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盈“情智”芬芳

时间:2022-10-23 09:16:34

让语文课堂充盈“情智”芬芳

“情智语文是着眼于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教学。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更真挚,让学生智慧更灵动、更丰厚。”情智生态的平衡,能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作为语文老师又应如何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盈“情智”芬芳,促进学生生命的和谐发展呢?

一、营造和谐的氛围――情智的萌动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曾说:“具有亲和度、自由度的课堂,才有活力、智慧和情趣。”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使人的精神松弛,心境坦然,能提高生命的张力。而和谐的课堂气氛来自于平等相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纵观教坛名师,不管是幽默风趣的于永正老师,还是疏朗绰约的薛法根老师,或是诗情盎然的王崧舟老师;不管是温婉儒雅的勒家彦老师,还是情智交融的孙双金老师,或是热情似火的窦桂梅老师,他们精彩的语文课堂教学无不在宽松、和谐、情趣横生的氛围里展开。

如: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掌声》一课的开场白:

师:第一次见面,送你们一份见面礼――三句话。

第一句:“我很棒!”(送给你自己)

第二句:“我真的很棒!”(也送给你的同伴,把手搭在同伴的肩上说)

第三句:“我们真的很棒!”(咱们一起来大声说)

(生练说,课堂顿时热闹起来)

师:咱们把这句话也送给听课老师:“你们很棒,你们真的很

棒,你们真的真的很棒!”

(生齐说,听课老师鼓掌)

师:老师给你掌声,你明白了什么?

生:很光荣!

生:很温暖!

师:找到感觉没有?什么感觉,温暖中觉得很棒。让我们就带着这个感觉一同走进课文。

这个开场白,不仅让学生消除了紧张的气氛,强化了信心,而且和课文联系起来,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文本,接下来的课堂行云流水,处处闪现学生智慧和情感的火花。

的确,只有建立在平等和谐的基础上,课堂对话才能是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

二、唤起对话的激情――情智的放飞

语文是一门情感丰富、至纯至真的学科,情智共生则需要内在的动力支撑,这个动力就是学生的“言语激情”,把音乐、绘画等媒体参与到对话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亲近文本、接触言语的欲望。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中感悟“睫毛在沙漠中的作用”一环节时,在学生初读相关段落后,我播放课件(风沙漫天卷地,狂风猛虎般怒吼着)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沙漠恶劣的环境中,让他们如临其境。结果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沙漠环境糟糕透了,其实课文中“铺天盖地”这个词也告诉了我们;有的说风沙来势凶猛,眼睛没进一点儿沙子,这都是睫毛的功劳啊;有的说我还知道鼻孔没进沙子是因为它里面有挡风瓣膜……

教师还要让语文课堂贴近生活实践,丰富生活的阅读体验,缩短与作者心灵对话的通道,从而使他们情感激荡,思维缜密。

三、展示探究的魅力――情智的培养

“情智语文关注语文的工具性,离开语文的工具性,它就成为水中花、镜中月,一个词能生情智之根,一句话能长出情智之叶,一段文能开出情智之花,一篇章能结出情智之果”。对于人类的思维,马克思曾喻为:“比大自然万紫千红的花朵更丰富多彩的思维之花。”小学课文是各位大作家反复锤炼的语言艺术的结晶,是他们情感的爆发、心理的升华。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思维可要求他们阅读时“上下联”,剖析课文的内容,领悟语言的情感,探究情感的表达。当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时,教师不急于解答,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己思考,自行解决。当然,教师要在学生失误、犹豫困惑时,在课文关键处、以小见大及平中见奇处,给予点拨,促使学生及时排疑纠偏,打通思路,准确理解,扭转学生处于“心欲通而未达,口欲而不能”的局面。

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中有个说明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词――“操纵自如”。我不急着向学生解释这个词的意思,而是让学生联系课文想想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能体现出船夫驾驶小艇

是操纵自如的。学生通过上下联,从而抓住了两句话:一是“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二是“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有些学生还能抓住关键词“挤”“穿”“急转弯”,从而理解了“操作自如”这个词。接着我再让学生扩展这个词,组成“开关自如、谈吐自如、挥洒自如、旋转自如、书写自如”等词语,以进一步理解“自如”这个词。

又如,在教学《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时,在备课之前,我一直在反复诵读这篇演讲稿,我发现每一次的诵读都给我以深深触动。那么,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如此打动读者?如果单从文章的只言片语中去捕捉,那么学生获得的只是一些零碎片面的印象。在反复的推敲中,我突发奇想,西雅图酋长的这篇演讲稿之所以能重击我们的心灵是因为他身后背负着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神圣的印第安部落。那么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会有如此美妙的语言,如此打动我们的心呢?于是我让学生通过文章四、五两个自然段去发现这是怎样的一个民族,这个问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兴趣。于是便有了可喜、珍贵的学生感悟:这是一个勇敢的民族,印第安人的祖先曾为了保护水源不受到破坏,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因而溪流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这也是一个崇敬自然、爱护自然的民族,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印第安人认为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他们把大山称作父亲,青草、绿叶、花朵是他们的姐妹,麋鹿、骏马、雄鹰是他们的兄弟,河水也是他们的兄弟;这还是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

四、凸显个性的潜能――情智的展现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个性是一种由智力、体力、思想、情感等熔成的最复杂的合金,不了解这一点,谈不上教育。而情智语文指向情与思,指向表现、创造,教师以生动的言语表现情境,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扩散其思维,可以使课堂涌动无数的思维的“浪花”。如,一个教师在《三峡之秋》一课中,当学生学完课文领略到三峡美景,体会到作者喜悦之情后,他并没有简单总结几句,而是引导学生再次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化作创造性的表达,在多元化思考中建构文本的意义,让灵动的智慧焕发异彩。以下是教学片段:

师:三峡的鲜果让我们垂涎三尺,三峡的景色使我们心驰神往,此时此刻,你们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满心的愉悦呢?

生1:老师,我带来《秋日的私语》钢琴曲,我想通过配乐朗读来表达我此时的心情。(生动情地读,其他学生和着优美的旋律认真倾听)

师:声情并茂,好像把我们带到了三峡,领略那迷人的风光。

生2:我想用《忆江南》的句式来赞美三峡――三峡好,风景多迷人,月出峡里满清光,秋来江水奔腾欢,能不赞三峡?

生3:我想试一试自己编的儿歌――一日游三峡,梦里见三峡。梦见橘和柚,口水滴滴流。

生4:我想跟大家朗诵一首小诗――小鸟说,秋天的三峡真美啊,天空碧蓝碧蓝。小鱼说,秋天的三峡真亮啊,江水透明透明。果子说,秋天的三峡真甜啊,果子通红通红。啊,秋天的三峡真美啊!(掌声热烈)

师:都说得很棒,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说出感受,由此可见你们对三峡喜爱至深。谁接着说呢?

生5:我想到了一副对联――上联:三峡风景美美美,下联:看得人们夸夸夸,横批:三峡秋艳。

……

此时学生爽然若释,在精彩纷呈的言语创造中把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诠释得淋漓尽致!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课堂的精彩绽放于情智的融通互补、相得益彰之中。愿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能精心呵护这棵植根于母语土壤里的情智之树,让它展现情感的亮色,盛开智慧的花朵,成为学生生命的绿洲。

上一篇:农村小班化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浅议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