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3 02:22:32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五云中学,广东 揭阳 515422)

摘 要:《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正如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加强思维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要想真正出成效,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学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能力;氛围;自信心;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053-01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

整个教学过程都要紧扣目标,增强思维能力观念,素质教育的核心因素是培养能力。所谓能力:指的是运用自己有的知识,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认知活动,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良好的课堂导入语的设计,精彩的导入往往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例如:我在讲《口技》一课时,先创设教学情境,播放录音《洛桑学艺》,来激发学生的思维,紧接着启发学生:如一个表演者,在舞台上两手空空,而他却能演奏出优美的旋律,他依靠的是什么本领?这样将学生不知不觉带入《口技》之中。正如名人所说:语文课堂教学中,导思的过程,若起若跌,有张有弛的流动感,若清新别致,能充溢着灵动和诗意的光辉,则必将营造出朝气蓬勃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开发大有裨益。

二、对学生进行自信心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自信是成功的基础,进步的起点。初中学生年纪较小,心理上还处于逐步成熟阶段,面对学习上的一些困难,有时信心不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存在自卑心理,他们对学习缺乏信心,对前途感到渺茫,针对这一点,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课文的人物形象、语言和动人的故事来进行教育,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比如,我在教学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一课时,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领会作者在文章中如何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兴趣、爱好、情操和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思维能力。我要求学生结合玛丽·居里的科学故事,谈谈自己的体会,讨论这位科学家面对困难,如何攻克难关,最后总结: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自信心,才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点亮他们智慧的心灯、开启他们思维之扉。又如教学《狼》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讨论,有的大谈狼的狡猾,屠户的勇敢机智,有的说两只狼有合作精神。然后再进一步赞扬他们观点很新颖,很有价值,不能以成败论英雄,狼虽然失败了,但他们配合默契,这种合作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通过讨论、点评,不仅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还打开了一扇封闭的智慧之门,提高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

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当代中学生情感单纯而意志脆弱,经受挫折的能力十分有限,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很有必要。在教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时,我让学生领悟“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千古名句,让学生真正理解这种不以时空限制的真挚友情,是一种高尚的朋友观,中学生尤其应效仿,而不应整天疲于交友而浪费大好的学习时间,因此,通过情感教育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独特性。我认为思维能力的独特性是指不盲目,解决问题不依赖,能有独到见解和判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思索的空间,又要提供思维的范例,使学生明白“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的道理。我认为教师善问,学生善思,这样的思维成果才会有独创性。

四、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敏捷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帮助教学,既可以直观有效传达信息,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能力。如我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我从网络上下载了一些苏州园林的画面,上课时给学生展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充分思索苏州园林的好风景。又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设计以下问题来整体感知课文:此文的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采用最简洁的话概述故事的内容?作品中最可笑的人是谁?最可恨的人物是谁?最可鄙的人物是谁?最可爱的人物是谁?为什么?通过抢答的方式,既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又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敏捷性。

五、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加强学生思维能力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努力为学生提供独立的思考探究问题的空间,从而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如:学习《孔乙己》时,我提出“孔乙己既穿长衫为何站着喝酒?既穷为何穿长衫?”这一问挑起矛盾,学生思想产生碰撞,陷入了积极思考,经过讨论,学生明白“站着喝酒而穿长衫”这一笔,实乃用心良苦,浓缩了孔乙己整个精神世界和社会处境。通过探究,学生不仅理解了作品的深意,也学会一种质疑探究的方法,进而锻炼了思维能力的提高。

总之,读书学习贵在思索探究,教学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至无疑的反复递进不断深化的思维过程。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莉.精心创设课堂氛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J].才智,2011,(27).

[2]宋宁宁.浅谈初中语文情感教育[J].文理导航(中旬),2012,(10).

上一篇:书道 8期 下一篇:浅谈小学英语课兴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