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政治课学生合作学习的探究

时间:2022-10-24 01:04:26

浅谈初中政治课学生合作学习的探究

如今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把单打独斗的习性带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他们在家是独生子女,在校是单人单桌。他们缺乏沟通、缺乏合作,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深深的困惑。而当今社会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必须是合作关系、伙伴关系,任何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乃至一个个体要想有所作为,都离不开与其他人员之间的协调和合作。而这种合作意识和协调精神在当今的独生子女中,往往是最缺乏的。因此,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具有其独特的意义。在此,本人就合作学习的探究,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 以"成家"来引入合作

在一个班级里,我把整个班分成几个小"家"。于是在座位安排上,我就打破常规,以6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象一家人吃饭一样围成一大桌,这一桌人就组成一个小"家庭"。"成家"后,家庭成员就基本固定。在成"家"时,我遵循在自由组合的原则上,适当平衡"家"与"家"之间的实力,使各个小"家庭"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在旗鼓相当的实力中展开激烈竞争。至于谁来持家,分工如何,由各自家庭商量解决。老师把《家和万事兴》这首歌作为政治课的主打曲,使他们明白:只有家和,万事才兴。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协调精神,增加他们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

2 以"磨合"来巩固合作

在开始合作学习的时候,各"家庭"的确很有激情,但不知道如何合作,如何交流。因此,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比如:在"家庭"内分工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毕竟各个家庭的成员能力各有差异,应该根据不同成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家庭"内部以及"家"与"家"之间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给学生要尊重对方,学会聆听,等对方说完,自己再作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当然,这些技能和品质,是不可能一朝一夕能练成的,要有意识地长期培养,潜移默化。这种长期培养,仅仅依靠课堂的训练也是远远不够的,应重视学生课后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

在讲解环保问题这一内容时,我开展了一次塑料袋污染的社会调查,锻炼他们的磨合情况,考察他们的合作能力与效果。在交流课中,出乎我的意料,各自家庭得到了充分的磨合,合作效果良好。其中一个"家庭"成员说:"我们'家庭'6个人分成三组,喜欢摄影的一组在一个居民小区进行实地清数废弃的塑料袋,并拍下照片;喜欢上网的一组针对白色污染进行民意调查问卷,并上网查阅有关塑料袋污染问题;喜欢当小记者的一组到镇卫生部门了解有关污染对我镇动植物的危害,我们都做了详细记录。调查完后,我们家庭成员集中汇总材料,通过对小区居民的调查与计算,我们发现,我们镇每月约220万个废弃的塑料袋,这是个惊人的数字;我们拍下了许多影响我镇市容的'黑镜头';我们上网查过,一次性的塑料制品在自然环境状态下很难降解,有的可以存在几百年,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害;我们镇受污染得癌症的记录有3人"各组竟相展示他们的成果,我听得如痴如醉。

的确,在"家"与"家"的交流中,我欣喜的发现:各自家庭中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家庭的和睦相处、互助协调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 以"创业"来刺激合作 小"家"一旦建立,就必须给他们"创业"的机会,否则就会"民不聊生"。为此我建立评价与奖励机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让家庭的每个成员都为自己的家庭争分"创收"。比如章节过关测试,我把它当作是小组一次竞赛活动,具体做法是每次测试的小组成员的总得分,再加上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为每个学生定出学业成绩的高标、中标和低标进行加分,凡达高标者加10分,达中标者加8分,达低标者加5分,同时对个体成员的进步也进行奖分,具体做法是比较提高分,提高分是小组成员自身相对上次测试提高的分数,小组内6个人在某次测验中提高的分数相加后为小组奖分,满分试卷奖励10分。按照这样的奖励机制得出每次测试各组的总分,按7个小组总分排名依次给小组加分为10分、9分、8分、7分、6分、5分、3分。其他合作学习也象如此方式进行评价,一个月得分最多的三个家庭将被评为优秀家庭,学生德育考核各加10分。学期末被评为优秀家庭次数最多的两个家庭,将与学校领导合影留念。这样每个小组成员为了让小组获得好的成绩,都必须进行个人的努力,否则就会拖小组的后腿。同时,学得快或好的学生也会从小组和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去积极帮助学得慢或不好的学生,而学得慢或不好的学生也自然更开放地接受帮助,积极地寻求组员的帮助,这就加大了组员间的相互依存,大大地刺激了他们的合作愿望,逐步地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4 以"分合"来调控合作

俗话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任何内容都进行合作是不可能的,而且没有这个必要,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那样的合作才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激情。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则不需要合作;而对那些力所难及、需要探索以及需要发散思维解决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比如动手操作、探索规律时合作,对问题有分歧、需要寻找最佳策略时合作,运用发散思维、同中求异、一题多解时合作;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我们教师引导解决。

5 以"反思"来提升合作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究竟存在着什么问题,教师要经常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进行改进,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本人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究,发现在合作学习中,存在一些困惑:比如合作学习时,有时时间难以把握,当问题还没有探究完,来不及交流与总结时,下课的铃声就响了,对正常课时进度的完成有一定的影响。还有,组间交流成果时,毕竟时间有限,有的组的成果得不到及时的展示,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等等。

回首几年的政治教学,在合作学习的探索路上,的确遇到了很多困难,步履艰难,但自己能迎难而上、义无返顾。目前,合作学习的探究初现成效,学生学习的兴趣浓了,成绩进步了,合作学习得到了学生以及家长的认可与高度好评。

上一篇:标准化命题下的中职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对策... 下一篇:读《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