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时间:2022-10-27 06:39:09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在一堂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课的能力,做到减负增效,提高课堂的效率,是广大教师教学中面临的首要问题。长时间以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都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一、课前充分备课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做到这一点,备好课显得尤为重要。备课不等于简单的书写教案。一节语文课,学习的内容不同,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系程度不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不同,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过程。由此,教师在备课中,必须树立起全新的“以学论教、以教促学”的指导思想,对该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形成理性的认识,对学生的提问要有预见性,课堂中的练习和课后的作业要精心选择,有针对性,提高效率。另外,语文教师在走进课堂前还要备教师自己,因为教师的精神面貌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与教师的课堂关系的融洽程度,从而影响到课堂组织、管理、教学及复习的效果。教师应该以一种愉悦的心情走进课堂,以微笑、关怀的眼神面对学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二、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依靠长时间的训练和反复的强化来取得学习成绩,多数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为知识的存储器。这显然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抹煞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总理认为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决不是对学生放松要求和撒手不管,而是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新课程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即自主学习。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第一步 , 有人这样形容预习的重要性:“预习是决战前的火力侦察”、“预习是摘取金牌前的预赛”。它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新课的内容,课堂上讲要涉及的重难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激起课堂上的求知欲。

学生的课前预习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讲究预习的方法。

首先要强调阅读。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必须诵读,有音读、意读、情读、品读。通过诵读感知文本的内容,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在读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培养语感。

其次要多种感官互相协调,眼、手、口、脑并用。查阅工具资料,圈点勾画,尤其是多动脑,要善于质疑,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听讲,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见解。

再次要学会触类旁通,积极思维。例如在预习诗歌时,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题材来辨别诗歌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等,避免浪费过多的时间去做猜测,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小说的三要素角度去把握文本信息。

最后注意预习的效率。合理安排预习的时间和内容,解决考纲中所规定的基础知识。

(二)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是对预习和听讲成果的巩固 ,是与遗忘斗争的有力武器 。在预习时也应该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 时间的安排。对于当堂所学知识要趁热打铁,不留“后患”,尤其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及时认真完成;对阶段性所学知识每经过一段时间要整理加工,对重难点要进一步消化、理解。

第二、 要注意方法。不能搞疲劳战术,要和其他科目相搭配来完成;要有合作探究精神,和同学老师多交流讨论,互通有无;要善于总结经验。

(三)课程外拓展与积累

语文学习效率的高低和学生的个人语文素养有很大关系,除了通过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外,还应该在生活和其他的学习领域中来不断加强语文积累、扩展视野,丰富语文知识。例如课外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老师的印象有重要关系,因此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要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作为语文教师还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尊敬与信任自己。每一节课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有教学热情。平时注意师生关系的融洽,多关心帮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避免偏向于学习好的守纪律的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用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 课前引入

一节课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前的引入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学李清照的《一剪梅》我们可以播放安雯的同名歌曲;学习《史记》我们可利用“百家讲坛”中的精彩评论语段。

另外还要注意效果,不能流于形式。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前小练”的形式,及时测试,及时评判,及时巩固一些基础知识。通过“好断诵读”的形式学习语言表达技巧,积累素材。

(三) 突出重难点

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在课堂上,要大胆取舍,突出重难点。对于大家都熟知的没必要重复,对于疑难点,要鼓励学生深入文本探究,不能一掠而过。在课堂结束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总结,以起到强化的作用。

(四) 重视方法指导

古语说:“授人以鱼 ,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所以,在课堂上语文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的能力训练,传授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五)鼓励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是学生学习过程智慧的火花,证明他的学习思维得到了发展,作为教师要鼓励这种思维。一般情况下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探究精神。在反复的辩论与分析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曾经指出:“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 笔者认为:从宏观上着眼、微观上入手,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才能从根本上走出语文教学疲于赶进度、苦于应付考试,效率低下的困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浅谈安多乡土教材中的爱心与责任心 下一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