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型石油企业集团

时间:2022-10-23 01:54:00

中国大型石油企业集团

国内大型石油集团巨头争雄

首先,是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

1998年以前,我国的石油石化行业有着非常浓厚的计划分割色彩。政府把一条完整的纵向石油化工产业链,横着切了两刀,分成了三块,使产销分割,因此石油、石化企业没有了原油、成品油的进出口外贸自,给生产经营造成了种种弊端,对资源合理配置造成极大的障碍 生产企业不能进人成品油终端销售,生产企业和省(区,市)石油公司各自的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造成效益流失,削弱了石化企业的竞争力,也削弱了国家对成品油市场的控制力。

1998年7月,国家开始实施石油石化行业的战略大重组.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整台,将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石油化工总公司撤销.对原有资产重新进行调拨划分.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重组后的两大集团公司与过去最大不为了改革石油石化行业的种种弊端,

1998年7月,国家开始实施石油石化行业的战略大重组.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整台,将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石油化工总公司撤销.对原有资产重新进行调拨划分.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重组后的两大集团公司是以地域来划分.以长江为界,在中国北方是石油天然气集团,南方是石油化工集团。重组后的中石油,中石化实现了上、中、下游一体化.同时具有了石油勘探开发、加工、销售等功能。从此,中石油和中石化成为两家完全独立的全系列石化集团,经营从勘探、采油,炼油到销售的所有环节。

其次,后起第三大集团――中海油

1982年1月30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决定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立法形式授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中国对外合作海区内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全面负责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业务。并于当年2月15日在北京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还有,国内的第四大集团是地方的陕西延长石油(集团)

地方的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该集团于2005年9月14日,在延安组建,集团下属21个石油钻采企业和3个炼化厂,重组后原各市区县所属石油企业与当地政府分离。成为继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之后,具有石油勘探、开采资质的我国第四大石油开采炼化企业。

国内石油行业的垄断现状

我国石油行业是行政性的垄断行业,只有中石化和中石油被给予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经营资格;勘探登记制度是排他的,只有中石化(陆上)、中石油(陆上)、中海油(海上)、陕西省延长油矿管理局――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陆上)被授予原油勘探开发权。我国现有具有石油进口贸易经营权的企业中除国有四家大公司外,还有81家国营燃料油进口单位;非国营经营企业只有39家具有石油贸易进口权。其中燃料油进口企业23家,原油进口16家,而原油必须交由两大公司排产。

炼油厂的分布情况

在我国现有的炼厂中,绝大多数是两大公司所有。1999年经国家批准保留下来的82家一次加工能力在100万吨/年以下的地方小炼油厂中,有19家为两大公司控股,真正的民营所有炼厂只有63家。炼油属于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几十万吨的小炼厂,无法应对经常波动的石油价格变化,很难在市场上存活。虽然国家批准保留的82家地方炼厂,近几年来大都生存了下来,相当一部分还有了较大的发展。

成品油垄断

我国成品油市场主要存在着三种力量。

第一种力量是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这两大公司。两大公司控制着国内成品油供应的渠道,掌握着市场绝大多数的零售份额。根据有关方面统计,2004年,国内加油站总量约8万个,其中,中国石化有约3万个,控制国内近40%的成品油零售渠道,占有市场份额50%以上;中国石油有约1.7万座,控制国内20%的成品油零售渠道,占有市场份额28%。两大集团总共占据了中国80%以上的成品油市场销售份额。

第二种力量是民营油气企业。据统计,民营油气企业有8万多家,100万员工,具有民间资本的加油站约4万个,约占国内加油站总量的52%,占有市场份额不足20%,同时,民营企业总体处在规模小、分散化、技术弱、无品牌的弱势地位。

第三种力量是国际大石油公司。BP、壳牌、埃克森-美孚等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合资建立了几千座加油站。虽然占有的加油站份额小,但进入的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中国成品油需求量最大、利润最高的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加之这些公司具有资金、技术、管理、品牌上的优势,2007年放开成品油和原油批发业务后,他们将有可能建立自己的独资机构,自主经营成品油的零售和批发业务。

国内市场的管理制度

在目前成品油管理制度下,两大集团仍将控制着成品油的调配和批发,民企还需要通过两大集团获得油源。1999年5月,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经贸委等八部门的[1999]38号《关于清理整顿小炼油厂和规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见》,规定两大集团之外,不允许独立的成品油批发企业存在。200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国家经贸委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的意见》,重申了两大集团的批发专营权――成品油由石油集团,石化集团集中批发,井进一步达两份文件彻底改变了中国成品油批发零售市场的生态,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自此变成双寡头垄断的市场。

零售和批发市场的放开不代表石油市场的真正放开,石油市场的放开首先是原油供应的放开,而石油市场放开的关键是对进口贸易权的放开。还存在“原油非国营贸易配额只能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炼厂加工,不得供应地方小炼厂”的规定;社会石油经营单位中一部分企业有着长期经营进口成品油(主要是燃料油)的经验,有其固定的渠道和市场,由于缺少进口经营权和进口配额,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应当考虑逐渐授予这些企业进口经营权和进口配额。

另外,两大集团还具有规模和技术上的优势。中国石化公司正在建立一个成品油管道网络,以降低运输成本。这个网络包括珠江三角洲的1000公里的管道,华南地区的1700公里的管道,以及联接安徽、江苏和山东的管道。管道运输石油的成本,要比铁路运输便宜45%。

石油行业之民营企业

目前全国民营油气企业有8万多家,拥有100万员工,加油站、油库、码头、炼油厂及物流等产业价值1万亿元,而且以优良资产居多;具有民间资本的加油站有4万多家,占全国加油站总数量的53%;10多个省份有民营炼油厂,年炼化能力近1亿吨,仅山东省就有3000多万吨的炼化能力;全国民营油气企业年仓储能力3000万吨,年销售量1亿多吨;经过多年积累,全国已冒出一批有实力的民营油气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拥有1亿元资产以上的有上千个,10亿元资产以上的有几百个,100亿元以上的有20个左右。

