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时间:2022-10-23 11:31:08

有机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 要 近年来,辽宁地区葡萄产业出现了品质和收入下降的问题,其重要原因就是果农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果实品质严重下降。为此,辽宁铁岭市文选葡萄专业合作社经过8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一整套有机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通过市场+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实施产业化经营,产品销售到国内各大城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这一经验对引领全国葡萄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 有机葡萄 现状 前景

一、发展背景及概述

葡萄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面积与产量均居水果之首。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葡萄栽培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七位,产量占第五位,鲜食葡萄居第三位。目前我国葡萄栽培面积40多万公顷,年产葡萄500多万吨,栽培地域遍及全国各地,以辽宁为主的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各省、市。我省近年来葡萄生产发展十分迅速,到2008年止,全省葡萄面积达180万亩,产量150.7万吨,在水果中跃居第二位。全省已形成了葡萄商品化生产基地,已成为一些地区农业的支柱性产业。

近年来,辽宁地区常规栽培葡萄产业出现了果农卖难和收入下降的问题,其重要原因就是果农缺乏技术和优质栽培技术不能得到有效推广,重产轻质,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和激素使用无度,导致果实品质严重下降,食品安全失去了最基本的保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果的需求量加大,特别是入世以来,国际市场水果竞争激烈,生产优质果必将是葡萄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提高葡萄品质显得尤为重要,生产的绿色、有机食品葡萄,必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为此,辽宁铁岭市文选葡萄专业合作社从1998年起经过8年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如何提高巨峰葡萄品质,减少污染,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已总结出一套适合北方地区的一整套有机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三造、三七、三平衡、六带、六防等技术),在辽宁率先采用避雨栽培措施,实现遮雨防病、防霜、防雹,提果实高糖度和硬度,最后达到绿色优质葡萄的指标要求。将这些新技术集成为一整套技术,在葡萄上应用,在国内属首创。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控制产量,实施遮雨栽培,果实干花后套袋,防尘、防雹、防污染,鲜食可免洗,使生产的葡萄在不摘袋的情况下,于9月下旬完全成熟。果实颜色达到紫或黑紫色,皮薄肉硬、果面洁净、果穗完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18%~20%,符合国家标准GB/T6194-1986;维生素C含量(mg/100g)7.42,符合国家标准BG/T12293-1990;总糖含量17%~18%,总酸含量0.55%~0.7%,穗重不超过500克,粒重10~12克,亩产1200公斤,贮藏期8个月,货价期15~20天。与常规栽培相比葡萄颜色更深,果粉厚、糖度高、糖酸比适宜、耐贮藏、货价期长。

该技术的研究成果已通过省级科研成果鉴定,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获铁岭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生产的王文选系列有机葡萄在国内首家通过欧盟有机认证,品质居国内领先水平,开创了我国有机葡萄的先河,

被评为北京奥运会选定水果,获辽宁省著名商标,辽宁名牌农产品。在市场上非常畅销,供不应求。该项技术适宜于巨峰葡萄栽培区,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二、实施优势

第一,气候环境优势。项目区昼夜温差大,适宜葡萄生长。全区已全部完成环评检测,符合环境要求。

第二,产业优势。清河区葡萄产业具有30多年的历史,栽培面积已达2.5万亩,有辽北最大的葡萄保鲜基地,已经形成产业化格局。

第三,技术优势。已研究出一套适合辽北地区的绿色栽培技术,生产的葡萄品质和科研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省市科研成果6项。中国葡萄界的几百名专家鼎力相助。

第四,品牌优势。项目单位已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文选商标,获辽宁省著名商标,辽宁名牌农产品,在全国葡萄学术研讨会上获金奖,多次在国际农博会上获金奖,被评为北京奥运会选定水果。

第五,市场优势。产品已销到国内各大城市,市场上供不应求。

第六,效益优势。葡萄每公斤可达20~40元,亩效益可达1.5万~2万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第七,合作组织优势。项目合作单位辽宁铁岭市文选葡萄专业合作社是省农合组织示范单位,是全省葡萄行业的领军团队。是以有机葡萄、粮食、蔬菜、养殖生产、销售和技术研究推广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现有会员226人,注册资金225万元,下设葡萄研究所、葡萄示范基地、葡萄保鲜基和新技术服务部等机构。合作社技术负责人王文选,是教授级农艺师,中国葡萄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另有中国葡萄学会和全国各大科研院所的几百名葡萄专家指导,技术力量较强。

三、关键技术

葡萄栽培过程中只施用生物有机肥净化改良土壤,不施用任何化肥和生长调节剂,采用保护性杀菌剂防病。即“三造”(造土、造树、造果),“三七”(亩留梢七千个、留叶片七万片、留果粒七万个),“三平衡”(土壤成分平衡、生长势平衡、结果部位平衡),“六带”(隔离带、栽植带、生草带、结果带、营养带、通风带),“六防”(防雨、防病、防雹、防霜、防污、防风)等标准化系列有机葡萄栽培技术,用生物农业技术进行“造土”;量化新稍控制及整形,进行“造树;量化控制新稍、叶片、果粒、果穗,进行“造果”;通过控制树相和园艺措施,使植株树体营养、生长势和结果部位均衡;严格按绿色食品规定的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主要以生物源、矿物源农药为主,即能抑制主要病原菌,又符合国际有机食品的要求;采用隔离带、绿化带、栽植带、通风带、营养带、结果带“六带”栽培方式,实现有机标准化栽培,通过实施避雨栽培达到防雨、防病、防雹、防霜、防污、防风效果,实现提高质量,减少污染,降低栽培风险。

四、效果和目标

通过科技创新、打造品牌、合作经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使葡萄品质、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跨越式提高。为了把这一技术尽快转化生产力。文选葡萄专业合作社通过市场+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进行果品生产、包装、贮藏和销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并已在当地开发绿色葡萄面积3000多亩,年产葡萄3000多吨,通过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供应物资、统一品牌包装销售、实现产业化规模经营。产品销售到东北及国内各大城市,进入超市50多家,年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

在铁岭市文选葡萄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辽北葡萄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合作社三年内将辐射带动辽宁地区发展有机葡萄栽培10000亩,可实现产值3亿元,实现利润1亿元,实现更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这一技术和生产经营经验已在全国推广3万多亩,对引领全国葡萄产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苏屹岚单位为铁岭市农业技术培训学校;陶丽珠单位为铁岭市清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王彦恒单位为铁岭市清河区聂家满族乡政府;王文选单位为铁岭市清河区农委)

[作者简介:苏屹岚(1973―),女,辽宁铁岭人,高级农艺师,先后获省市科技进步奖3项,在相关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篇,现任铁岭市农业技术培训学校学员科科长,主要从事农业技术培训推广工作。]

上一篇:电子商务在现代国际贸易中的发展 下一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管理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