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09-08 07:59:43

浅谈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综合性训练。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读写结合,激发兴趣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学期,初二学生以学习说明文为主,我采用读写同步的方法,作文课也让学生着重练习写说明文。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学习了《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核舟记》等课文,着重让学生体会作者鲜明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采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文通常使用的说明方法,并且还让学生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等有关知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指导学生写作的典范,课本就是一部作文宝典。为了使讲读课学以致用,我把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并提出以身边的工艺品命题。据了解,现在生活在城市的学生家庭中都有几件甚至几十件工艺品,有不少学生的写字台上就摆放着好几件。因此这方面的作文内容可谓人人有的可写。我对学生提出了要求: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小型工艺品带到学校,进行现场写作。同学们按要求把工艺品放在自己的课桌上。我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从工艺品的外观、颜色、大小,到它的构造、功能、特性等,然后构思文章顺序,谋篇成文。这样一来,同学们一改过去的无物可写,无话可说,皱眉憋文的情况,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文章写好后,轮流到讲台上念给同学听,并把所写工艺品放到讲台桌上,由全班同学边听边观察边评判。评论文章介绍的内容是否与工艺品特点相符,文章说明的顺序是否恰当,说明方法是否得当,语言是否准确,说明的重点是否突出,并指出哪些地方可再修改。这样互评、互改、互学,同学们觉得收获很大。

一篇作文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写作欲望是否强烈,这几次作文课教学,我感受颇深的有两点:

1 人人有可写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初中学生的生活范围相对较窄,因此,写文章时要么内容空洞,闭门造车,要么就是千人一面,众口一腔;再不就是东抄西凑,应付交差。而采取先讲授课本范例,再以身边事物命题的作文课,深受学生欢迎。我任教的两个班106人,除了两名同学带的工艺品一样,写作内容一样以外,其余同学的写作对象各不相同,各人有各人的写作内容,大家都有物可写,有话可说。

2 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过去讲评作文,有的同学不好意思读自己的文章,而这几次评析作文课上,大家一改过去的腼腆矜持,争着到讲台上一边展示自己的工艺品,一边读着自己的文章。采取这种方式同学们不但每人按要求完成了一篇作文,同时还听了几十名同学的作文,亲自评析了几十篇作文,大家互评互学,取长补短。听读别人文章的过程,也是使自己受启发教育的过程,不仅扩大了写作信息量,而且大大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激发了班级竞争氛围,可谓一举多得。

现行《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这样强调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十分重视。”如何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能力,还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努力探索。

上一篇:当前高等学校贷款问题的调查分析 下一篇:为大学生创业营造有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