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点尝试

时间:2022-10-23 12:03:28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点尝试

编号:O6(2015)11-02-01

作者:张子程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有效性的动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师演示:100ml的黄豆和100ml的芝麻倒在一起,摇一摇,总体积大大小于200ml。

教师:我们这节课不是讨论1+1是否一定等于2的问题,而是通过上面的实验,分析、讨论为什么100ml的黄豆和100ml的芝麻倒来混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学生:黄豆大,芝麻小。黄豆颗粒间有空隙,芝麻钻到空隙里面去了,所以总体积小于200ml。

教师:我们再看一个实验。

教师演示:100ml的酒精倒入100ml的水里,总体积也是小于200ml。

教师: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学生:跟黄豆绿豆道理一样。酒精和水同样也是由颗粒构成的,小的颗粒钻到大的颗粒的空隙里去了。

教师:对了,只不过酒精和水的颗粒很微小,我们的肉眼不能直接看见。这肉眼不能直接看见的微粒我们化学上叫分子。什么是分子、原子呢?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文。

学生主动地、自觉地阅读课文,学习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没有强迫感,真正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经常用的方法还有:①将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②提出问题,设置悬念;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坚持做到这些,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构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没有思想负担,敢想、才能敢说、敢问、敢创新。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想出很多方法。此时,老师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而让学生思考、讨论,一段时间后,制订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操作。

三、准确把握课堂教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即将每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事先策划结合起来定出教学方案,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弹性化教学方案要求有“弹性空间”,要留“空白”“开天窗”,要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回答、提问。这种新的教学方案,较之设计精细的提问、预定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要讲的每一句话、计算好一节课不同环节的时间分配等传统教学方案,线条似乎要粗得多,留下了太多的不确定性。然而正是这些不确定性和可变因素的引入,使课堂教学有可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状态;有可能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有可能使师生积极互动,摩擦出创造的火花,涌现出新的问题和答案。

四、开展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应从现象出发,从观察出发,从实验出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取处理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交流合作、总结自然科学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的奇妙和伟大,并在探究中提高、发展和创新。

五、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方法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进行合作与交流

在化学教学过程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有效教学的实现。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增长率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学生得到了老师的尊重,就能认真的思考,以主人翁的精神去开拓课堂,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知识。

2.应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初中化学的概念、理论涉及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动和变化,它与宏观现象或事实有着质的区别,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论形象化、具体化。通过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记忆效率。

3.坚持启发式教学,为开发学生思维创造条件

在化学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的新方法、巧思妙解及时褒奖、推广,以激发他们不断进取、努力钻研的热情,培养学生思维,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归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重视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探索。平时我在教学中,对每一道化学题目,尤其是推断题,总是强调发散思维,训练学生们从多角度看问题,想解题突破口,鼓励学生创新,且让他们自己试一试,能不能编出一道合理的试题。

4.突出实验教学,通过有形的实验设计,激活学生的思维

我在教学中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通过设计实验这一突破口――在每一节教材安排的实验演示完后,我都让学生课后自己设计一套实验装置去做该实验。学生自制的实验装置,不管符合还是不符合实验需求,我都认真分析其原因,并在班上给予表扬、鼓励。通过实验设计这一突破口,逐渐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创新的能力。

总之,在新一轮课改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发展,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实现“双发展”。

(作者单位:成都列五联合中学 610000)

上一篇:我们的历史教学缺失了什么 下一篇:蚂蚁金服捡起郭广昌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