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书 第6期

时间:2022-10-23 12:01:20

少年书 第6期

《新周刊》在今年第2期一篇名为“新世纪十年回望”的专题中,对近十年的文学发展进行了总结。《文学十年》的撰写者张颐武先生在文章开始之前,首先列出了三个人物,作为整篇文章的题记,抑或作为对这十年故事的一个起兴:“1999年以后,王朔进入了漫长的反省期和沉寂期。这一年,一个叫韩寒的高中生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崭露头角。另一个通过‘新概念’获得入场券的是郭敬明。接下来的这十年,他们成为两大标杆。”

没错,在新世纪最开始的十年中,青春文学和网络文学成为了书商们的挚爱。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销售神话,推出了一个又一个收入百万乃至千万元的作家。

今天,就让我们的目光聚焦在青春文学上。

青春・历程・梦境

青春文学,当然是书写青春的文字。其实在从前,写少年的书便极多。诸如歌德的《少年维特这烦恼》,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和《我的大学》等,都是闻名世界的经典著作。但真正开始由少年人书写,并且能够形成一股潮流,却是在最近的这些年才发生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葱记忆:明媚的春日里,与朋友嬉戏的笑声;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孜孜求学的日子;获得师长们鼓励的那一刻,雀跃的心情;或者是成长过程中,难以言说的苦闷;还有那懵懂而青涩的微妙感情……这些最真最纯的故事,只有在少年的时候,才会萌生,也只有少年才能够真切地体会。

青春文学,自有其蓬勃发展的土壤。

其实严格说来,它最初的源头已不可考,但是,正如本文开始介绍的那样,很多人都以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成功举办和韩寒与郭敬明的一夜成名为开端,言说青春文学走过的历程。

的确,在我的记忆中,第一次读到同龄人写的长篇故事,便是韩寒的《三重门》。说是同龄,其实也有八年的距离,不过比起课本上的那些作者来说,韩寒实在是太年轻了,年轻到我恍惚觉得这个写着“80后”少年故事的人,就生活在我们中间,是周末会带着我去放风筝的哥哥,是平时教我习题的姐姐,是可以倾诉烦恼事的同学。

多年后,我终于渐渐懂得,他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80后”。或许最开始,在我们一边惊叹他的叛逆和勇气,一边仍旧埋头苦苦钻研习题的时候,他就已经距离我们很远很远了。

但是,那个时候,他是一名初获“新概念作文大赛”大奖却常常挂科的问题学生。师长们提起他来,神色难辨,说不上是赞赏,也并非完全不屑。

相形之下,他创造的人物林雨翔就更单纯一些了。如今再让我回想《三重门》,故事情节都已经模糊,只记得那是一个少年的故事,有相遇,有错过,曾经带来感动,也会被后来读到的故事所淹没。但我们始终记得,那一年,这本书创造的辉煌。

青春文学的另一个优势,是它们诞生在一个需要偶像剧的时代。去年夏天饱受期待的电视剧《泡沫之夏》登录各大电视台,虽然因为选角等问题,所获的外界评论褒贬不一,但它却是近年来中国青春文学改编成偶像剧,最成功的一次。之所以说它成功,在于它前期的造势,也在于它商业化的运作,更在于它凝聚了两岸影视人的力量,是这诸多方面一同打造了这个故事。

走过十年,青春文学已经成为当代最成功的文学模式之一。很多青春文学的,已经退出了这个舞台,奔向更远的未来。新的明星,也在不断地升起。

在这个时代,愿意读一些书,写一些故事的少年们,你们是不是也曾经萌发过将自己的梦境写下来的冲动呢?

