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等学校贷款问题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10-23 03:41:57

当前高等学校贷款问题的调查分析

摘要:调查发现,高校贷款是近十年来高校的一种普遍行为。高校的贷款规模和学生数量规模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高校贷款与新校区建设之间直接相关,但高校贷款行为依然显现出了一种量力而为的内在自我约束的理性。高校新校区建设是高校贷款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贷款;高等学校;调查

中图分类号:G5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4)01-0073-05

高校化债是当前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也是近年来教育政策面临的重大议题。为此,专门对高校贷款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数据来源于2009年下半年(128份有效问卷)、2012年的上半年(80份有效问卷)对全国208所高校领导的问卷调查,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

一、贷款是近十年来高校的一种普遍

在2009年调查的128所地方高校之中。存在贷款的高校有114所,占89.1%;没有贷款的学校只有14所,占10.9%。

在2012年上半年调查的80所高校之中,具有贷款的高校有67所,占总体的比例为83.75%:没有任何贷款的学校有13所,占总体比例不足17%。

如果将2009年和2012年的调查数据进行合计.可以得出在总体调查的208所高校之中,具有贷款的高校有181所,占总体的比例为87%;没有任何贷款的高校只有27所,占总体的比例不足13%。这表明,在全国绝大部分地方高校之中,都存在贷款。

二、学校学生的数量规模和贷款规模存在紧密相关

高校贷款是在扩招的背景之下产生的一种压力行为,其突出背景是办学资源和硬件环境严重匮乏,影响到扩招政策的实现。因此,高校通过大规模借贷来实现硬件环境的迅速提升,造成规模越大的高校,资源环境的缺口越大,从而贷款的压力越大。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高校贷款规模和学生规模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第一,小规模的学校一般不存在贷款。研究者发现,在2009年下半年调查的128所地方高校之中,没有贷款的学校只有14所,占调查总体的10.9%。而且,这些高校一般规模相对较小,平均规模在1.09万人,年均招生不足2860人(如表1)。

从表1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这些小规模的高校不仅没有贷款,而且其大部分不存在新校区建设(14所高校之中,没有新校区的占到了9所),或者存在新校区建设但政府投入的比例较大(5所存在新校区的高校:3所全部或大部分由政府投资,1所缺乏数据,1所没有政府投资),因此没有贷款的压力。在有新校区的高校中,政府投入的比例较高,高校自然并无贷款之虞。2012年高校贷款与学校规模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关系,其基本的数据证实了这一点.如表2所示。

第二,具有贷款的学校,其招生数量和校均规模较大,高校贷款与一所大学的校均规模、招生规模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2012年的无贷款的高校中,平均学生规模为2.01万人,招生规模不足0.34万人;而且这些学校基本不存在新校区建设;而在具有贷款的高校之中,这两组数据分别为2.49万人,0.55万人。可以看出,贷款高校的学生规模、招生数量都要多于无贷款的高校。

第三,在具有贷款的学校中,一般学生的规模要远远高于没有贷款的学校;随着学生规模的上升,贷款数量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在2009年,在具有贷款的高校中,平均的学生规模在1.79万人,招生量为0.455万人,贷款的平均数量为3.83亿元。而在收集到的问卷中,其中有效贷款统计数据的103所地方高校之中,高校的贷款规模一般随着学生规模的上升,出现了上升的趋势(见图1)。

在2012年的80所高校调查数据之中。67所具有贷款的高校的学生规模平均为2.49万人,年均招生规模为0.55万人,平均贷款规模为5.20亿元。可以看出,无论在在校生人数还是贷款数量,2012年相比2009年都具有大幅上升的趋势。在2012年贷款数量与学生规模之间,存在相关性(见图2)。

三、高校贷款与新校区建设之间直接相关,但高校贷款行为依然显现出了一种量力而为的内在自我约束理性

在2009年调查的148所地方高校之中,112所具有贷款,其中贷款的学校之中,有87所进行了新校区建设,占总体的77.7%。在87所具有新校区建设的高校之中。新校区的平均投入6.41亿元,平均贷款4.26亿,新校区的平均投入超出了平均贷款规模将近2亿元。大部分高校的新校区建设的资金投入远远高于贷款的数量,只有少数的高校贷款超出了新校区的投入(见图3)。

在2012年调查的80所高校之中。其中67所具有贷款,而在这67所高校中,具有新校区建设的高校有52所(占总体的77.6%),没有新校区的有12所(占总体的17.9%),数据缺乏的有3所。

2012年的52所具有新校区的高校之中,其平均贷款规模为5.39亿元,新校区的平均投入为10.85亿元(其中地方政府的直接投资在2.87亿元),新校区的平均投入超出了贷款规模5亿元以上,这可能还没有包括土地等优惠购置的投入在内(见图4)。

