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平原绿化技术措施

时间:2022-07-01 11:02:52

试论平原绿化技术措施

摘 要: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平原绿化工程项目建设的推动,是促进我国平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我国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调整平原农业的生产结构,促进平原农业经济发展。因此,平原绿化技术措施的探索就成为平原绿化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平原地区;绿化;技术措施

1平原地区绿化设计

1.1平原地形设计

绿化设计的过程必须符合自然环境的规律,因此,平原地区的绿化地形设计必须符合平原地形的基本状态,因地制宜设计。

1.2 树种绿化设计

在树种的选择上大部分要采用平原地区植被景观,也可以引进较能适应平原地区的外来树种,总体设计中应该注意珍贵树种和普通树种的优化选择配置。与此同时,树种的选择应该以平原农业市场需求为依据,强调树种选择的美化功能和防护功能等。

1.3 平原道路绿化设计

平原地区道路绿化设计首先要以活动中心和休息中心为绿化地坪,提倡采用乔木地坪的设计形式。同时在车行道(人行道)应该选择树干通达、便于养护管理的树种。而且设计中一定要保证视线的通透性,树木绿化枝叶不能延展到路面空间。

2平原地区绿化技术主要措施

2.1 农田林网绿化模式

农田林网模式首先要进行网格面积的设计,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平原地区的特性因地制宜,根据道路、沟渠和河流等的基本走向确定形状。大部分都呈现出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林带卷曲的大小一定要与平原地区林带结构和需要种植的树种相互联系。主副林带的间距大小一定要充分考虑最大风速、林木成林年限、林带高度和平均风速等对农田农作物的保护情况。林带间距大小往往等同于有效防护距离。根据笔者的测定,有效防护距离是树木植物高度的25倍是最为理想的。具体就是林带的平均树木高度设计在10m时,主林带的有效防护距离就应该有250m左右。

在林带的设计上主要有3种结构:(1)平原中风沙化土壤地区应当以稀疏结构,采用乔木和灌木结合的方式。(2)平原中非沙化突然地区应当采用通风结构,依然是采用乔木和灌木结合的方式。(3)平原风害不严重的地区就要注意林带结构的美化,可以采用花灌木、乔木和花卉等结合的林带结构。在树种的选择上应该采用生长速度快和根系较为发达的垂直根系的树木,而且应当注意树冠的宽窄和树枝的开角大小。

2.2河道绿化模式

河道绿化模式往往是指针对平原地区的沟渠沿岸、河流沿岸进行植树造林绿化。这种绿化模式首先要保障河道沿岸和沟渠沿岸的水土不流失、工程使用寿命不递减的情况下进行美化绿化工作。旨在发展绿色观光旅游。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河道绿化模式主要针对沟渠沿岸和河流堤坝进行绿化,同时还要对内外侧和坡面进行绿化。绿化树种的选择具有多样性,最常见的河道绿化中大多是水杉树、桃树和杨树等。在选择上要注意树木和经济林的建设相互结合,建设成为兼容性树种。在树木的栽种上,可以每一侧栽种3~4行,行距大多保持在4m×4m或者5m×6m。与此同时,为了增加绿化模式中的防护功能和绿化观光功能,进而提高绿化的整体经济效益,一定要进行立体栽种,营造出灌木和乔木结合、乔木灌木和花草结合的绿化林。在河流堤坝外侧大多数采用乔木树种进行栽种。树种一定要注重其耐湿性,在洪水时期一定要具有能够承受水淹能力。

2.3农林间作绿化模式

首先,在绿化树种以及绿化农作物的选择上应该以乔木树种或者先花后叶的树种为主,或者是以小麦、棉花、油菜等农作物为主。农林间作绿化模式的整体规格通常为80cm×80cm×80cm,需要在全面耕翻的基础下进行穴状整地。在绿化种植密度上,泡桐树大致为5m×40m、5m×50m、5m×60m,每1km2种植45棵树。

2.4 道路绿化模式

道路的绿化技术措施应当以防风固土和美化环境为目的。在设计中应该针对道路两旁的沿线按照5~10m的间距进行绿化道的设计。在条件适宜的平原地区应该合理进行主林带和副林带的配置。在主林带中大多采用高大乔木,而副林带大多数采用灌木、乔木、亚乔木,在具体绿色施工过程中应该注重针阔混交和立体复层的绿化。在干旱和半干旱的平原地区,应该选择一些耐旱的乔木进行种植,建设一个乔木、灌木和草木相结合的绿化带。公路和铁路的绿化设计和具体建设应该注意视野的通透性,尽量避免选择红叶红花等造成对司机的判断干扰。在铁路两侧的30m范围内不要种植高大乔木。

3 结语

平原绿化技术措施还有相当多的,本文由于篇幅原因不再叙述。但是,就平原绿化技术措施的探索而言,其对于平原地区绿化规划、建设以及管理有着相当大的作用。只有巧妙运用平原绿化技术措施,将绿化形成一种观念和意识,才能提高平原绿化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和平.平原林业经营形势浅析[J].陕西林业,2009(3)

2苏上真.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营造林技术措施研究[J].林

业勘察设计,2008(1)

上一篇:保定市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结构研究 下一篇:新时期园林绿化对构建绿色生态宜居城市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