停一停自己的脚步,用听一支歌的时间,描绘一个梦境。你只是在写你自己,有了梦境,就不难。

人物・点滴・果实

在这一节,我们一起回顾这十年中,青春文学诞生的巨星们。虽然还有很多想要写的人和书,比如夏茗悠,比如落落,比如七堇年……限于篇幅,只选取了五位。青春,是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再出色的作家,也只能截取一二来展现。

韩寒:今天提起韩寒,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不单单从评判一个作家的角度来审视他。刚刚晋升为人父的他,如果仅仅从年龄来看,对于十几岁的少年们来说,大概也称得上叔叔辈的人物了。但是他依然保持着少年的果敢和无畏,正是这些东西,支持着他走过十年的路程,成为被寄予厚望的“公民韩寒”。然而最初,他为中国的少年们打开的是一扇通向自我书写的门。

代表作品:《三重门》《长安乱》《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等。

郭敬明:不论外界评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在文学商业化的道路上,郭敬明走得更远。《最小说》的成功,不只是运气。在我们平凡的学习生活之外,或许真的存在一个小说的世界。在那里,所有的心情,都有人倾听;所有的故事,都有人记述;所有的幻想,都有成真的一天。

代表作品:《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等。

明晓溪:当《泡沫之夏》将要改编成电视剧的消息第一次被明晓溪本人证实的时候,这位武汉大学的才女表现得依旧很低调。因为在此之前,她的另一本小说《会有天使替我爱你》已经被搬上了银幕。

代表作品:《泡沫之夏》《会有天使替我爱你》等。

张悦然:在“新概念”最风行的那几年,张悦然的风采,使得无数少女倾倒。相比后来饱受赞誉的更加成熟的几部长篇作品,其实我最喜欢她的第一本文集――《葵花走失在1890》。她善于描写那些细微的感情,仿佛是夏日里的熏风,掀起一道又一道的灼热光影,带你看清明媚阳光下的叹息和憧憬。

代表作品:《葵花走失在1890》《樱桃之远》《水仙已乘鲤鱼去》等。

可爱淘:这位韩国女孩的小说和声势浩大的韩流一起走进了中国,很多人没有看过她的书,却看过改编的电影。她的文章都深有轻小说的影子,这种风格,也是青春文学最常见的模式之一。

代表作品:《那小子真帅》《狼的诱惑》等。

少年・思考・孤独

虽然之前的两节中,我推荐的青春文学作家都是“80后”“90后”,但是在这一节,我们重点推荐的书,则是一本“70后”写的小说,这便是《女少年》,它的作者,有个好听的名字――秋微。

第一次知道秋微的名字,是在旅游卫视,她主持一档介绍中国当代文化界的节目。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艺术家,和她一起坐下来,讲述关于艺术的故事。虽然我一直不觉得把明清的椅子锯成两截,再拼接上现代的木板,是件多么伟大的作品,但是听两个人慢慢地回忆那些美好的事物,还算是一件令人享受的事情。

由此便记住了秋微,那时候,我并不知道她有着“中国第一才女作家”“最会说的女作家”“最能写的电台主持人”“最有艺术才华的媒体顾问”等等炫目的称号。

这样的人,她所记述的少年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呢?

秋微在《女少年》的自序中,写了《女少年》这本书的三个来源,在我看来,第一个写得最妙:“话说,《女少年》是这么来的:孤独的小孩多半都会被迫建立两个习惯,一个是看书,一个是发呆。等长大以后变成孤独的大人,这两个习惯被美化了:一个叫阅读,一个叫思考。”

能够让读者思考的书,才是常读常新的佳作。也正是因为这段话,让我愿意捧起《女少年》来,和秋微一起回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个四口之家。这里有我们的主人公“女少年”梁悠悠,她有一个叫做梁朝伟的爸爸,一个叫做陈萍的妈妈,还有一个叫做梁小飞的哥哥。爸爸妈妈都是“名人”,但是梁悠悠自己却依旧有着普通少年的情感,正如秋微在自序中写到的那样:

“《女少年》是一本讲‘孤独’的小说,是那种姹紫嫣红、鸡飞狗跳、车水马龙掩映下的孤独。”

这本书写的就是一个孤独的少年的成长故事,作者的笔调幽默,如果你觉得孤独,不妨也读读别人的少年。■

上一篇:水煮小编之插画家二宝 下一篇:相思垢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