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中的生本教育

时间:2022-10-23 11:23:08

浅谈小学科学中的生本教育

【摘 要】生本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学生,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学会选择内容、器材,“用教材教,而不拘泥于教材”;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构建学生的认知平台,给他们动脑发现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实验课中要做到“真实”,尽力创造实验条件,让学生都能够实际参与到实验之中,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要尊重事实、观察细致、真实表达个性想法。

【关键词】生本;尊重;选择;合作;真实

生本教育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新型教育理念,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现在各地的小学科学教学也在积极尝试生本教育,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科学学习热情,培养探究创新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下面,就谈谈我眼中的科学之生本教育。

1.“尊重”是生本教育的前提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规定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任务就是教学的失败。这样因时间和空间的狭隘将答案迅速抛给学生,使学生不能充分体验到自己研究问题、自己寻找答案获得知识的快乐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科学的兴趣。生本教育打破教学任务的旧框,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充分活动为中心。这样,学生实践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活动,交流的时间,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室是学生的“研究所”,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高涨。

2.“选择”是生本教育的方向

2.1 学会放弃部分教学内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也指出,科学课程“不仅要考虑科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科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意味着科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现在的小学科学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是教材上有什么教学内容,就教什么内容,不管学生以前在其它学科中有没有学过。例如,三年级学生在数学上已经研究过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做过实验,但五年级的科学老师为了在科学课上让学生有所表现,再让学生假装探究了一番后总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支架的稳定性最好。这样的教学毫无意义。

学会放弃也是一种选择,用教材教,而不拘泥于教材,不要面面俱到,集中精力与时间做好重要的科学研究。有的老师在课上想尽量多做一些学生实验,但往往做得越多,效果越不好。什么实验必须让做,什么实验可以做,什么实验不必做,什么实验可以用其它的实验来替换?这与其说是在作选择题,不如确切地说是在吃透教材的核心意图,吃透你的学生的真实能力水平,吃透你实验室里的器材条件。

2.2 选择有实用性的实验材料。

(1)材料选择要多样。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多样的,教师就要为验证这些假设提供多样的材料,而不能把学生框死在几种固定的材料上。那如何准备多种多样而且有结构的材料呢?做法是:首先合理利用小学生科学学具材料袋内的材料,因为它是与教材配套,而且适合分组实验;其次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感兴趣的材料,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实验材料。

(2)材料选择要精心。在《摆的秘密》一课教学中,学生在研究摆的快慢实验中,对几个变量实现精确控制具有相当的难度。如果实验材料稍微有一些小毛病,就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实验材料一定要精心选择,把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控制到最小。在对摆线的选择上,我曾试过很多:绳子太粗,摩擦力和阻力过大;用纱线和棉线易断;用尼龙线会伸缩,影响摆长,此外我还用了涤纶线、钓鱼线、绣线等等,但都存在不足,最后采用工业用缝纫线,干扰因素影响最小。

3.“合作”是生本教育的保障

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知识,因为这种发现,理解得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构建学生的认知平台,给他们动脑发现的机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如在教学“杠杆的科学”时,事先发给每个小组杠杆尺和大小不同的钩码,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杠杆尺和大小不同的钩码研究杠杆的特点。这时,组内的四个同学合作操作,有的记录结果;然后交流个人的看法,再由小组长集中每个同学的发现,初步概括出杠杆的特征;最后,全班交流。再结合学生的汇报,精讲点拨,加以整理归纳板书。这样,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既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在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还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学生为了获得成功与胜利,会更加齐心协力,团结协作,从而形成紧张有序的课堂氛围。只有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里,我们的学生会逐步走近科学,走进科学,成为研究科学的“行家里手”。

生本教育理念的运用会让小学科学课堂更加人性化,这既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和素质的不断更新、提高,更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虽然在对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和探究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智慧和心血,但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让小学科学课注入更多的活力,所有的付出都是那样甜蜜,所有的探索都是那样富有乐趣。

上一篇:浅谈高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下一篇: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