拖班的主要因素。

3.2成立QCC活动小组后,科室制订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科学管理时间,抓住工作重点,分清主次,应用ABC时间管理,规划护理工作;强化专科知识、临床技能,迅速提升护理文书书写能力;有目标、有重点地掌握本科室的工作特点,强化本科室常用的药品、物品、仪器管理和使用,规范物品摆放,严格管理;科学合理地排班,安排科室业务学习及其它事物时原则上凸显人性化;严格按照方案进行,并且每天有人员进行动态跟踪,及时分析、记录;做好新护士入科培训,尽快熟悉新的工作环境、岗位职责,熟悉工作流程。

4.结语

通过对方案组织实施后,拖班时间明显减少,平均有效时长减少了1.3h,工作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并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记录,形成一套工作标准。通过开展QCC管理活动,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工作,只有不断分析评估、改进,再分析、再提高,才能保证护理质量。

脑外科护士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 脑梗死;超早期溶栓;临床路径;生活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c)-0140-02

临床路径在20世纪70年代于美国开始实施并且得到发展,实践结果显示其能有效改善医疗质量,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更合理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并且逐渐在世界各地的医疗界中开展。我国自从引入临床路径以来,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就诊的效率[1],尤其是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更是在我国目前紧张的护患关系的改善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脑卒中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超早期实施静脉溶栓治疗是关键,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十分重要,但是针对超早期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路径目前在国内极少有文献报道,本研究主要总结本院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实施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8例,所有患者均经CT检查确诊,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8例,男35例,女33例,年龄56~83岁,平均(68.3±4.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2.5 h,平均(1.5±0.3)h;临床表现:意识障碍51例,伴有肢体运动障碍23例。对照组7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56~84岁,平均(70.1±5.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0.5~2.5 h,平均(1.6±0.3)h;临床表现:意识障碍53例,伴有肢体运动障碍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以及临床表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急诊科实施CT检查明确诊断,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入院指导、床位安排、注意事项交代等。观察组则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首先对拟参加本研究的护理人员及相关医生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完善并明确各入组人员的具体职责,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向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说明入组本临床路径的目的、经过、优点及相关要求,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入院诊断结合已制定好的临床路径实施表,如A护士负责对患者家属实施入院事项交代、入院手续办理、签署知情同意书,B护士立即为患者安排临床路径专属床位,并实施吸氧、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道、抽取静脉血并完善相关检查,立即通知医生,根据临床路径程序,在得到医生口头医嘱许可并核对后立即去无菌室内配置药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其中药物为科室根据临床路径指导预先与药房联系常备于科室内,静脉药物配置完成后将其输注患者体内,之后配合神经营养等其他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30 min后退出本临床路径,进入常规治疗过程。

另外,对于实施临床路径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在路径表格的相应部位内按照完成时间进行逐项填写,并记录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同时对于已执行的使用签字笔画钩处理,因故未执行者则使用红笔打叉处理,对于未执行的项目,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1.3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静脉通道开放时间、溶栓药物应用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并采用Barthel Index(BI)评分[2]。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静脉通道开放时间、溶栓药物应用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随访3个月时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比较

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达100分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且21~60分和0~20分两个档次评分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3 讨论

“时间就是大脑”的说法充分说明了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时间窗的重要性,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被认为是溶栓治疗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众多的研究都认为时间窗应为6 h内,3 h最佳,然而患者入院后由于院内延迟,未能给予及时的治疗[3]。护理工作中,护士应配合医师筛选病例,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尽快准备溶栓药物,按医嘱输入溶栓药物,并在用药期间密切关注病情,加强患者护理,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4]。

在对脑梗死患者实施超早期溶栓治疗时,需要医生、护士及患者间进行积极的合作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其中护理人员所扮演的角色除了要做好本职护理工作外,还需要协调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还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尤其是对于刚参加工作以及实习的护理人员有较大的帮助。临床护理路径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模式,使护理目标更加明确,护理措施有计划性、预见性和针对性,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留在患者身边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并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5]。本临床路径方法将以往由同一位护士完成的工作,分成两部分,由不同的护理人员进行,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缩短了患者得到救治的时间,其中观察组静脉通道开放时间和溶栓药物应用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且患者治疗效果提高,还有效缩短了患者总住院时间,另外通过Barthel Index(BI)评分比较,在患者出院后3个月时随访发现,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达100分满分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21~60分和0~20分两个档次评分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

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更有利于患者对医疗护理过程的了解,提高了依从性,在接受诊疗和护理中主动配合医护工作,使各项诊疗护理工作顺利得以进行[6]。所以笔者认为,通过本临床路径实施超早期的溶栓处理,护理人员与医生、患者间的沟通更加及时有效,有效赢得了患者入院获得治疗的最佳时间,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梁佩云,陈建,娥王丽. 进展性脑梗死超早期介入溶栓术的观察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613-615.

[2] 杨时鸿,梁伟波,覃小兰. 实施临床路径对脑梗死治疗效果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7,28(12):1956-1957.

[3] 顾彬,张劲松,赵高年. 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临床观察[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9):957-959.

[4] 李琳琳,杨彩云. 超早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治疗脑梗死的观察与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7):59-60.

[5] 韩智琴,方习红,程雪华.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20-21.

[6] 郭向群. 临床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伤残医学,2010, 18(6):101-102.

上一篇:针灸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护士见习期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