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船舶搁浅原因与应对措施

时间:2022-10-23 09:19:36

试论船舶搁浅原因与应对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运输工具的船舶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吨位上都有很大的增加,使船舶密集程度增大,使受限水域(如港口,航道,狭水道)成为事故的多发地,其中搁浅就是这些海事的主要事故之一。搁浅不仅危害船舶和船员,而且对生态环境也有巨大的危害。

【关键词】船舶;搁浅;因素;措施;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U675.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069-02

1 引言

随着船舶的大型化和高速化的发展,浅水区域的范围也相对地增大,船舶发生搁浅的事故在近年来有了上升趋势,甚至造成燃油或其它污染物的泄露,从而引发污染、火灾、爆炸等连带危险,造成巨大的生命与财产损失。所以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采取有效应急措施,以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或消除可能带来的对人命、财产和环境的危害。

2 船舶搁浅的原因

任何海事的产生均有其前因和条件,而且较少有单一条件的海事。通常情况下,海事是其各种致因条件相互叠加会合、相互作用而酿成的恶果。所以,观察海事成因离不开系统工程的观点。其中包括:

1)过失行为与人为责任诸因素,其中绝大部分是航海人员的操纵行为过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马虎,责任心不强;海上经验不足,应急能力不强;心理素质不佳,情绪波动,意气用事;人际关系紧张,盲目自信,缺乏海难、海损、海事的经历与实践;驾驶台值班人员不足,连续值班导致过度疲劳;驾驶台指挥人员不熟悉机器性能及操作程序;

2)客观因素,不可抗力因素、突变因素、非人为过失因素和人为过失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海底地形复杂、多变;航道狭窄,可航宽度小;航道弯曲度大;潮沙变化大,潮差大。灾害性天气、恶劣气象、恶劣海况和能见度不良等;导航定位仪器陈旧;主要的机件、设备、装置发生故障、操舵系统故障、舵机故障和锚机故障;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或有错、航海通告不及时、有误差等。

3 搁浅前的紧急操船

1)如不明浅滩范围和形状,应立即停车满舵,一方面可减缓搁浅的程度,另一方面是希望逃离浅水区域;

2)如明了本船航向与浅滩边缘走向的交角很小或近于平行,但离浅滩已很近,应立即停车,用短时间满舵和回舵几次转向,避免一下子大幅度转向而使船尾甩上浅滩;

3)如明了本船航向垂直于浅滩,则应立即停车和快倒车,并抛双锚,以阻止船前进,减缓搁浅程度,保证船尾处于深水区,有利于以后绞锚脱浅;

4)如明了浅滩仅仅是航道中新生成的小沙滩,一般可以保向快速冲过。或左右交替满舵,使船蛇航挤过沙滩;

5)如明了由于本船倒退会使船尾搁浅,则应用正舵,快车前进,可减少车、舵受损的机会。

4 搁浅后应采取的措施

4.1 船体触底情况的调查

在船舶航行中,无论由于何种原因促成船舶偏离航向,致有搁浅或触礁危险时,应尽量采取降低搁浅程度和防止扩大船体破损的应急措施。

当船舶已经搁浅时则应立即停车,按搁浅后的应急处置办法从事。切不可未弄清情况就盲目倒车,从而扩大损失。应按下述做好摸底调查:

1)连续测量双层底、污水沟及前后尖舱的水位。明确破损程度、位置,掌握进水速度;

2)连续测深并调查船舶周围底质,以确定出浅方向、进一步判定搁浅的部位。测深应沿船边辐射进行,同时记下观测时间、潮高,高、低潮的潮时;

3)查清主机、辅机是否正常,螺旋桨和舵是否受损等;

4)查看货物是否移位,记下首、尾和船中两舷六面吃水,记下时间、潮高,以及高、低潮时间,以便计算所损失的排水量;

5)准确定位并记下搁浅时的航向和搁浅后的船首向。定位应在大比例尺海图上每隔一定时间进行复测;

4.2 调查后的判断及船舶的保护

船舶搁浅、触礁后,应密切注意船舶搁浅前后吃水及吃水差。测量各油舱、压载舱、淡水舱、污水舱存量及变化情况和船舶倾斜情况。

4.2.1 对搁浅后果的判断

不同底质对搁浅船的支撑作用是不同的。应据海底的底质及崎岖不平程度,制定应急处理方法。在此之前,船长应根据搁浅底质以及船舶的积载状态决定能否救助。

4.2.2 船舶搁浅后的危险

1)墩底。搁浅船在涌浪起伏作用下,船底与海底碰击产生墩底,将损坏船壳甚至使船体断裂;

