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时间:2022-10-23 12:25:52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27-01

音乐课是音乐老师展示独特风采的舞台之一,同一篇教案,由不同素质的教师执教,其效果往往大相径庭。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老师自身的素质各不相同,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也各有所长。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音乐教师将面临着更为艰巨的挑战,要使自己适应教育形势,跟上时代步伐,并做一个学生欢迎、敬重、信任的老师,这就需要音乐老师不断进取,努力探索,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从熟悉教材,到课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的艺术手法,丰富的教学语汇,到师生之间情感的默契配合,导致成功与否的教学效果,都体现了一个音乐教师的个人风格和自身素质。一堂成功的音乐课,蕴含着教师教学成长道路中的甜酸苦辣和历次失败与成功的磨炼。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经过长期的磨炼,有心的积累和无畏的探索,才能上好一堂成功的音乐课。

下面笔者想就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艺术谈几点看法。供同仁一起探讨。

1课堂教学导入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事情成功的关键。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作为前奏。课前的组织教学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新课的导入方法就尤为重要了。不同类型的课题可以用不同的导入语言和导入方法。有的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有的可以用提问的方法,有的可以用看录相,有的可用猜谜语的方法,有的可以集体讨论式……。甚至可以用游戏式、竞赛式等等。

比如:欣赏京剧音乐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京剧的由来和形成,以及京剧界的四大名旦,各种流派,特别是可以讲一下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京剧名旦梅兰芳先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梅兰芳先生坎坷的一生及梅兰芳先生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也可以放一段京剧片断,既能听到优美、明亮的京剧旋律又能欣赏京剧艺术在舞台上的表演。可以介绍一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如:《孟姜女》、《打渔杀家》或观看一些解放以后通过改革而再创作的优秀剧目《沙家滨》、《红灯记》;再如,可以听赏近年来由中国京剧团改变创新的火爆全京城的《中国贵妃》等。让学生走近京剧,了解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以引起兴趣,热爱京剧音乐。又如:上《祖国颂》一课时,老师可以多收集一些资料,运用多媒体教学条件,给学生看一些反映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照片;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项各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繁华景象以及建国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果。以引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之情,并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竖立奋发向上的学习态度进入学习状态。又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老师会跳舞的话,可以用一段优美婀娜的舞蹈来作为导入新课的前奏,使学生随着老师的翩翩起舞而进入意境,也可以放一段《春江花月夜》的舞蹈片断,使学生在观赏中激发起学习音乐,了解舞曲的兴趣。不知不觉沉浸于学习之中。总之,课堂的导入艺术很重要,也很值得同仁们去探究。

2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作核心,如果缺少优美生动的语言,音乐课就会变的单板,枯燥无味。教师要有丰富多彩的语汇功底,这就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当前的音乐教学要求与其他相关学科渗透,那么就要求教师对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懂一些,以便在授课时把歌曲的历史、背景介绍的更完美。次外有了一定的语汇功底,还要讲究语言的教学艺术了。一个老师讲课的语气、速度、音色、语调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笔者曾听过一堂欣赏课——《春江花月夜》。从课程的设计、教学的环节,以致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是无可挑剔的,但由于教师讲话语气生硬,脸部表情单板,特别是讲话没有节奏,缺少抑扬顿挫,结果,学生不能很好的配合,也谈不上理解作品的内涵,使原本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如诗如画、赏心悦目的一堂课变得平平淡淡、枯燥乏味。

2.1突出教学语言的韵律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的是对着人的心灵谈话的艺术。”在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型中,歌唱中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基本要求是应注重的,然而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挖掘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则更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歌词内容,进入歌词意境。教师采用朗诵的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朗诵歌词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语言的韵律、色彩的明暗、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从而通过阴阳顿挫的韵律美感取悦于人,达到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以歌曲“早晨的歌”为例:甜甜的风,微微的笑,早晨的空气多么好,露珠儿闪,树影儿摇,一扇扇门窗打开了,晨光里书声琅琅起,大路上人们在长跑,树上的鸟儿也在叫,告诉人们要起早,啊,早晨好,早晨好,早晨的歌儿多么美妙,这甜美的音色,轻快的节奏,诗一般的语韵,将学生带入清新的户外世界,在迎接明天的太阳,这将会激励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这优美的朗诵韵律的激发下进行歌唱,定能收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2.2注重教学语言的形象美

在歌唱中,许多学生五音不全,节奏不准,强弱不分,因而,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而在教学中,这往往是薄弱环节,学生也感到抽象难懂,兴趣索然。教师应借助语言的直观性,形象生动的启发引导。如讲音阶,用板书,画成级高不等的阶梯形,醒目标出半音关系的音级,并说明音的阶梯与普通阶梯的区别,再强调音高的顺序排列及mi、fa、ti、to间的半音关系,然后教师在琴上弹奏音阶,用这种直观的教学语言增添了学生兴趣,易于记忆。

总之,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要以情教学,运用多种情感让音乐课真正为培养学生的美育发挥应用的作用。

上一篇: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灵感 下一篇: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音乐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