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3 11:09:25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由于我国实体经济受到冲击和货币政策不断调整,小微企业面临融资困境,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分别从企业、银行和政府三个层面探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

小微企业;融资困难;解决对策

一、小微企业概况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有数据显示,小微企业注册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6%,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繁荣的重要基础。小微企业规模小、资产总量低、经营风险大、生产技术较落后等使其成为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小微企业出现融资难题,并且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近些年来,由于外部经济和金融环境的持续波动,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逐渐暴露出结构性问题,社会改革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呼声日益高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着结构转型和技术升级的迫切要求,在转型中必然会淘汰部分难以适应经济发展步伐的企业,其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压力最大。一方面,小微企业是经济组成中最具活力的主体,其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以融资难最为突出。

小微企业融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还关系到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金融创新发展,涉及到实体经济运行与金融体系的紧密结合,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转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如何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

(一)小微企业自身层面

小微企业的“先天不足”,如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较低、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式经营、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信用水平较低等,是造成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内在因素。

调查发现,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融资难。小微企业无法达到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不能像大型企业及创新型中小企业那样在资本市场通过发现股票、债券、信托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另外,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对于直接融资渠道的监管较严,短期内小微企业难以涉足资本市场。二是间接融资难。间接融资主要通过银行金融机构贷款融资,由于小微企业自身条件有限,银行出于贷款成本及风险的考虑,往往不愿贷款或贷款成本较高。此外,部分小微企业对于融资政策和金融工具与产品不熟悉,缺乏适宜的融资理念和策略,这样使得企业和银行间的鸿沟不断扩大,银企沟通不畅,造成融资困境。

(二)银行层面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机构的主体和资本市场的中介,对于企业通过贷款改善资金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营利性组织的商业银行,在合理的风险范围内追求最大利润是其经营目标,最大限度地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是其经营原则。基于其经营原则和风险等方面的考虑,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意为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在融资工具创新方面,银行也没有进行有效地创新和提供适合小微企业贷款融资的金融产品。另外,缺乏专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贷供给与需求出现了双向操作问题。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整带来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在短期内的扩张和收缩,这对小微企业的融资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伴随着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流动性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商业银行惜贷现象也应运而生,对于大型工商企业融资的门槛提高,更何况是本身处于先天弱势的小微企业。

(三)政策层面

政策层面包括政府对于小微企业融资的扶持与优惠政策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运用对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以及金融监管机构对于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意见与行动。目前,我国政府已经逐渐认识到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先后出台了一些鼓励小微企业发展、鼓励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相关措施和政策,但这些对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关于货币政策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中国人民银行对于三大货币政策之一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节。近些年来,由于外汇储备被动扩张,使得基础货币量迅速膨胀,为了缓解通胀压力,中央银行不得不频繁调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回笼基础货币。由此带来商业银行信贷在短期的紧缩,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产生一定的冲击。即便之后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仍然存在“惜贷”现象,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不言而喻。

在金融监管方面,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对商业银行、影子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新的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风险管理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收缩,而对于小微企业融资并没有差异化的监管和信贷政策,这必将对一些致力于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产生影响,从而成为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新成因。

政府的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欠缺,货币政策的调整使得商业银行信贷在短期的扩张与紧缩也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产生一定的冲击。一方面政府要加强金融市场监管,控制银行不良贷款,防范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希望银行向小微企业贷款以改善其融资难题,这种矛盾也是小微企业困境的难以摆脱的原因之一。

三、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企业自身改良

打铁还需自身硬,小微企业要想破解其融资困境,还必须从自身改良做起。首先,小微企业应转变其经营理念,通过改变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加强资本运作,从自身劣势逐渐转向优势,逐渐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其次,小微企业在产品和服务上应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通过引进和创新技术,增长其利润空间,从而保持资金的充裕和流动性。最后,企业可以通过并购、重组、参股等运营方式,加强小微企业之间的联合,增强资本实力,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发展。

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政府应加大对于实体经济的投入,逐步减少对于投资和出口的依赖,通过技术创新完成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转型,以避免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企业的打击。小微企业自身也应重视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其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从各方面增强企业竞争力,完成企业转型。

(二)银行创新融资渠道

首先,银行要通过创新信贷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制定适应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细分战略,建立适应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金融产品、营销以及风险控制的组织管理体系和业务体系。对小微企业实行形式多样的信贷业务培训,帮助小微企业寻求转型的有效途径。银行通过开展金融创新拓展自身收益渠道的同时,也为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实现了银企信贷关系共赢的局面。

其次,构建中小银行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并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政策,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按照“小银行优势”理论的观点,银行规模与提供的服务于企业规模和需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服务成本的角度考虑,小银行比大银行更加适合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最后,商业银行变其“惜贷”的态度为谨慎放贷,在其主要业务由信贷向中间业务转型的同时,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对小微企业进行适量的信贷融资,这样不仅扩大银行自身收入来源,也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现金流。

(三)政府改善融资环境

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和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放松金融管制与有效金融监管以及宏观经济、金融政策与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三方面的关系,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由于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重要推动作用,使得有效激励小微企业成长的经济和金融政策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通过政策的扶持,促进小微企业的创新和转型;另一方面差别化的政策又不至于被缺少竞争优势的小微企业搭便车,成为企业转型和成长的束缚。

企业的创新离不开宽松的制度环境,包括便利的融资条件、较少的行政审批限制。政府应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为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出台财税及监管方面的政策,使得银行在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时能够按照“大数定律”确定信贷违约风险。在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营业税征收时适当减免,减免部分可用于核销小微企业贷款坏账,对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经营利润的所得税税率适当下调。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可以恢复小微企业改善其融资困境的信心,对于金融市场也是一种积极的信号和示范效应,引起金融企业对于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视,从而创造一个适合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的环境,进而逐渐突破其融资瓶颈,迎来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时代。

作者简介:

童小梦(1991.11-),女,湖北武汉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级本科生,研究方向:城市管理。

上一篇: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论无因管理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