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悟性

时间:2022-10-24 12:01:18

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悟性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重视积累,更重视“悟性”培养教学,重视积累,更重视“悟性”培养,而语文教学尤其突出。语文的阅读教学,一般都是以“读、思、品、悟”为基本方法,其中,“悟”是“读”的高级目标。在教学实际中,我们要达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一最高“悟”境,还得有恰当的导引方法。

阅读中的感悟往往是紧扣文本语言的,它是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渗透到文本中,通过联想和想象,去创造性地解读本文,从而对本文的思想内容乃至社会和人生有所感触和领悟。而作家常常通过语言文字,借助生活中的各种现实形象,来艺术地表现他们对生活和人生感悟。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以课文为例,让学生剖析这种感悟―作者对自身或他物的深刻理解,并要求他们能够渗透自身的人生经验,对作者的体悟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创新,有所超越,从而达到提高悟性的目的。

一、 课内导引 开启悟性

小学高年级所选的课文多是内蕴极深的文章,要让学生能够从文字表面看到作者的创作意图或得到深刻的人生体悟,对于小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导引并开启学生的悟性就显得特别重要。老师的导引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应按“读―思―品―悟”四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生活,走进自己。“读―思―品”是“悟”的基础,导引得当,学生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对作品有所领悟。

在学《鼎湖山听泉》一文时,我就特别注意学生悟性的开启,为这一目标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1. 你有过倾听大自然的感受吗?

2. 读了本文,你能说出作者听到了什么吗?

3. 作者为什么能听出这丰富的内容?鼎湖山可写的景很多,作者为什么要集中笔力写山泉?4. 通过阅读,你能悟出作者感悟到了什么吗?这几个问题完全是根据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由浅入深、有理有序地设计的,因而学生在解读文本内容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到了作者的情感和感悟中,也就能领会作者的“悟”了:自然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二、 课内拓展 灵显悟性

一篇好文章常常会使人觉得言虽尽而意不尽。教师要用心发掘教材中蕴含引导学生去感悟这种艺术空白。让学生敢于想象,更敢于表达。课文中有许多空白处,学生在巧补空白的过程中,理解了空白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思想感情得到陶冶,求异思维得到了训练。

如课文《孔子游春》第八自然段是关于水,孔子说的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在教学时教者设计了以下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在课文空白处补精彩来:

师:同学们读完了第八自然段有什么发现?

生:第八自然段的“它好像善施教化”的后面有个省略号。

生:省略号省略了水的其他特点。

师:同学们,在孔子的眼里,水具有什么特点?

生: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师:实际上是谁具有的特点?

生:是君子具有的特点。

师:君子就是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人。那么孔子和弟子们谈论水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生:孔子是要弟子们做君子那样的人。

师:对!孔子的目的是要教育弟子如何做人。大家再仔细想想“善施教化”的后面有一个省略号,实际上也是省略了谁的其他特点?

生:君子的其他特点。

师:是水和君子的共同特点,谁能合理地补充其他特点?

生:它好像温文尔雅。

生:它好像胸怀宽广。

生:它好像能屈能伸。

生:它好像博学多才。

……

师:同学们想象的真好,孔子教育弟子做人,却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水来打比方,巧妙地暗示弟子,你能不能也这样做呢?

生:水清澈见底,潺潺流动,温和柔顺,它好像温文尔雅。

生:水无边无垠,一泻千里,它好像胸怀宽广。

生:水遇阻而绕,见缝而钻,无孔不入,他好像能屈能伸。

……

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学生领悟了孔子以“司空见惯”的流水作比喻,引导弟子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借助这段话中的省略号进行扩散思维的训练,补出了课文空白处的精彩,让学生在想象补充水与君子具有共性的同时,达到学文悟理的效果,从而体现了有创造就有悟性的灵显。

三、 课内实践 升华悟性

课堂教学中,“悟”的过程不是学生客观、准确地再现作者的创作意图,而是学生能够通过自己主动的再创思维,创造性地发现作品中的潜在意义。这就要求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现有的文化素养,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逐步形成超越文本或作者的新的价值取向,并在实践中不断吐故纳新,有所创造,从而升华悟性。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经常以召开新闻会的方式来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如《飞向月球》;采用争做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如《游天然动物园》;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拓展创编课本剧,如学习了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就让学生将这首古诗改编成一幕课本剧,学习了《负荆请罪》就让学生自己表演;以及让学生做导演,招聘演员,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的情境。

“悟性可养而不可训”, 因而悟性的培养既不是靠死读书也不是靠冥思苦想,而是靠触类旁通,靠想象而得到。阅读教学应该是一种享受,是学生思想碰撞、激情燃烧的场所,因而悟性的培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作者单位:金坛市尧塘中心小学)

上一篇:阅读教学的有效在于实实在在指导学生读书 下一篇:习作训练应成为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