民营企业的现状

石油产业主要分勘探开采、炼化、销售等三个环节,而大多民营石油企业为炼化、销售型企业,特别以销售型居多,并且主要是中小型企业。目前,我国资产在100万元以上的民营石油石化企业共有500多家,但其业务基本集中在石油产业链的下游。

民营企业的资源

由于石油上游勘探开发、进口和中游炼制基本上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国有石油公司手中,最近两年,在国际油价高位运行、国内成品油特别是柴油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优先供应自己的和加盟的批发及零售企业,致使民营批发企业没有资源供应,民营零售企业没有价格合适的资源供应。

2004年8月,有15家民企获得成品油进出口牌照,两家民企获得原油进出口资格,但是即使已经获得牌照,按照现有的政策,这些企业要获得油源也还是要需要经过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的手。

现在是有体制下民营企业的生存能力很弱

由于中国实行的是石油资源的国家所有制,石油资源由中央政府一级管理,只有获得中央政府颁发特许勘探许可证或开采许可证的企业,才能成为专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商。目前只有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少数国有公司享有这种开采特权所以,目前的中国石油民企主要分布在中下游产业中,具有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泛的特点,民营油企在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三个方面还具有先天的缺陷.上不受宏现政策的肯定和支持,民营油企的生存一直是极为艰难的。

2004年末以来,中国民营石油企业的生存空间得到了改善:成品油零售市场开放,民间石油商会的成立,民企南海石油。

2004年12月11日,全国100多家民营油气及相关企业发起成立了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现有会员100多家,大多为从事石油炼制和成品油销售的民营企业。该机构是全国工商联领导下的一个行业性、非赢利性的民间石油组织,商会会员包括了国内近百家民营石油企业,这些企业分布于国内26个省市,领域涵盖了石油行业的商、中、下游各个环节。民营企业们希望通过商会这个平台,打破国内的石油垄断,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

长城联合石油公司将在2005年6月中旬正式成立,它的注册资本有望达到50亿至100亿元。拥有加油站、炼油、天然气管网、物流、贸易等完整的石油产业链。

天发石油作为中国独立于两大集团之外的惟一一家经营成品油的上市公司,现有100多座加油站,资产规模达到20亿,可谓是民营油企中的翘楚。方刚为天发描绘的远景规划也很诱人:在国内通过新建、收购、联合等方式达到拥有3000座大型加油(汽)站;积极参股、收购或建设国内外油田和石油炼化厂,向石油的上游领域渗透;逐步发展成为集生产、储备、运输、批发和零售一体化的大型石油成品油、石油液化气、石油化工的跨国集团。

南海石油是通过菲律宾能源部于2004年12月15日与菲政府签订该合同的,公司获菲律宾石油开采权,南海石油所获勘探期为7年,生产期为25年,公司可以在自由市场以市价出售石油。

天发石油作为中国独立于两大集团之外的惟一一家经营成品油的上市公司,现有100多座加油站,资产规模达到20亿,可谓是民营油企中领头羊。该公司的未来规划:在国内通过新建、收购、联合等方式达到拥有3000座大型加油(汽)站;积极参股、收购或建设国内外油田和石油炼化厂,向石油的上游领域渗透;逐步发展成为集生产、储备、运输、批发和零售一体化的大型石油成品油、石油液化气、石油化工的跨国集团。

航空用油方面

2005年8月由中石油集团、中石化集团入股组建的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在新公司中,中航油集团、中石油、中石化持股比例分别为51%、20%和29%。

目前,国内航油供应和储油设备都由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一家垄断,其在全国通航的133个机场中的94个机场建设了155座油库。

同时,中石油、中石化还计划同海航集团共同成立一个油料公司与中航油对抗,从而彻底打破其对国内航空油料市场的垄断。

外资的势力影响

2004年12月11日,中国已经将成品油零售市场对外资开放。2006年底,中国成品油批发市场也将对外资开放,即使外资公司可在国内营建油库、码头和销售网络。

近年来,跨国石油公司加速在我国的步局步伐,BP、壳牌等国际石油公司采取合资等形式进入了我国发达地区的零售市场,进行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据统计,合资加油站不到2000座,市场占有率仅2.6%,外资加油站只有大约300个,外资当前的“话语权”还很小,但是力量却不容忽视。

中石油和中石化集团,除了收购、租赁、新建和特许经营加油站之外,两大集团与外资合作经营成品油零售领域的步伐也在加快。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强化了两大集团在成品油销售市场上的绝对优势。

2004年8月,中石化Shell(江苏)石油公司成立。2004年11月,BP与中石化在浙江、与中石油在广东组建的合资公司也相继挂牌。这三家公司将于今后数年内,在中国成品油市场增长潜力最大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经营总数不少于1500座的加油站。此外,中石化与埃克森.美孚在福建、广东两地建立1100座加油站的合作谈判,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

此外,还有更多的合资企业在排队等候政府的批准。埃克松美孚公司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准备与中国石化合作,在福建开设600个加油站。法国的道达尔公司也想切入这个市场,它希望跟中国中化(中国第四大国有石油公司)建立合资公司,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地区营建300个加油站。

根据中美双边协定,到2006年,石化商品进口关税将从现在的11.1%降至5.5%和6.5%,大大低于当时的工业品平均关税率9.4%。此外,还取消进口配额等一切非关税壁垒,给外资公司贸易权和分销权。

作者为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

上一篇:制约咨询企业发展的瓶径 下一篇:中外石油企业并购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