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自我成长之独立思考

时间:2022-10-23 10:08:31

父母的自我成长之独立思考

为什么我们常常感叹曾经能解决孩子问题的方法现在不好用了?因为孩子的成长是挡不住的,而我们却习惯刻舟求剑;为什么对别的孩子好用的方法对自己的孩子却没有效果?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秉性、个性差异。

与我们父母一代在子女教育中无暇学习、缺乏科学性、更多地凭借经验相比,我们这一代人表现出了更多学习的热情。然而,因为过度焦虑或缺乏自我,我们往往走入了另一个误区,就是缺乏独立思考,盲从于所谓的权威或书本,照着别人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或教育自己的孩子给别人看,最终把原本是孤品、原创的孩子塑造成了赝品、山寨。

法无定法,别人的良方可能是你的毒药。

我们总是妄图从别人那里找到解决自己孩子问题的具体、速效方法,这需要基于怎样的前提呢?你和这个人有一样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你的孩子和他的孩子有一样的天赋秉性、个性特质、成长经历、生活环境,还要性别、年龄、爱好、兴趣等完全一样,可能吗?不可能!世上连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都没有,又怎么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法无定法!所有的方法都会因时、因地,因事、因人而异。参悟了“道”,掌握了基本的理念和原则,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建立了自己独立的教养方式,那便是“随心即法”。否则,一个人的良方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毒药,甚至对同一个孩子而言,同一个方子,两岁时用是良药,五岁时用就变成了毒药。

不问前提和原则地照搬书本,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

按别人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一大误区,而另一大误区就是照着书本教育孩子。记得很多人从书中或专家那里学到了“冷处理”“延迟满足”等概念,于是在孩子哭闹时不理睬,在孩子期待妈妈爸爸亲子阅读或游戏时不回应,甚至提出了“孩子哭不抱,不哭才抱”的理念。

任何手段和方法的使用都是有前提和原则的,对待孩子的负面情绪,父母难道不该先接纳,并协助孩子觉察、认清、表达自己的情绪吗?父母都不通情,又如何能要求孩子达理?对孩子的负面情绪不做任何反应,一味地不问不问,不理不睬,不是冷处理,而是冷暴力。

育儿不是标准化的机器生产,因材施教,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

用美国著名教育学者艾尔菲·科恩的话说:“养育孩子不像组装家庭影院,也不是烹饪炖菜,只需严格遵照专家的说明书就行。没有‘均码配方’会对每个家庭产生作用,也不可能预先满足无限个具体情况:某些育儿书籍声称可以提供这样的配方,父母急于寻找神奇疗法而趋之若鹜,它们通常弊大于利。”

而中国作家毕淑敏用来形容婚姻的名句,我以为用此形容对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贴切的,她说:“切莫只贪图鞋的华贵,而委屈了自己的脚。别人看到的是鞋,自己感受到的是脚。脚比鞋重要,这是一条真理,许许多多的人却常常忘记。”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重要的不是看别人如何选或选给别人看,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

家庭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远远重于方法。父母秉持的理念和原则,来自独立思考和自我觉察。

我曾经总结了一条家庭教育的方程式:教育的成果=用心程度×方式方法×理念和思维方式。是否用心,方式方法固然重要,但理念和思维方式才是根本,那是人自身心灵的能量与态度。前两者是从0分到100分,后者则从-100分到+100分。方向如果都搞错了,越用心,方法越有效,离教育的目标越远。所以,要先考虑去做对的事,再考虑把事做对。

如果我们认为用心就能带好孩子,为什么那么多妈妈整天把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读了很多育儿书,听了很多专家讲座,不仅没变得淡定从容,反而发现孩子问题越来越多,而变得更加焦虑、迷茫?如果只以方法是否好用为采用标准,那么想让孩子听话,打骂算不算一种好方法?它可以让一个孩子因恐惧而变得听话。而与此同时,做好的榜样也能让孩子因信赖你而主动去追随和模仿。

方法是否好用并不是最该考虑的,先要想清楚我们的教育目标和原则,秉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多一份独立思考和自我觉察。有些方式方法,不好用也要坚持,而另一些好用也不能用。

如何让自己保持独立思考。

不要盲从于权威和书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和具体情况。我们需要做的是积累事实,只有事实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我们有疑问时要敢于发问,不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不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不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总归是无法内化为自己的理念,也就不可能真正地懂得和坚持。

不要急着寻找答案。遇到问题先不要着急去翻书、上网查找或请教专家,先自己想想,到底是什么问题,导致这个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比寻找答案难得多。为一个错误的问题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不仅无益,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这会让我们忽视和回避更根本、更核心的问题。作为父母,只要我们自己能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和反省问题的所在,我们的心自会告诉我们答案的。

突破自限思维模式,学着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寻找答案。每个事物都有其多面性,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局限于唯一标准答案。遇到问题至少找到三个解决方法。单一会让我们变得狭隘,两个往往会让我们左右为难,而当我们能找到第三个时,往往就能找到三十个。灵活性增加人的力量,所以增加自己的选择也就是增强自己的力量。

丰富自己的生活。一个人,走的路多了,读的书多了,接触的人多了,体验和经历就多了,自然看问题的角度就更包容,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更多元,也就更容易保持思考的独立性。

保持一颗平常心和放松的生活状态。静生定,定生慧。内心的平静与安定会给人智慧和力量,让我们能更好地从历史中洞悉规律,独立思考,把握未来,从而确立自己更具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让自己进入一种不焦虑、不盲从、不比较、不羁绊的状态。而父母好的生活状态,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本期结语

如果我们真的对自己负责,那就勇于做自己,保持思想之自由,精神之独立。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那就不把我们的价值观视为唯一和全部,不把我们的要求视为绝对的正确,让孩子有更多机会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当我们做父母的有足够的自信、胸怀和勇气,面对未知的世界,走一条与别人不同的道路,成就我们作为一个个体独特的生命价值时,我们不仅负起了对自己生命的责任,同时也给了孩子最大的空间和机会,让他做自己,成就自己。

上一篇:四维彩超全攻略 下一篇:五月的花海