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的家庭护理

时间:2022-10-23 08:40:55

产后抑郁的家庭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05-02

产后抑郁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一般发生于分娩后的数、日或数周,通常表现为产妇的失眠、疲劳乏力、悲伤沮丧、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等,重者甚至可出现幻觉、伤害婴儿或自我残害等一系列精神紊乱症状[1]. 杨春红[2]等报道,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5%一37.3%。不但严重危害产妇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婴幼儿的发育及情绪、智力、行为的发展,给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危害[3]。

1临床表现及症状

产后抑郁是产褥期妇女较常见的情绪异常.是以哭泣、忧愁、不安和情绪抑郁、易激惹、焦虑、失眠、对小宝贝过于担心为特征[4].产后抑郁症一般有明显的先兆。多数产妇感觉极度疲倦和严重失眠,莫名感到绝望和无助,自觉能力下降。随着病程的进展,逐渐表现为失落,没有动力,对自己和家庭失去兴趣。严重的时候有想要伤害自己和婴儿的冲动或不想照看婴儿。产后抑郁症通常在产后2周出现,其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心理、分娩及社会因素有关。产后4―6周症状明显。

2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机制

2.1生理因素

产后抑郁症生理因素的表现是内分泌的变化。妇女在怀孕期间,体内雌激素和黄体酮增长10倍;孩子出生后,雌激素迅速下降。产妇的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强,容易引起情绪波动,从而加重抑郁症状。产时产后的并发症、滞产、难产、剖宫产等是产后抑郁不可忽视的原因。分娩带来的疼病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造成心理不平衡,从而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2.2心理因素

性格内向、保守、固执、敏感、较真、不成熟、情绪不稳定以及自我为中心的个体易于发生产后抑郁。产妇在分娩后心理退化、情感脆弱,一方面担心太多的母亲责任难以胜任,一方面担心婴儿性别不能被家人所接受,以及由新生儿诞生而产生爱的被剥夺感,分娩过程中所经受的疼痛等不适所造成的不平衡感,从而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2.3社会因素

生活压力过重,家庭问题繁杂,夫妻关系恶化,经济状况不乐观,均可能加重心理负担。产后繁重的儿童教育,母育角色所引发的压力:因育婴活动使经济负担加重所引发的压力;家庭缺乏支持系统,家庭不和睦、夫妻分离以及产后亲属关心较少的孕妇和本身居住环境低劣者所造成的压力,都可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也有部分产妇会因为分娩而失去就业机会,使家庭经济来源减少,对孩子的哺育、成长心存忧虑,加之看护的婴儿劳累,促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3产后抑郁的辨证预防与护理

了解产后抑郁的发生机制,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针对生理因素,可以辅助药物治疗、激素治疗;针对心理和社会因素主要采用医护人员疏导及良好的社会支持。

3.1孕期保健

加强孕妇围生期的知识宣传,从产前检查开始,向孕妇宣传孕产妇生理的正常变化及与分娩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能更正确地对待孕期和分娩期出现的不适。对有重男轻女观念倾向的家庭,宣传男女平等,利用遗传学知识说明生男育女是由双方决定的正确生育观等,以免造成孕妇的负面影响,减轻孕妇的心理压力。提倡孕妇及家属一起学习孕产知识,在思想和技术上使孕妇逐渐向母亲角色过度。

3.2加强产时教育及心理疏导

临产时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助产士及丈夫陪伴,适时地抚摸,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并适时地与产妇亲切交谈,满足其提出的要求并予以心理支持运用无痛分娩技术减轻疼痛和不适,消除不良的躯体和精神刺激。

3.3产后宣教

3.3.1初为人母,部分产妇可能不大适应,指导产妇尽快适应母亲的角色,让其顺利完成角色转换。由经过培训的护士进行产后健康宣教,传授母乳喂养知识,实行产褥期母婴同室,母婴早接触,早吸吮,鼓励母乳喂养;宣教新生儿护理知识如更换尿片、婴儿洗澡等基本技能及有关新生儿生理现象知识,如新生儿黄疸、假月经、溢奶等现象。传递正确的母婴保健知识,指导产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保证孕妇营养和能量。

3.3.2产妇产后体力精力消耗,会阴切口疼痛、腹部切口疼痛,要最大限度减少不适,保证产妇充足睡眠及休息,过度疲劳会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打扰和探视,避免不良刺激。使产妇学会做产后保健操,加强产后早期锻炼,防止下垂和产后肥胖,从而增强产妇的自尊心和自信感。有资料表明,产后形体训练在缓解产后抑郁有正性作用。

3.3.3应保证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协调家庭,指导其丈夫、父母多支持理解产妇。照顾婴儿、提供物质帮助及精神支持,会使产妇感到自己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从而在心理上能够正确对待和处理产褥期间工作及生活的变化,及早融入社会生活中.

3.3.4及时肯定产妇的进步,让她认识到自己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宝宝,并能从中体会到照顾孩子的乐趣。

3.3.5采用音乐疗法,适当播放柔和动听的轻音乐和活泼快乐的儿童歌曲,舒缓心理压力。

总之,产后抑郁是综合性因素的结果,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给产妇和和婴儿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保健工作活动,能有效地治疗和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钟燕栏.产后抑郁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

[2]余小桃.产后抑郁的护理体会[J].海南医学,201 .

[3]刘晓敏,韩红玉.浅述产后抑郁症的发病诱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6,(25):123-124.

[4]戴钟英,蒋式时.重视妊娠和产褥期精神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工作[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12):721.

上一篇: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 下一篇: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