2)向岸漂移。搁浅船在风、流、浪和潮水的作用下,使船体易出现摆动及移位,而向岸漂移;

3)打横。船首、船尾某一端搁浅时,在风、流、浪的作用下,船体以搁浅处为支点发生转动,导致船舶打横;

4)船体倾斜。船舶搁浅处如果坡度太大,且潮差也大时,落潮时船体会发生倾斜,或是迎流舷海底泥沙被水流掏空,而使船体倾斜,严重时会使船舶倾覆;

5)船体承受过大的应力。

4.2.3 保护措施

1)锚缆固定,搁浅船船身与浅滩边缘或岸线垂直时,可从船首、尾左右各45°方向上用锚、缆固定。如果是船体舷侧搁浅时,可从首尾向海底方向各45°左右抛锚,必要时还可向搁浅一侧用锚或缆绳系牢;

2)灌水坐浅法,当没有适当的锚、链和缆,或即使有也难于搬运时,可采用向船舱灌水以稳定船体的方法。这是在短时间内不能出浅,而风浪对搁浅船舶的作用可能足以使之倾覆导致船舶和货物遭受巨大损失时所采取的积极的固定船体方法。

4.3 脱浅

脱浅方法随船舶的大小、搁浅情况和受损情况不同可分为自力脱浅法和外援脱浅法两大类。

4.3.1 自力脱浅法

自力脱浅需完成如下的基本作业:

1)搁浅后船体破损进水、漏水处全部堵漏完毕,并已做好排水和补强支撑工作;

2)移动重物(泊、水乃至货物)调整搁浅船体的纵倾和横倾,必要时需做好驳载或弃载工作;

3)沿准备出浅的方向将脱浅用的锚抛至预定的位置,并完成绞辘、钢丝绳、锚链等的系结,使整套拖绞用具全部到位;

4)做好主机、辅机、舵机、锚机的全面检查,全面做好用车准备及操舵和绞收出浅用锚的准备;

5)―般在高潮前一小时动车并配合操舵活动船身;开始绞收锚具并配合用车和操舵,在高潮时出浅。

4.3.2 外援脱浅法

1)搁浅船应首先向救助船提供的信息和资料

a.主要的船舶资料,包括主尺度总部置图静水力曲线和原载重吨数等,机械方面则有主机甲板机械功率等;

b.货种货量及分舱图,油水的数量及部位;如载有危险品应详列其数量舱位及注意事项,并于求助时预先提出;

c.搁浅前的航向航速,现在的船首向和搁浅时间;

d.搁浅前后的吃水及变化,以及搁浅后曾采取过的应急措施,包括所测船位潮沙及测深数据;

2)利用锚、缆等停泊用具的出浅作业

a.锚、缆等停泊用具应具有很高的强度,可经受强大的张力,较搁浅船舶在甲板的锚、缆、链等用具有更大的重量和粗度;

b.锚的配置应依最有利于船舶出浅为原则。但应朝向于深水方向、朝向于上风流侧则是共同要求。在系于搁浅船首还是系于搁浅船尾的问题上,应结合固船用锚的使用情况,从保护推进器和舵的总体要求出发予以决策;

5 船舶搁浅后采取措施及事故处理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1 根据搁浅位置和船舶受掼情况,及时通知主管机关,了解当时气象情况,随时注意预测气象变化情况。适时航行警(通)告。

5.2 搁浅位置远离港区时,应向搁浅船附近海域通过GMDSS设备转发遇险信息,争取一切可能的援助。

5.3 切忌盲目动车,如损坏舵及螺旋桨或船底破损,将加重脱浅难度,增加危险性及经济损失。

5.4 提前拟定脱浅方案。计算潮时潮高并注意潮流变化,以便确定脱浅时间,拟定脱浅方案。如对航道及港口情况不太熟悉,如采取自力脱浅措施,最好请当地引水协助。

5.5 脱浅后应抓紧时机进一步测量各水舱、油舱的情况,查明船底是否受损。

参考文献

[1]王建平等.析海上事故的发生规律.航海技术,1995年第4期

[2]陆志辰主编.船舶操纵,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上一篇:水厂DCS系统在滤池自动控制中的应用及优化 下一篇:探索绿色化学实验教学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