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语文课

时间:2022-10-24 05:51:04

如何上好语文课

语文这门学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程改革中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不断尝试新的教法,推动课程改革稳步向前发展。但任何新生事物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暂时的有悖于前进方向的倒退,我们的课程改革也是如此,许多教师在改革试验的过程中走进了一些误区:感到茫然失措。现将听了市“教坛新秀”评选中优秀课的一些感受写出来,供同行们借鉴。

一、注重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在小学阶段,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能力最主要的培养途径就是语文课。在优秀的参赛课上,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显。1、抓住一切契机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一位教师在教学《孔子拜师》时,引导学生用“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说话,开始学生说的句式简单,枯燥,教师不厌其烦的指导,话越说越多,越说越好。看起来是不经意的练习说话,仔细想想,实际是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而还积累了丰富的词汇。2、自始至终把阅读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点滴渗透,这些参赛的优秀教师正是这样做的。在课堂上,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学生的表现,不断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于永正老师在教学生读课文前经常告诉学生:“读书要眼到、心到、口到,要读得正确、流利、边读边记。”我们的优秀教师基本做到了这一点,在学习课文时,教师问学生从某个词中读懂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这实际也在潜意识里告诉学生“把一个词读成好几句话,也是一种读书的本领:在学生了解课文后,某些教师让学生实践体验,让学生联想所学内容,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比尾巴》这课时,反复诵读诗歌,让小朋友们理解诗歌内容后。试着创编童谣,小朋友们在教师指导下;表现得也很不错。这正像于永正老师说:“读书要善于挖掘,写作要善了表达”……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读书的方法无声无息地渗入学生的脑际。如果我们每堂课都能做到了这一点,学生的阅读能力何愁不能提高呢?在阅读的基础上当堂抓住训练点进行训练,学生毫不费力就可完成,真正是事半功倍。

二、注重双基教学。使学生扎实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教学无论如何改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然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在这次参赛教师中,一部分教师非常注重这一点。1、低年级教学,更注重生字教学。在板书课题时,老师们告诉学生重点字哪一笔应注意,应当怎么写,自己一笔一画地示范:对于课文中出现的比较难写的生字。都逐一介绍写法,并告诉学生写好字的方法:研究、观察字形――描红――临摹,还腾出时间请学生在课堂上练习。2、理解词语方法灵活多样,免除死记硬背之苦。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出现生词,参赛教师都注重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技能。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抓住重点词的句段,反复读,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词的含义,有时还让学生理解同义后,试着练习说话。学生轻松地掌握了这些方法,就是掌握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同义。3、充分体现朗读技能的训练,读中感悟。教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分角色读,抓住重点词引导学生读出所表达的语气来,教师注意了,也就知道朗读的重要,但引导还不到位,学生读不出所表达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朗读技巧训练。同时加强学生的训练。实际上这些适时的对课文朗读的指导,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使学生懂得了如何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感悟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注重“注重但不盲从”原则。使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尊重学生,激励赏识学生已成了教师们的共识,但随之而来的一种倾向是:只能尊重,只能激励,即使是在学生有明显思维误区的时候也要说“你的表现很不错”,“你很棒”,以致于出现“乌鸦很聪明”的“独特”见解。于永正老师在他的自评中讲道:“尊重学生自主学习,善待学生并不表示要回避学生错误,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不置可否,只是一味的赏识,而是要即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使孩子健康地成长。”凡是学生出现的无论是读、说或是写的不当之处,都能及时纠正,决不因赏识或有听课教师而不敢指出错误,不敢批评。

总而言之,这次参赛课给我的感觉是: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自然、朴实、扎实、有效,虽已过去了许多天。仍回味无穷。优秀课处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存在,决不矫揉造作,有意而为之,这正是他们的成功之处。也正是由于此,他们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上一篇:关于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探讨 下一篇:探究途径 指导实践 培养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