以上数据说明。高校的新校区建设之中,贷款并非唯一的渠道,高校、地方政府等对高校的新校区建设具有相应的投入,高校的新校区建设体现出了一种量力而为的内在理性原则,新校区建设和贷款并没有出现冒险的决策倾向。这一结论挑战了外界的常识性论调:高校贷款是没有风险意识的投机行为。

四、高校新校区建设的巨额投入与政府投入不足形成明显反差。新校区建设是高校贷款的主要原因

在新校区的建设之中,政府的投入比例严重不足,这是高校贷款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地方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暂时性缺位造成的。

在2009年的调查中,政府投入和新校区建设资金投入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这显示了一种趋向,即高校的新校区建设主要是高校在贷款等手段基础上进行的投入行为。大多数政府投入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新校区的建设投入。根据我们的调查统计,在2009年,新校区的平均投入是6.48亿元,而政府的平均直接投入只有1.42亿元,远远低于建设新校区的资金投入。这也是造成高校大量贷款的直接原因。

在2009年,政府对新校区建设的间接性投入和鼓励政策非常明显,其中土地购置优惠的政策是地方政府普遍采用的一种鼓励性措施,刺激了高校对新校区建设的热情。调查发现,在128所被调查的高校之中。其中81所高校所在的省市的地方政府有各种不同形式的优惠政策:其中,4所被调查的高校土地免费划拨,57所高校享受到了土地优惠购置的政策。8所高校被地方政府增加了基建投入,12所高校享受到了其他方式的优惠。在省市政府贴息方面,有75所高校享受到了这一政策优惠,这一比例占据被调查高校总体的58.6%。

在201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高校新校区建设的平均投入为10.85亿元,地方政府对高校新校区建设的平均投入为2.86亿元。政府投入的严重不足和高校新校区建设的巨大资金缺口造成了举债的无形压力。在新校区投入和政府投入之间的关系如图6所示。其中也体现出当前高校新校区建设的一种窘境:新校区建设的压力和政府投入严重不足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这迫使高校举债进行新校区建设。

五、高校贷款的年限和用途

1.高校贷款年限

在2009年的调查数据中。明确了贷款年限的学校有102所,绝大多数高校的贷款年限在5年以下。调查数据显示,在102所具有有效年限数据的贷款高校中。67所高校的贷款基本在5年期以下,占总体的65%;31所高校贷款年限在6~10年,占到30.4%;有3所高校的贷款年限在11~15年,仅占有效数据样本的不足2.95%;只有1所高校的贷款年限在20年以上。

在2012年的调查数据中,其中67所具有贷款的高校之中,获得有效的贷款年限的样本数为46所高校,其贷款年限的分布如表3所示。无论在2009年还是2012年,高校贷款的年限超过半数(2009年和2012年分别为65%和47.8%,平均数为56.4%)集中在5年期以内;绝大部分高校的贷款都集中在10年以下,占到总体比例的89%。高校短期贷款的数量和比例占据了高校贷款的绝大多数,这给高校还贷造成了巨大压力,也很容易造成高校的债务危机。

2.高校贷款的用途

高校贷款的用途方面,如图7所示,2009年贷款最主要用途为新校区建设。是被调查的高校选择频次最高的一个选项.占到调查样本数的75.9%;其次是教学设施和实验室等硬件建设的选项,选择这一选项的频次为42.0%;再次是老校区改造,占到了27.7%;而用于学科建设的贷款排位很低,只有16.9%。

如图8所示,2012年具有有效贷款用途数据的样本数为63所高校,最终的结论与2009年大致相同。选择新校区建设的频次为82.5%,选择老校区改造的为30.2%,第三位为学科建设,频次为11.1%,选择教学设施实验室等建设的为3.0%。

六、高校贷款的还贷前景和压力

2009年调查的112所具有贷款的高校,大部分高校(占到64.3%)可以负担利息,但无力偿还本金;部分高校甚至无力偿还利息,面临着财务的巨大风险,这占到了总体比例的25%;只有少部分高校认为可以还本付息,这只有不足6.3%的高校。这样的调查数据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国家出台高校化债政策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2012年的数据与2009年的数据相比,还贷压力稍微有所减轻,各项数据具有改善的迹象:如大部分高校可以承担利息,无力偿还本金的比例为59.7%:无力偿还利息且面临财务风险的比例为11.9%;可以还本付息的高校占到了19.4%。

这项基础数据的改善,反映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化解高校债务方面的政策发挥了积极的效应。一些发达地区在着手解决高校债务问题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高校债务压力在逐渐显现出缓解的迹象。

上一篇:打造全球化语言教育品牌 下一篇:浅谈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