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23 12:49:58

多媒体在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中的作用

〔关键词〕 高考;地理复习;多媒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9―0113―01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是在第一轮全面扫描基础上的提高和深化。一方面复习时间较短,另一方面复习任务很重,既要巩固还要提高。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不能进行简单的重复,而要突破一些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核心能力进行梳理、概括、综合和训练,构建一个前后联系、主干清晰的知识网络。目的是要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第二轮复习任务,地理教师若能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

经过高考地理第一轮全面复习之后,学生对学科知识已经有了系统的理解和掌握,但面对试题时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仍较差。所以在第二轮复习中,如果教师每天还是继续用“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费时费力,而且也很难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第一轮的复习情况,认真研读《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选好专题,把地理学科主干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再配以典型的高考例题,通过互联网选取相关的视频资料以及景观图片等,将其制作成课件,然后利用集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使高考复习课做到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增强学生的复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

二、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对于第一轮复习中学生较难消化的一些难点和抽象问题,这一阶段必须以专题的形式重新讲解,但是绝不能进行简单的重复,必须要有所突破。在传统的地理教学和学生复习过程中,能够利用到的教具主要包括挂图、教材插图、地图册等。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了一些知识,但在掌握抽象地理知识、展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等方面却有所欠缺,这影响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养成。所以,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运用多媒体来引导学生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中的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多种形式展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并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为帮助学生理解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形成原理,我特意利用多媒体资源设计了一个动画课件。通过演示单圈环流和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全球性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全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形成原理,并进一步掌握了全球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以景观图作为情景进行考查的题目越来越多。如,2011年全国卷第1~2 题以火山喷发照片为情景材料进行设问,第 6~8题以高速铁路景观为背景材料设问;2012年江苏卷第 1~2题以梅里雪山照片为背景,并与19~20题高速公路照片巧妙配合使用,以往考查地质地貌和旅游活动等知识点时的材料也都是以景观图片直接呈现给考生。因此,如果教师在专题复习中利用多媒体地图软件搜集一些与课本主干知识相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图直观地展现于学生面前,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这样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地理思维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答题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多媒体对于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很有帮助。教师可以利用它将抽象问题讲解得具体化、生动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清地理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建构一个脉络清晰、主次分明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可以提高综合分析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高考考生所应具备的。

上一篇:以系统学思想指导小学数学教学 下一篇:一周日记:另类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