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时间:2022-10-23 10:12:58

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摘要:减负背景下,讲究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性是师生共同的追求目标。实现数学高效课堂,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通过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效课堂;高效方法;高效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42-02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数学高效课堂的模式构建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高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堂课如果教师引导得好,学生学得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配合默契;探究活动扎实有效;达标检测达标率高,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的。在具体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办法既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而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善意的批评、提醒则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有时甚至导致师生冲突,影响课堂教学。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主要利用课间或课余等学生休息时间以朋友或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和学生“亲密”接触,或聊天、或活动(打球、游戏、下棋、讲故事、讲笑话等等),同时在活动中不忘适当的建议和引导,使学生“亲其师”,从而能“信其道”。

二、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在教学方面我认为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精心打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探究为主旨。

1.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领路人,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给出问题,自己分析、自己解决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我认为,首先,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案,要统筹安排本节课的重难点,要在考点、难点、要点处大做文章;要在精彩处唱大戏。教师的导学行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例如,我在设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时,正巧西安世园会已经开幕,学生们没有时间去游玩,可是我在导学案中就可以设计世园会的相关话题,并且到课的时候告诉学生,你只要学好了这节课,暑假你的父母带你们去游世园会的时候,在你购买东西时可以先请教父母他们携带了多钱,那么你能很快计算出你们要买东西的数量,你们就可以很合理地买很多东西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对这节课的学习会很认真,小组讨论会非常激烈。为此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2.教是为学服务的,显然学生应为主体。因此要引导学生摆正位置,真正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多法并举。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这种学习方式严重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前提,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比如,一元一次方程实际应用——打折销售这一知识点,我想如果课堂上就单纯地出示例题,然后分析题意,给出解答过程,接着再模仿练习,最后帮学生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那么这类问题虽然与实际生活相关,但学生却未必有多大兴趣。所以我设计一个课堂活动,让学生模拟商店从进货、定价、促销到卖出的全过程,课堂上学生表现非常踊跃,乐于去对打折销售的过程进行分析、计算。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联想到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标价与销量的关系,进价、标价、售价与打折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知识。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还要注意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比如在最后一章讲到线段的比较的时候,我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段,然后按教材介绍用圆规怎样比较,用刻度尺怎样比较,这时学生提出:老师,不是一看就知道长短了吗?为什么非得这么麻烦啊?的确,在生活中,观察法也许是用得最多的,我们应当尊重学生切合实际的观点,学生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在课堂上,学生要自觉地、积极地根据问题潜心思考,找思路、找方法。若还是不清楚,可以进行小组交流。只有自己想学、会学,才能提高学习的质量。

3.训练为主线。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结果和过程同样重要。一堂课只有40分钟,有些课涉及到概念、定理等,它们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相当复杂和抽象。若凭老师边讲边写,一堂课很难按时完成任务,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结果事倍功半。所以我充分运用电教手段,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并配备大量的习题,使学生加深对新课的理解。如讲“垂直于弦的直径”时,由于这节课的难度较大,我就在屏幕上打出了一组强化理解“垂径定理”的判断正误题、选择题、填空题,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并运用“垂径定理”。目前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由于过多地强化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因此,训练的有效时间在缩减,为了保证训练的有效性,要求教学时,要穿插训练的因素,可以边学边练;可以学完再练;可以学练结合。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提问式、抢答式、板演、实验、做检测等等。

4.探究为主旨。探究式学习是学习的最高方式。一堂课离开探究就会索然无味。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做数学,做数学的主要方式就是探究式学习。探究会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深度、力度。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教学的需求,把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班级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例如我在讲七上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时就用了很多小组讨论的形式,同学们反应效果非常好,特别在图形的三视图和展开图这一节,通过动手操作,同学们清晰地掌握了知识。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构建高效课堂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校推行的导学提纲就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所以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来,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探究新知,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提高!

上一篇:“表皮因数”与“表皮系数”使用情况调查与分... 下一篇:关于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